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角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856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广角成像镜头,其包括沿所述成像镜头的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第一折射率的第一负透镜;具有第二折射率的第二正透镜;具有第三折射率的第三负透镜;具有第四折射率的第四正透镜;以及具有第五折射率的第五负透镜;所述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和第四折射率相同,所述第三折射率和第五折射率相同,所述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和第四折射率小于第三折射率和第五折射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高解像、大视场角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缩短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提高成像镜头的耐公差性。

A wide angle imaging len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ide-angle imaging len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negative lens with a first refractive index, a second positive lens with a second refractive index, a third negative lens with a third refractive index, a fourth positive lens with a fourth refractive index, and a fifth negative lens with a fifth refractive index successively arranged along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maging lens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The first index, the second index and the fourth index are the same, the third index and the fifth index are the same, and the first index, the second index and the fourth index are smaller than the third index and the fifth index.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optical length of the shortened imaging lens and improve the tolerance of the imaging len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resolution and large field of view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广角成像镜头
本技术涉及镜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广角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成像镜头在可携带的电子产品上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大视野拍照体验的极致追求,使得对成像镜头的视场角要求也越来越高,大视场角、高解像、易加工的镜头将是手机镜头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六片式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较五片式的镜头要高,但往往镜头的光学总长较长,且其光学系统的公差较为敏感,生产制造难度较大,良率低不利于产品量产化。例如:大立光电公司申请的申请号为2015101530315,申请日为2015年04月02日的专利,其公开了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该专利的成像镜头采用六片式架构,随所述实施例满足特定公式且拥有较大的视场角,但是半像高小于1.82mm满足不了大画面高像素的要求,且六片式架构在实际生产中增加成本。又如申请号为2015100228826,申请日为2015年01月16日的专利,其公开了光学摄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该专利的成像镜头虽采用五片式设计但光学系统视场角小于100°,满足不了广角拍摄体验需求,且所述实施例光圈较小,无法满足Fno2.2或者更大光圈的要求,暗室环境拍照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角成像镜头,能够在高解像、大视场角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缩短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提高成像镜头的耐公差性。一种广角成像镜头,其包括沿所述成像镜头的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第一折射率的第一负透镜;具有第二折射率的第二正透镜;具有第三折射率的第三负透镜;具有第四折射率的第四正透镜;以及具有第五折射率的第五负透镜;所述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和第四折射率相同,所述第三折射率和第五折射率相同,所述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和第四折射率小于第三折射率和第五折射率。进一步的,其视场角大于115度,光圈值大于1.8且小于2.4,且包括光阑,所述光阑位于第一负透镜的像侧光学面与第二正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负透镜的物侧光学面靠近光轴处和第一负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二正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三负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凹面;所述第四正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为凹面,像侧光学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五负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在靠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在轴外有反向弯曲,像侧光学面在靠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在轴外有反向弯曲。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负透镜、第二正透镜和第四正透镜的折射率均小于或等于1.60,阿贝数值大于或等于50;所述第三负透镜和第五负透镜的折射率为大于或等于1.60,阿贝数值小于4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负透镜的阿贝数值与第一负透镜的阿贝数值的差值大于20且小于40。进一步的,定义f1为第一负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正透镜的焦距,其满足0<|f2/f1|<0.4。进一步的,定义T12为第一负透镜与第二正透镜在光轴上的间距,CT2为第二正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其满足0.6<T12/CT2。进一步的,定义V1、V2、V3分别为所述第一负透镜、第三负透镜、以及第五负透镜的色散系数,其满足:0.75<V1/(V3+V5)<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负透镜和第五负透镜为材质相同的塑胶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负透镜、第二正透镜、第三负透镜、第四正透镜、以及第五负透镜均为非球面树脂透镜。本技术的广角成像镜头包括沿镜头的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负透镜、第二正透镜、第三负透镜、第四正透镜和第五负透镜,其中,第一负透镜的第一折射率、第二正透镜的第二折射率和第四正透镜的第四折射率均小于第二正透镜的第二折射率和第五负透镜的第五折射率,而广角镜头的“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的五片式透镜组合结构以及“低折射率-低折射率-高折射率-低折射率-高折射率”的折射率组合,有效地扩大了镜头的视场角降低了光学系统的各种像差,有效地控制了成像镜头的畸变和色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广角成像镜头中经过各透镜的入射光线的光路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场曲及畸变测试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广角成像镜头的横向色差的测试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广角成像镜头的不同视场的RayFan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相对照度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广角成像镜头中经过各透镜的入射光线的光路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广角成像镜头的场曲及畸变测试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广角成像镜头的横向色差的测试图。图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广角成像镜头的不同视场的RayFan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广角成像镜头的相对照度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第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广角成像镜头包括沿其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负透镜L1、第二正透镜L2、第三负透镜L3、第四正透镜L4和第五负透镜L5。第一负透镜L1具有第一折射率,第二正透镜L2具有第二折射率,第三负透镜L3具有第三折射率,第四正透镜L4具有第四折射率,第五负透镜L5具有第五折射率。其中,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以及第四折射率相同,第三折射率和第五折射率相同,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以及第四折射率小于第三折射率和第五折射率。该“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的五片式透镜组合结构以及“低折射率-低折射率-高折射率-低折射率-高折射率”的折射率组合,可有效地减小镜头总长,使镜头结构更加紧凑。请参考图2,轴外光线入射至成像镜头后,依次经过低折射率的第一负透镜L1、低折射率的第二正透镜L2、高折射率的第三负透镜L3、低折射率的第四正透镜L4、以及高折射率的第五负透镜L5,光路非常平顺,可见其公差敏感度低。低折射率的第一负透镜L1可以让更大视野的光线进入光学系统,并且可以减少光学系统的总长度,低折射率的第二正透镜可以用来校正第一负透镜L1所产生的像差及光学系统所产生的色差,高折射率的第三负透镜L3可以有效地分配第一负透镜L1的光焦度并且校正光学系统的像差,低折射率的第四正透镜L4可以有效的修正离轴像差,高折射率的第五负透镜L5可以使得光学系统的主点远离像面,从而有效地减小镜头总长,使镜头结构更加紧凑。请参考图3和图4,成像镜头的“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负透镜”的五片式透镜组合结构以及“低折射率-低折射率-高折射率-低折射率-高折射率”的折射率组合也有效地降低了各种像差。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广角成像镜头,其包括沿所述成像镜头的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n具有第一折射率的第一负透镜;/n具有第二折射率的第二正透镜;/n具有第三折射率的第三负透镜;/n具有第四折射率的第四正透镜;以及/n具有第五折射率的第五负透镜;/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和第四折射率相同,所述第三折射率和第五折射率相同,所述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和第四折射率小于第三折射率和第五折射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角成像镜头,其包括沿所述成像镜头的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
具有第一折射率的第一负透镜;
具有第二折射率的第二正透镜;
具有第三折射率的第三负透镜;
具有第四折射率的第四正透镜;以及
具有第五折射率的第五负透镜;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和第四折射率相同,所述第三折射率和第五折射率相同,所述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和第四折射率小于第三折射率和第五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视场角大于115度,光圈值大于1.8且小于2.4,且包括光阑,所述光阑位于第一负透镜的像侧光学面与第二正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广角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透镜的物侧光学面靠近光轴处和第一负透镜的像侧光学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二正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三负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均为凹面;所述第四正透镜的物侧光学面为凹面,像侧光学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五负透镜的物侧光学面在靠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在轴外有反向弯曲,像侧光学面在靠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在轴外有反向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角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透镜、第二正透镜和第四正透镜的折射率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泉邱兆贤张文俊许奇杨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萨至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