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330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包括底座和减速电机,该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端面且靠后的位置,底座的上端面且远离减速电机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正面的中央位置处纵向传动连接有收卷部件,底座的上端面且靠近正面的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有一转盘前支承,转盘正面的左侧纵向固定连接有一左收卷辊,转盘正面的右侧纵向固定连接有右方卸料辊,底座上端面的左侧设有一旋转组件,旋转组件正面的底部传动连接有收卷顶起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盘前支承、收卷部件、收卷顶起气缸和摆切顶起气缸等设计,该设计方案结构紧凑,可实现流线作业,即方便操作又节省空间。

Fully automatic double unwinding and double slitting machine supporting rotary win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pporting rotary winding device of a full-automatic double unwinding and double slitt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decelerating motor, the decelerating motor is fixedly installed 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base and is backwar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base and the position away from the decelerating motor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rotary table, the longitudinal transmission at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rotary table is connected with a winding part,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base is close to the front face The position of the rotary table is vertically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front support of the rotary table, the left side of the front side of the rotary table is longitudinally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left winding roller, the right side of the front side of the rotary table is longitudinally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right unloading roller, the left side of the upper end surface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component, and the bottom drive of the front side of the rotating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a winding jacking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is lifted through the front support of the rotary table, winding components and winding jacking The design of cylinder and swing cutting and jacking cylinder is compact, which can realize streamline operation,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space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
本技术涉及分条机
,具体涉及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
技术介绍
社会的发展,汽车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的代步工具,以传统燃烧汽油为动力的汽油车对环境破坏较大,改善环境,使用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汽车已经成为地球人的共识,锂电成为清洁能源的首选,生产锂电极片的分条机通过企业不断开发完善,满足锂电生产需求,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传统分条机一般是单放单收分条机,其工作原理是采用磁粉被动放料,然后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极片,达到收放卷的效果,极片经过环形分条刀后自动分切成需要的规格,极片通过滑差轴单收卷,每次收放卷完成,需要停机上下料,人工接带,人工启停,自动化程度低;继单放单收分条机开发后,在传统单放单收分条机基础上递次开发了单悬臂单放双收分条机,双放双收分条机,放收卷过程中单支撑,收卷转盘及转料自重形成转矩,辊筒水平调节难度大,影响装配精度,部件损坏快,不利于极片整齐收卷,容易皱折,极片收卷精度差,增设接带平台,每次收放卷完成,停机接带,气缸压紧物料,手动进行材料接合,停机上下料,自动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该设计方案具备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优点,解决了原有的技术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的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包括底座和减速电机,该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端面且靠后的位置,底座的上端面且远离减速电机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正面的中央位置处纵向传动连接有收卷部件,底座的上端面且靠近正面的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有一转盘前支承,转盘正面的左侧纵向固定连接有一左收卷辊,转盘正面的右侧纵向固定连接有右方卸料辊,底座上端面的左侧设有一旋转组件,旋转组件正面的底部传动连接有收卷顶起气缸,旋转组件的背面传动连接有粘带压辊,旋转组件的背面且靠近粘带压辊的位置处传动连接有粘带气缸,旋转组件的背面且远离旋转组件的位置处传动连接有摆切顶起气缸。本技术的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其中,收卷顶起气缸在进行收缩时,收卷部件上的转料通过减速电机的驱动后,旋转角度为逆时针方向旋转180°。本技术的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其中,收卷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转盘前支承的顶部,收卷部件、左收卷辊和右方卸料辊的表面均为光滑的镜面构造。