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清光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85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清光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光阑、滤光片、镜筒、压环;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包括一号透镜、二号透镜、三号透镜,且均为具有负光焦度且凸面朝向物面的弯月透镜;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包括四号透镜、五号透镜、六号透镜、七号透镜;四号透镜、五号透镜均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六号透镜和七号透镜均为具有正光焦度的胶合透镜;六号透镜的后表面与七号透镜的前表面相互粘合;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从前到后同轴设置于物面与像面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七片玻璃球面镜片相互配合设置,使得光学镜头清晰度高,影像畸变低,有效保证拍摄图像的分辨率的同时,可实现至对角拍照最大角度190度。

A new high definition optical len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high-definition optical len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lens group, a second lens group, an aperture, a filter, a lens cylinder and a compression ring; the first lens group has a negative optical power, including a No. 1 lens, a No. 2 lens and a No. 3 lens, all of which have a negative optical power and the convex face faces the object surface; the second lens group has a positive optical power, including a No. 4 lens No. 5 lens, No. 6 lens and No. 7 lens; No. 4 lens and No. 5 lens are all convex lenses with positive optical power; No. 6 lens and No. 7 lens are all adhesive lenses with positive optical power; the back surface of No. 6 lens and the front surface of No. 7 lens are mutually bonded; the first lens group and the second lens group are coaxially arranged between the object surface and the image surface from front to back;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seven glass spherical lenses, the optical lens has high definition and low image distor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resolution of the image taken,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chieve the maximum angle of 190 degrees for diagonal photograph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清光学镜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清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目前在物联网监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势情况下,高清镜头可以高清晰度、超大角度地拍摄现场。高清镜头作为视频照相中的核心器件,具有高解析度、小体积、超广角技术等优势,在应用于家居智能监控、汽车行车记录仪、汽车后视、警用执法记录仪等电子产品时具有特别实用的价值。随着物联网以及智能家居安防产品的快速发展,现有摄像拍照镜头只能应用在普清VGA像素上面。比如,具有6片玻璃的拍照镜头,其像素平均只有300万,水平拍照最大角度为130度,导致拍照效果清晰度不够。随着大尺寸LCD以及背投显示技术出现,现有普清VGA技术方案越来越不能够适用于越来越高的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了。随着中国汽车的快速普及和物联网等家居智、安防监控等快速发展,在多个领域的高清拍照和全景拍照越来越应用广泛,人们对图像质量以及视野范围都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应用在汽车领域的倒车后视以及行车记录仪的快速普及,在原有汽车后视和行车记录方面的拍照角度出现清晰度不够,拍照监控范围太小,出现很多拍照死角等弊端,也不利于完全清楚有效的记录还原事发经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清光学镜头。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清光学镜头,包括光阑、滤光片,它还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镜筒、压环;光阑设置于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滤光片设置于第二透镜组与像面之间;镜筒设置于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的外侧,第一透镜组通过压环与镜筒相固接;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包括一号透镜、二号透镜、三号透镜;一号透镜、二号透镜、三号透镜均为具有负光焦度且凸面朝向物面的弯月透镜;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包括四号透镜、五号透镜、六号透镜、七号透镜;四号透镜、五号透镜均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六号透镜和七号透镜均为具有正光焦度的胶合透镜;六号透镜的后表面与七号透镜的前表面相互粘合;一号透镜、二号透镜、三号透镜、四号透镜、五号透镜、六号透镜、七号透镜从前到后同轴设置于物面与像面之间;二号透镜与三号透镜之间设置有一号间隔环;三号透镜与四号透镜之间设置有二号间隔环;四号透镜与五号透镜之间设置有三号间隔环;五号透镜与六号透镜之间设置有四号间隔环;压环设置于一号透镜的外侧,一号透镜通过压环与镜筒相固接;滤光片固定于镜筒的后侧。进一步地,一号透镜、二号透镜、三号透镜、四号透镜、五号透镜、六号透镜、七号透镜均为玻璃球面镜片。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者等于17.8mm。进一步地,一号透镜的折射率Nd为1.7<Nd<1.8,色散率Vd为48<Vd<52;二号透镜的折射率Nd为1.4<Nd<1.6,色散率Vd为62<Vd<66;三号透镜的折射率Nd为1.7<Nd<1.9,色散率Vd为22<Vd<24;四号透镜的折射率Nd为1.7<Nd<1.9,色散率Vd为38<Vd<42;五号透镜的折射率Nd为1.6<Nd<1.8,色散率Vd为48<Vd<52;六号透镜的折射率Nd为1.8<Nd<2.0,色散率Vd为19<Vd<22;七号透镜的折射率Nd为1.6<Nd<1.8,色散率Vd为49<Vd<52。