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66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卸下螺母并从接头主体拔出管和套筒后,使用它们再次与管接合而产生的不良现象,即解决不能确保气密性和耐压性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接头具备:具有接合孔(50)和外螺纹部(58)的接头主体(1);套筒(3);螺母(2)。在管(10)和套筒(3)插入接合孔(50)的状态下,螺母(2)被拧在外螺纹部(58)上,并通过套筒(3)使管(10)接合在接合孔(50)中。通过拧入螺母(2),套筒(3)与管(10)和接头主体(1)紧密接合,并且在连接套筒主体(31)和分离部(33)的连接部(32)处被切断。在把螺母(2)卸下并将管(10)和套筒(3)从接合孔(50)拔出后,套筒(3)不能再把管(10)接合在接合孔(50)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接头,特别涉及一种在接头主体的接合孔中插入管和套筒,并将螺母拧在接头主体的螺纹部上的管接头。
技术介绍
在内部流过流体的流体管中使用的接头(管接头),大多使用可拆卸的接头,以便在产生管的劣化或流体供给源劣化等情况时能够容易进行更换、修理。作为管接头,存在对应于用途的各种螺纹结构的管接头。在空调机等设备中,制冷剂在流体管中流过,作为管接头多使用喇叭口接头。最近,考虑到对环境变暖的影响,在对制冷剂,进行用设计压力为高压的氟利昂替代品和二氧化碳、或具有可燃性的碳化氢系列物质来代替氟利昂的研究。例如,在把碳化氢用作制冷剂时,碳化氢的使用压力约为3MPa,只要使接头满足与以往使用的氟利昂制冷剂相同程度的耐压即可,但由于碳化氢是可燃性物质,因此与以往相比,对防止制冷剂从接头泄漏的要求更高。并且,在把设计压力高于二氧化碳和以往的氟利昂的氟利昂替代品用作制冷剂时,要求具有比以往更高的耐压性的管接头。因此,需要采用比喇叭口接头更适合于在高压下使用的切入式接头。图9表示以往通用的切入式接头的一例。图9(a)表示在拧紧螺母102之前的状态,图9(b)表示在拧紧螺母102之后的状态。如图9所示,该接头由接头主体101、螺母102、和设在它们之间的套筒103构成,并且具有使套筒103的前端切入管111,将管111连接在接头主体101上的结构。这种切入式接头以往使用于厚壁钢管中,最近也在薄壁不锈钢管的连接中使用。专利文献1表示在室内配管用薄壁不锈钢管的连接中使用的切入式接头。此处公开了下述结构,钢管制套筒通过拧紧而弯曲,从而防止套筒前端切入管时产生的管的疲劳现象(へたり込み)。专利文献2公开了用于连接薄壁气管的切入式接头,上述薄壁气管在机床用冷却液配管中使用。其中,如果把O型密封圈和套爪(collet)的一端插入接头主体的阶差部,则在接头主体的端面和设于套爪的外径部上的突起端面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在利用螺母拧紧套爪使两个端面接触时,借助O型密封圈能够获得规定的密封压力,在继续将螺母拧紧到规定位置时,设在套爪的内径部上的爪切入管中,能够获得规定的连接力。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公昭61-267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1-159481号公报切入式接头例如已经在约20MPa的高压流体的不锈钢配管(油压等配管)和半导体制造装置等中被采用。但是,切入式接头在初次拧紧时,借助金属面的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能够确保较高的密封性,但在卸下后再次使用时,密封压力比初次拧紧时的低,因温度变化造成的膨涨收缩和振动等,随着时间经过而变松动,从而有可能产生泄漏。因此,虽然应该避免切入式接头的再次使用,但是以往的切入式接头,在拔出管时,卸下螺母,把管和切入该管中的套筒作为组件拔出。并且,如果进行与该拔出相反的动作,则恢复到管通过接头被连接起来的原来状态。这样,在卸下切入式接头后可以再次使用,如果进行这种再次使用,则有可能不能确保接头部分的气密性和耐压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解决在从接头主体卸下螺母并从接头主体拔出管和套筒后利用它们再次与管接合而产生的不良现象,即解决不能确保气密性和耐压性等问题。第1专利技术涉及的管接头具有接头主体、套筒和螺母。在接头主体上形成有接合孔和螺纹部。接合孔是为了能够拆卸地与管接合而形成于接头主体的孔。螺母在管和套筒插入接合孔的状态下被拧在螺纹部上,并通过套筒使管接合在接合孔中。通过把螺母拧在螺纹部上,套筒与管和接头主体紧密接合,并且至少一部分被切断。在把螺母从螺纹部卸下并将管和套筒从接合孔拔出后,套筒不能够利用螺母把管接合在接合孔中。此处,把管和套筒插入接头主体的接合孔中,把螺母拧在接头主体的螺纹部上,从而套筒与管和接头主体紧密接合,管被接合在接头主体上。