本技术的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其中,收卷部件、左收卷辊和右方卸料辊沿横向方向相互平行。本技术的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其中,底座为中空构造且内腔包括固定框,底座内腔的顶部且从左至右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每个第一固定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外杆,固定框内腔的底部从左至右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每个第二固定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外杆,每个第一外杆和第二外杆的内腔均垂直活动插接有连接杆,每个第一外杆和第二外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减震弹簧。本技术的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其中,固定框外表面四周的边框上均固定连接有紧固块,且每个紧固块上均连接有紧固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转盘前支承、收卷部件、收卷顶起气缸和摆切顶起气缸等设计,该设计方案结构紧凑,可实现流线作业,即方便操作又节省空间;能够有效的加强分切的质量,实现了从结构上改变装配体结构,即有利于装配精度,也有利于机器的运行稳定;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单位的生产效率,该装置在使用时,具备自动摆切、自动接带和自动翻转上下料的优点;通过分切机自动程序控制收卷动作,操作工只需负责装料和卸料工作,中间的过程由分切机程序控制完成,对于操作工来说省时省力,对于生产单位来说减少了人工成本;增加了分条机运行时的稳定性,减小了扭转力矩,同时在放卷端部增加转盘前支承,可实现智能连续收卷,在收卷端部增加收卷顶起气缸、摆切顶起气缸和自动接带装置,可实现程序自动化控制,设备不间断的运行,同时该设计通过减震弹簧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使该装置在进行工作时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减震部件可以起到对整个装置的减震效果,从而使该装置更好的运行。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收卷装置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收卷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收卷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底座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转盘前支承;3、转盘;4、左收卷辊;5、右方卸料辊;6、收卷部件;7、旋转组件;8、收卷顶起气缸;9、粘带压辊;10、粘带气缸;11、减速电机;12、摆切顶起气缸;13、固定框;14、第一固定块;15、第一外杆;16、第二固定块;17、第二外杆;18、连接杆;19、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包括底座1和减速电机11,该减速电机1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上端面且靠后的位置,底座1的上端面且远离减速电机1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转盘3,转盘3正面的中央位置处纵向传动连接有收卷部件6,底座1的上端面且靠近正面的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有一转盘前支承2,转盘3正面的左侧纵向固定连接有一左收卷辊4,转盘3正面的右侧纵向固定连接有右方卸料辊5,底座1上端面的左侧设有一旋转组件7,旋转组件7正面的底部传动连接有收卷顶起气缸8,收卷顶起气缸8在进行收缩时,收卷部件6上的转料通过减速电机11的驱动后,旋转角度为逆时针方向旋转180°,旋转组件7的背面传动连接有粘带压辊9,旋转组件7的背面且靠近粘带压辊9的位置处传动连接有粘带气缸10,旋转组件7的背面且远离旋转组件7的位置处传动连接有摆切顶起气缸12。收卷部件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转盘前支承2的顶部,该设计的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包括底座(1)和减速电机(11),该减速电机(1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上端面且靠后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且远离减速电机(1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转盘(3),所述转盘(3)正面的中央位置处纵向传动连接有收卷部件(6),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且靠近正面的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有一转盘前支承(2),所述转盘(3)正面的左侧纵向固定连接有一左收卷辊(4),所述转盘(3)正面的右侧纵向固定连接有右方卸料辊(5),所述底座(1)上端面的左侧设有一旋转组件(7),所述旋转组件(7)正面的底部传动连接有收卷顶起气缸(8),所述旋转组件(7)的背面传动连接有粘带压辊(9),所述旋转组件(7)的背面且靠近粘带压辊(9)的位置处传动连接有粘带气缸(10),所述旋转组件(7)的背面且远离旋转组件(7)的位置处传动连接有摆切顶起气缸(12)。/n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包括底座(1)和减速电机(11),该减速电机(1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上端面且靠后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且远离减速电机(1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转盘(3),所述转盘(3)正面的中央位置处纵向传动连接有收卷部件(6),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且靠近正面的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有一转盘前支承(2),所述转盘(3)正面的左侧纵向固定连接有一左收卷辊(4),所述转盘(3)正面的右侧纵向固定连接有右方卸料辊(5),所述底座(1)上端面的左侧设有一旋转组件(7),所述旋转组件(7)正面的底部传动连接有收卷顶起气缸(8),所述旋转组件(7)的背面传动连接有粘带压辊(9),所述旋转组件(7)的背面且靠近粘带压辊(9)的位置处传动连接有粘带气缸(10),所述旋转组件(7)的背面且远离旋转组件(7)的位置处传动连接有摆切顶起气缸(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承旋转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顶起气缸(8)在进行收缩时,收卷部件(6)上的转料通过减速电机(11)的驱动后,旋转角度为逆时针方向旋转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放双收分条机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敬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千里马电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