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兆坤专利>正文

流体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528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它主要由阀头[5]、阀杆[8]、阀体[9]、密封件[10]、阀盖[14]组成,其特点是阀头[5]为聚四氟乙烯或橡胶类材料,它通过螺杆[2]、螺母[3]、垫圈[4]、压板[6]、垫圈[7]被固定在阀杆[8]上,并使阀头[1]与阀座[5]的接触为线密封或面密封。本流体控制装置制造工艺简单,结构安排简化,密封效果显著,使用寿命长,通用性强。(*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安装在流体管道上的气动快速流体控制装置。目前,工业生产中各种流体管道上所使用的流体控制装置(除调节阀之外)一般为旋塞(考克)、球阀和闸阀等,这类阀在制造时加工难度高,如旋塞的阀心与阀腔必须经过严格的研磨后才能吻合好;密封件塞装时也很不容易,稍微过紧阀芯旋不动,稍微松一点则达不到密封效果,尤其在密封件老化之后往往出现渗漏。此外,现有的这类阀结构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经常碰到旋不动(咬煞)等现象,维修周期短,因此使用寿命也短,遇到特殊介质时还得对大部分构件进行更换。有人曾对上述这类阀进行改造,例如,把气动操作器吊装在特别的支架上,使活塞杆的一端与板手的一端相连,板手的另一端与阀芯方榫相连,工作时板手旋转90°。但这样做会使气动操作器与阀杆和管道在工作时形成一股相对抗的力(包括侧力和扭力),对设备和管道的破坏性甚大,曾出现管道与翻边拉坏而造成停车事故。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流体控制装置,这种装置不但制造工艺简单,结构安排简化,而且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和更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是这样构成的,它是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阀头、阀杆、阀体、密封件、阀盖,其特征之处在于阀头为聚四氟乙烯或橡胶类材料,它通过螺母、螺杆、垫圈、压板和另一垫圈被固定在阀杆上,并且使阀头与阀座的接触为线密封或面密封。本技术的流体控制装置由于实现了上述结构,因此它较之于现有的旋塞、球阀和闸阀显示出了如下优点(1) 制造工艺简单。只需在阀头等构件的旋转切削时给出公差要求,装配时给以适当限制即可,塞装密封件时也简单易行。(2) 结构简化。其内部构件只需大致分几个规格,遇特殊介质时只需调整阀头和阀杆等少部分构件即可,工作时不需要辅助工具和其它辅助支架。(3) 密封效果显著。例如使用其他阀来控制管道中的CS2时,测得计量室的废气浓度为6~9毫克/米3,而改用本流体控制装置后则为0~3毫克/米3。(4) 耐用性好。现有的这类阀其维修周期一般为半年以下,而本流体控制装置的维修周期在二年以上,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了。(5) 适应面广,通用性强。适用于化工、漂染、自来水工业和食品工业,若配上电子仪表等则可实现全自动或半自动化。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可以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剖面图。参照附图。本技术的流体控制装置包括阀头〔5〕、阀杆〔8〕、阀体〔9〕、密封件〔10〕、阀盖〔14〕,阀头〔5〕为聚四氟乙烯或橡胶类材料,它通过螺杆〔2〕、螺母〔3〕、垫圈〔4〕、压板〔6〕、垫圈〔7〕被固定在阀杆〔8〕上。其中螺杆〔2〕中有一销子〔a〕,该销子主要用来防止螺母〔3〕的自由转动,从而使阀头〔5〕在阀杆〔8〕上的固定更为牢固。阀体〔9〕本身包括阀座〔1〕,其底角α为60°,而阀头〔5〕的顶角θ为大于或等于30°,从而使阀头〔5〕与阀座〔1〕在接触时形成线密封或面密封。当阀头〔5〕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时,θ角为大于30°,从而使阀头与阀座在接触时形成线密封;当阀头〔5〕的材料为橡胶时,则使θ角等于30°,从而使阀头与阀座在接触时形成面密封。