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先奎专利>正文

自力式泵循环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228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在泵出口、调节泵循环流量的自力式调节阀。它是阀体内部又设置了一个内阀体,并使主阀体与内阀体共用一个阀芯。两阀都随介质流量的变化而调节,且调节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各种部件于一体,能完成止逆、防止机泵倒转、减少对泵入口流体的扰动、提高机泵的工作效率等功能。对比不可调节泵循环系统,可节省电力约30%。(*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一种阀门,是一种安装在泵出口,用来调节泵循环流量,止逆的泵循环调节阀。目前,离心泵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厂、发电厂等部门。为防止在流量很低时,泵过热,甚至在泵出口管线突然关断时,导致泵损坏,需要在泵出口至泵入口之间安装一条循环管线来保护离心泵的安全运行。讫今为止。在石油化工厂、发电厂等部门运行的离心泵绝大部分采用不可调节循环系统。所谓不可调节循环系统,是在离心泵运行时,循环管线处于常流通状态。这不仅浪费大量电力,而且降低了泵效率。极少部分离心泵采用可调节循环系统。现有可调节循环系统的组成部件很多,其设计、安装和维修都比较复杂,投资较大,泄漏点增加,而且调节滞后,在泵出口管线突然关断的情况下,不能同步开启循环管线上的调节阀,也就不能有效地避免泵在瞬间烧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投资少,能耗低,设计、安装和维修上简单,可调节的泵循环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安装在泵出口的自力式同步调节阀门。自力式泵循环调节阀包括阀体、阀芯、调节弹簧、支承座、阀盖,阀体上有旁通口。在阀体内部还有一个内阀体,内阀体为中空的双层套筒结构,它固定在阀体中,其外套筒与阀体内壁紧配合,内、外套筒之间有一个封闭相通的通道,从内套筒的空心内部通到外套筒外面,通道的外口对应于阀体上的旁通口。阀芯的上部套在调节弹簧上,其中部为一伞状体,伞状体的大小和锥度与阀体内腔的大小及收缩部位的形状相适应。阀芯下部为圆柱体,该圆柱体穿过阀体中内阀体的内套筒,并与内套筒相配合。阀芯圆柱体的下部有空心,空心的开口在圆柱体底端,该空心对圆柱体侧壁有一开口,当阀芯伞状体与阀体靠紧时,阀芯下部圆柱体侧壁的开口对应于内阀体上的通道。本技术集各种部件于一体,能完成止逆、防止机泵倒转、减少对泵入口流体扰动、提高机泵工作效率等多种功能。从根本上讲,本技术只是安装在泵出口的止回阀,但它能检测泵出口流量的大小,并根据介质的流量变化来控制旁路的循环量。重要的是自力式泵循环调节阀只有在泵出口流量很低时,旁路管线才有循环流量,而在泵正常运行时,并投有旁路循环。这样可以省下连续旁路循环所消耗的电力。本技术的特点是阀中有阀,主阀体的阀芯与内阀体的阀芯为一体,两阀的开启方向相反。即当主阀开度增大时,内阀(即旁通)的开度减小;反之,当主阀开度减小时,内阀(旁通)的开度增大。主阀的开度随主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主流量减少而减小。由此,内阀(旁通)的开启状态及开度大小也随流量的变化而调节。在泵正常远行时,内阀(旁通)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泵处于低流量或主管线关断时,内阀(旁通)才开启,以保护机泵。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图2、图3为本技术的动作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1为正常流量时,主阀开启,旁路关闭,由出口出来的流体流量S1等于阀体出口的流量S2,旁路流S3为0。图2是当流量减小时,主阀部分开启,旁路也部分开启,S1等于S2加上S3的和。图3为无流量时,主阀关闭,旁路开启,S1等于S3,S2为0。图4的自力式泵循环调节阀由阀体5、阀芯6、密封垫7、垫圈8、螺栓9、调节弹簧10、支承座11,阀盖12和内阀体4构成。阀体5上有旁通口1;内阀体4固定在阀体5中,内阀体4的两层套筒之间的中空部位是上下贯通的,流体可从中空部位通过。