本技术的光学镜头通过七片球面玻璃镜片相互配合设置,使得光学镜头的清晰度高,最高可达到五百万像素,且光学镜头的影像畸变低,图像失真较轻,在保证较大视场角的情况下还可以有效保证拍摄图像的分辨率以及清晰度;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为1.9mm,可以实现至对角拍照最大角度190度;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可以小至17.8mm,拥有更短的镜头总长,使得光学镜头制作的更短小更轻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组成结构图。图2为光线从实施例一进入的路径图。图3为实施例一在0.1至0.4视场的MTF解像曲线图。图4为实施例一在0.5至0.9视场的MTF解像曲线图。图5为实施例一在1.0视场的MTF解像曲线图。图6为实施例一的场曲图。图7为实施例一的光学畸变图图8为实施例一的点列图。图中:1、压环;2、一号透镜;3、二号透镜;4、一号间隔环;5、三号透镜;6、二号间隔环;7、四号透镜;8、三号间隔环;9、五号透镜;10、四号间隔环;11、六号透镜;12、七号透镜;13、镜筒;14、滤光片;15、像面;16、光阑;17、物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压环1、第一透镜组、光阑16、第二透镜组、滤光片14、镜筒13;镜筒13设置于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的外侧,第一透镜组通过压环1与镜筒13相固接;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包括一号透镜2、二号透镜3、三号透镜5,该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用于以最大视场角接受外界光线,并修正部分像差;第二透镜组包括四号透镜7、五号透镜9、六号透镜11、七号透镜12,该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用于接受第一透镜组的光线,并将光线汇聚到像面15上;一号透镜2、二号透镜3、三号透镜5、四号透镜7、五号透镜9、六号透镜11、七号透镜12从前到后同轴设置于物面17与像面15之间;二号透镜3与三号透镜5之间设置有一号间隔环4;三号透镜5与四号透镜7之间设置有二号间隔环6;四号透镜7与五号透镜9之间设置有三号间隔环8;五号透镜9与六号透镜11之间设置有四号间隔环10;压环1设置于一号透镜2的外侧,一号透镜2通过压环1与镜筒13相固接;光阑16设置于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以限制经过第一透镜组在进入第二透镜组时光学的光通量;滤光片14设置于第二透镜组与像面15之间,可以滤掉设计波段外的杂光,进而提升光学效果,实现最佳的成像效果;一号透镜2、二号透镜3、三号透镜5均为具有负光焦度且凸面朝向物面17的弯月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主要接收较大角度范围的光线,并将光线经光阑汇聚并传达到四号透镜;四号透镜7、五号透镜9均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用以校正穿经三号透镜5的光线所产生的像差;六号透镜11和七号透镜12均为具有正光焦度的胶合透镜,六号透镜11的后表面与七号透镜12的前表面相互粘合,可实现最小色差,同时减小球差,校正穿经五号透镜9光线所产生的像差,并将光线成像到像面15上。一号透镜2、二号透镜3、三号透镜5、四号透镜7、五号透镜9、六号透镜11、七号透镜12均为玻璃球面镜片,具有良好的像差特性,视场达到190度,尤其适用于超广角高清航拍仪和行车记录仪等成像设备中使用。同时所有透镜都采用球面设计以及都采用玻璃材质,成像质量好,又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清光学镜头,包括光阑(16)、滤光片(1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镜筒(13)、压环(1);所述光阑(16)设置于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所述滤光片(14)设置于第二透镜组与像面(15)之间;所述镜筒(13)设置于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的外侧,第一透镜组通过压环(1)与镜筒(13)相固接;/n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包括一号透镜(2)、二号透镜(3)、三号透镜(5);所述一号透镜(2)、二号透镜(3)、三号透镜(5)均为具有负光焦度且凸面朝向物面(17)的弯月透镜;/n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包括四号透镜(7)、五号透镜(9)、六号透镜(11)、七号透镜(12);所述四号透镜(7)、五号透镜(9)均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所述六号透镜(11)和七号透镜(12)均为具有正光焦度的胶合透镜;所述六号透镜(11)的后表面与七号透镜(12)的前表面相互粘合;/n所述一号透镜(2)、二号透镜(3)、三号透镜(5)、四号透镜(7)、五号透镜(9)、六号透镜(11)、七号透镜(12)从前到后同轴设置于物面(17)与像面(15)之间;/n所述二号透镜(3)与三号透镜(5)之间设置有一号间隔环(4);所述三号透镜(5)与四号透镜(7)之间设置有二号间隔环(6);所述四号透镜(7)与五号透镜(9)之间设置有三号间隔环(8);所述五号透镜(9)与六号透镜(11)之间设置有四号间隔环(10);/n所述压环(1)设置于一号透镜(2)的外侧,一号透镜(2)通过压环(1)与镜筒(13)相固接;所述滤光片(14)固定于镜筒(13)的后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清光学镜头,包括光阑(16)、滤光片(1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镜筒(13)、压环(1);所述光阑(16)设置于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所述滤光片(14)设置于第二透镜组与像面(15)之间;所述镜筒(13)设置于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的外侧,第一透镜组通过压环(1)与镜筒(13)相固接;
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包括一号透镜(2)、二号透镜(3)、三号透镜(5);所述一号透镜(2)、二号透镜(3)、三号透镜(5)均为具有负光焦度且凸面朝向物面(17)的弯月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包括四号透镜(7)、五号透镜(9)、六号透镜(11)、七号透镜(12);所述四号透镜(7)、五号透镜(9)均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所述六号透镜(11)和七号透镜(12)均为具有正光焦度的胶合透镜;所述六号透镜(11)的后表面与七号透镜(12)的前表面相互粘合;
所述一号透镜(2)、二号透镜(3)、三号透镜(5)、四号透镜(7)、五号透镜(9)、六号透镜(11)、七号透镜(12)从前到后同轴设置于物面(17)与像面(15)之间;
所述二号透镜(3)与三号透镜(5)之间设置有一号间隔环(4);所述三号透镜(5)与四号透镜(7)之间设置有二号间隔环(6);所述四号透镜(7)与五号透镜(9)之间设置有三号间隔环(8);所述五号透镜(9)与六号透镜(11)之间设置有四号间隔环(10);
所述压环(1)设置于一号透镜(2)的外侧,一号透镜(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迎媛
申请(专利权)人:文登成进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