例如,如果把其他管固定或接合在接头主体上,则该其他管和接合于接头主体的接合孔中的管以确保了气密性和耐压性的状态相连接。并且,此处,在把管接合在接头主体上时,通过螺母拧在接头主体的螺纹部上,套筒的至少一部分被切断。这样,由于套筒被切断,因此在把螺母从螺纹部卸下并把管和套筒从接合孔拔出后,即使使用该套筒把管接合在接合孔中,也不能确保密封性。例如,即使为了使用一部分被切断的套筒,把管接合在接头主体的接合孔中而拧入螺母,接头主体和管也处于松动状态,或者即使把螺母拧入到规定位置,也因套筒的切断而缺少的部分,管和接头主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从而不能确保密封性。因此,由于明显不能确保密封性,所以进行管接合的操作者会停止再次使用因使用过一次而被切断的套筒,而选择新的套筒与管接合。由此,可以消除从接头主体卸下螺母并从接头主体拔出管和套筒后利用它们再次与管接合而产生的不良现象,即,能够消除不能确保气密性和耐压性等问题。第2专利技术涉及的管接头,在第1专利技术的管接头中,在套筒上形成有套筒主体、分离部和连接部。通过把螺母拧在螺纹部上,分离部从套筒主体被切断并分离。连接部连接套筒主体和分离部。此处,在套筒上设置了通过把螺母拧在螺纹部上而从套筒主体被切断并分离的分离部,所以分离部分离后的套筒成为缺少一部分的状态(缺少分离部的状态)。因此,很难使用该分离部分离后的套筒把管接合在接合孔中。第3专利技术涉及的管接头,在第2专利技术的管接头中,由于具有剪切力作用于连接部的结构,因此通过把螺母拧在螺纹部上,连接部裂开,分离部更加可靠地从套筒主体分离。第4专利技术涉及的管接头,在第2或第3专利技术的管接头中,分离部是在圆周方向上至少被分割成三部分的环状部分。此处,分离部至少被分割成三部分,所以在套筒主体和分离部分离后,在把管和套筒从接头主体拔出时,分离部不会以卡在管上的状态而留下,分离部被分割成三部分或三个以上的部分从管离开。如果分离部是在圆周方向上未被分割的环状部件,并且在把管和套筒从接头主体拔出时,环状的分离部以卡在管上的状态留下,则在把使用过一次的管和套筒主体再次插入接头主体的接合孔中时,给操作者带来能够与上一次一样接合的感觉。但是,在这里,因为在把管和套筒从接头主体拔出时,分离部从管可靠地分离,所以操作者能够更加可靠地确认到套筒已被破坏将不能使用。第5专利技术涉及的管接头,在第1~4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专利技术的管接头中,在接头主体上,形成有把螺母拧在螺纹部上时与螺母的侧面对置的对置面。并且,在该管接头中,根据螺母的侧面和接头主体的对置面之间的间隙尺寸,来确定把螺母拧在螺纹部上时的适当的紧固扭矩。此处,可以利用螺母的侧面和接头主体的对置面之间的间隙尺寸来控制(管理する)紧固扭矩。例如,使用量隙规控制紧固扭矩,或者可以使螺母的侧面和接头主体的对置面接触时的紧固扭矩合适。第6专利技术涉及的管接头,在第1~5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专利技术的管接头中,管是铜管或薄壁不锈钢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入式接头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2是接头主体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3是套筒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向视图。图5是螺母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6是表示切入式接头的接合状态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7是表示套筒状态的变化的图。图8是表示在使用一次后把管和套筒从接头主体拔出时的切入式接头的状态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9(a)表示以往通用的切入式接头在螺母拧紧之前的状态的侧剖面图,图9(b)表示以往通用的切入式接头在螺母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接头,具有:接头主体,在内部形成有用于与管接合的接合孔,在外表面形成有螺纹部;套筒;螺母,在所述管和所述套筒插入所述接合孔的状态下,被拧在所述螺纹部上,并通过所述套筒使所述管接合在所述接合孔中;通过把所述螺母拧在所述螺纹部上,所述套筒与所述管和所述接头主体紧密接合,并且至少一部分被切断,在把所述螺母从所述螺纹部卸下并将所述管和所述套筒从所述接合孔拔出后,不能够把所述管接合在所述接合孔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川守田中顺一郎藤波功中田春男
申请(专利权)人:伊原科技株式会社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