内阀体4两层套筒之间有封闭连通的通道2,对应于阀体旁通口1。阀芯5上部为圆筒体,套在调节弹簧10和支承座11的凸台上,支承座11固定在阀盖12中,阀盖12与阀体5由螺栓9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口处有垫圈8。阀芯6的中部为一伞状体,伞状体与阀体5靠接处有密封垫7。阀芯6下部为一圆柱体,该圆柱体从内阀体4的内套筒中穿过,其外径与内套筒的内径相配合。阀芯7圆柱体下部有空心,空心的开口在圆柱体底端。该空心对圆柱体侧壁有一开口3,当阀芯6的伞状体与阀体5靠紧时,即主阀关闭时,阀芯6下部圆柱体侧壁的开口3对应于内阀体4上的通道2。这样,泵出口来的流体可经阀芯下部圆柱体空心、内阀体通道口2流出阀体旁通口1,再到泵入口形成循环。为防止阀芯6转动,其圆柱体侧壁的开口3与内阀体通道口2不能对正,在阀芯6下部圆柱体上对应其侧壁开口3部位,开有一周凹槽,使泵出口来的流体能够顺利流出阀体旁通口1。按照上述设计方案,专利技术人试制了一台PN2.5、DN50的自力式泵循环调节阀。它是专门为扬程为50米,流量为150吨/小时,介质为清水,温度为常温的离心泵设计的。当泵的流量低于5吨/小时时,旁路阀自动开启。旁路阀的开度完全由泵出口流量来控制,且同步调节,较不可调节循环系统节省电力约30%。此泵配备7.5KW电机,以8000时/年计,泵出口安装自力式泵循环调节阀将节约电力17280KWH/年。权利要求1.一种自力式泵循环调节阀,它包括阀体(5)、阀芯(6)、调节弹簧(10)、支承座(11)、阀盖(12),阀体(5)上有旁通口(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内阀体(4),内阀体(4)为双层套筒结构,它固定在阀体(5)中,内阀体(4)的内、外套筒之间有一封闭相通的通道(2),对应于阀体(5)上的旁通口(1);阀芯(6)上部套在调节弹簧(10)上,其中部为一伞状体,伞状体的大小和锥度与阀体(5)内腔的大小及收缩部位的形状相适应,阀芯(6)下部为圆柱体,该圆柱体穿过内阀体(4)的内套筒,并与内套筒相配合,阀芯(6)圆柱体的下部有空心,空心的开口在圆柱体底端,该空心对圆柱体侧壁有一开口(3),当阀芯(6)伞状体与阀体(5)靠紧时,阀芯(6)下部圆柱体侧壁的开口(3)对应于内阀体(4)上的通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力式泵循环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在阀芯(6)下部圆桩体上,在对应其侧壁开口(3)的部位有一周凹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在泵出口、调节泵循环流量的自力式调节阀。它是在阀体内部又设置了一个内阀体,并使主阀体与内阀体共用一个阀芯。两阀都随介质流量的变化而调节,且调节方向相反。本技术集各种部件于一体,能完成止逆、防止机泵倒转、减少对泵入口流体的扰动、提高机泵的工作效率等功能。对比不可调节泵循环系统,可节省电力约30%。文档编号F16K17/30GK2273362SQ9623807公开日1998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金先奎 申请人:金先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力式泵循环调节阀,它包括阀体(5)、阀芯(6)、调节弹簧(10)、支承座(11)、阀盖(12),阀体(5)上有旁通口(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内阀体(4),内阀体(4)为双层套筒结构,它固定在阀体(5)中,内阀体(4)的内、外套筒之间有一封闭相通的通道(2),对应于阀体(5)上的旁通口(1);阀芯(6)上部套在调节弹簧(10)上,其中部为一伞状体,伞状体的大小和锥度与阀体(5)内腔的大小及收缩部位的形状相适应,阀芯(6)下部为圆柱体,该圆柱体穿过内阀体(4)的内套筒,并与内套筒相配合,阀芯(6)圆柱体的下部有空心,空心的开口在圆柱体底端,该空心对圆柱体侧壁有一开口(3),当阀芯(6)伞状体与阀体(5)靠紧时,阀芯(6)下部圆柱体侧壁的开口(3)对应于内阀体(4)上的通道(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先奎
申请(专利权)人:金先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