这两种设计可以保证使阀头〔5〕与阀座〔1〕在接触时产生最佳的密封效果。这里,阀体〔9〕的材料选用不锈钢浇铸件或玻璃钢压制件,以保证它的坚固性和耐腐蚀性。密封件〔10〕也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它被镶嵌在阀盖〔14〕的90°凹处且与阀杆〔8〕形成紧密接触,在它的上方装有压圈〔11〕用以紧固,这种带肩的压圈特别有利于封漏。阀盖〔14〕的最上部口颈处旋有一用以紧固密封件〔10〕和压圈〔11〕的螺盖〔12〕,在该螺盖上还镶嵌着起到进一步密封作用的O型圈〔13〕。阀体〔9〕和阀盖〔14〕通过三根双头螺杆〔17〕(其中有一根未画出)与一气动操作器相连接。所说的气动操作器主要有底座〔22〕、筒体〔27〕、活塞〔24〕、活塞杆〔16〕和后盖〔31〕组成,其中,筒体〔27〕与底座〔22〕、后盖〔31〕与筒体〔27〕均为螺纹连接。活塞杆〔16〕与阀杆〔8〕也是以螺纹连接的。以上这些螺纹连接结构可给维修和部分构件的拆换带来方便。底座〔22〕的90°凹处镶嵌着一只与活塞杆〔16〕紧密接触的y型密封圈〔19〕,又在它的下方镶嵌着一O型圈〔18〕,并在它的上方装有用以紧固该y型密封圈的挡板〔20〕和孔用挡圈〔21〕。活塞杆〔16〕与活塞〔24〕以螺纹连接并通过一紧定螺母〔23〕加以紧固,活塞〔24〕上镶嵌着1~3只与筒体〔27〕的内壁紧密接触的O型圈〔25〕,活塞〔24〕上还固定有一根信号杆〔26〕,该信号杆的末端固定有一信号板〔32〕。后盖〔31〕上也镶嵌着与信号杆〔26〕紧密接触的y型密封圈〔30〕,并装有紧固该y型密封圈的挡板〔29〕和孔用挡圈〔28〕。气动操作器的后盖〔31〕中开有一气孔〔b〕,底座〔22〕中开有气孔〔C〕,工作气体可以从气孔〔b〕或气孔〔c〕进入气筒〔27〕内。当气孔〔b〕通入工作气体时,活塞〔24〕就向下运动,从而推动活塞杆〔16〕、阀杆〔8〕和阀头〔5〕同时向下运动,直到阀头〔5〕与阀座〔1〕相吻合为止,于是管道内流动着的流体就被切断。在活塞〔24〕向下移动时,气孔〔C〕为排气孔,进入的气体为4~5公斤/厘米2,排出的气体为接近常压。反之,当工作气体从〔C〕孔进入时,活塞〔24〕就向上运动,从而拉动活塞杆〔16〕、阀杆〔8〕和阀头〔5〕同时向上运动,于是使阀头〔5〕离开阀座〔1〕,实现了管道内流体的畅通。本技术的阀体〔9〕按附图所示设计时为流体90°转弯通过的二通阀,左右两侧同时连接管道时(图中未画出)则构成了三通阀,这时流体即可90°转弯通过,也可以直线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阀头〔5〕、阀杆〔8〕、阀体〔9〕、密封件〔10〕、阀盖〔14〕,其特征在于:阀头〔5〕为聚四氟乙烯或橡胶类材料,它通过螺杆〔2〕、螺母〔3〕、垫圈〔4〕、压板〔6〕、垫圈〔7〕被固定在阀杆〔8〕上,并使阀头〔5〕与阀座〔1〕的接触为线密封或面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阀头[5]、阀杆[8]、阀体[9]、密封件[10]、阀盖[14],其特征在于阀头[5]为聚四氟乙烯或橡胶类材料,它通过螺杆[2]、螺母[3]、垫圈[4]、压板[6]、垫圈[7]被固定在阀杆[8]上,并使阀头[5]与阀座[1]的接触为线密封或面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是阀体〔9〕本身包括阀座〔1〕,其底角α为60°,阀头〔5〕的顶角θ为大于或等于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密封件〔10〕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它被镶嵌在阀盖〔14〕的90°凹处且与阀杆〔8〕形成紧密接触,其上方装有用以紧固该密封件〔10〕的压圈〔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是阀盖〔14〕的最上部口颈处旋有一用以紧固密封件〔10〕和压圈〔11〕的螺盖〔12〕,在该螺盖上还镶嵌着起到进一步密封作用的O型圈〔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是阀体〔9〕和阀盖〔14〕通过三根双头螺杆〔17〕与一气动操作器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兆坤
申请(专利权)人:朱兆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