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66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包括水冷板、散热金属板、电池模组;散热金属板的一侧贴合于电池模组的一侧,散热金属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导热硅胶垫;导热硅胶垫的一侧贴合于散热金属板的另一侧上,导热硅胶垫的另一侧贴合于水冷板的一侧;所述水冷板包括基板和盖板;所述基板具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凸柱,若干第一凸柱阵列式均等间隔布置;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凸柱,若干第二凸柱阵列式均等间隔布置;每个第一凸柱与第二凸柱均间隔布置,以使第一凸柱与第二凸柱之间形成多个相互贯通的流通槽;借此,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简化了水冷板的结构,易于成型制作,水冷板表面的温度分布均匀,提高了散热性能。

Cooling structure of new energy vehicle battery pa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of a battery pack of a new energy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water-cooled plate, a heat-cooled metal plate and a battery module; one side of the heat-cooled metal plate is attached to one side of the battery module, the other side of the heat-cooled metal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heat-conductive silica gel pad; one side of the heat-conductive silica gel pad is attached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heat-cooled metal plate,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heat-conductive silica gel pad is attached to one side of the water-cooled plate The water-cooling plate includes a base plate and a cover plate; the base plate has a concave cavity, the concav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first convex columns, and a number of first convex column array type equal interval arrangement; the cov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second convex columns, and a number of second convex column array type equal interval arrangement; each first convex column and the second convex column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so as to form a shape between the first convex column and the second convex column By this way, the structure design is ingenious and reasonable, the structure of the water-cooled plate is simplified, it is easy to be formed and manufacture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cooled plate is uniform,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的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配置的动力电池组的性能,特别是动力电池的可靠性、循环性能和成本等,而温度是影响动力电池性能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中,电芯是采用散热金属板与水冷板相结合的结构进行散热的,但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的散热结构存在水冷板内部流道结构复杂,加工制作较难,水冷板各位置温度分布不均,整体地散热效果欠佳。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简化了水冷板的结构,易于成型制作,水冷板表面的温度分布均匀,提高了散热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包括水冷板、散热金属板、电池模组;所述散热金属板的一侧贴合于电池模组的一侧,所述散热金属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导热硅胶垫;所述导热硅胶垫的一侧贴合于散热金属板的另一侧上,所述导热硅胶垫的另一侧贴合于水冷板的一侧;所述水冷板包括基板和连接于基板的盖板;所述基板具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凸柱,若干第一凸柱阵列式均等间隔布置;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凸柱,若干第二凸柱阵列式均等间隔布置;若干第一凸柱分为复数组第一凸柱组,复数组第一凸柱组左右均等间隔布置,相邻两组第一凸柱组之间形成有间隔槽,每组第一凸柱组均包括若干上下均等间隔布置的第一凸柱;若干第二凸柱分为复数组第二凸柱组,复数组第二凸柱组左右均等间隔布置,每组第二凸柱组均包括若干上下均等间隔布置的第二凸柱;每组第二凸柱组均凸露于相应的间隔槽内,每个第一凸柱与第二凸柱均间隔布置,以使第一凸柱与第二凸柱之间形成多个相互贯通的流通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的左右两端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流通槽的左侧过渡腔、右侧过渡腔,每个流通槽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左侧过渡腔、右侧过渡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还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通道连通于左侧过渡腔,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通道连通于右侧过渡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左侧连接部、右侧连接部,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分别设置于相应的左侧连接部、右侧连接部上,所述左侧连接部、右侧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左侧连接孔、右侧连接孔,所述左侧连接孔位于进水口的左侧,所述右侧连接孔位于出水口的右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凸肋;所述凸肋凸设于相应第一凸柱组的上下两端,并与相应第一凸柱组间隔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位于凹腔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相应地,所述盖板位于第二凸柱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相适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与盖板通过摩擦焊接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具有凹腔设置的第一侧面,所述盖板具有朝向基板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贴合设置;所述第二侧面的外周缘设置倒圆角以使得第二侧面的外周缘与第一侧面的外周缘之间形成凹槽式钎焊路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水冷板设计为基板、盖板相连接的结构,使得水冷板的内部结构更易于加工制作,并通过于基板和盖板上分别设置的若干第一凸柱、第二凸柱,由第一凸柱、第二凸柱之间形成多个相互贯通的流通槽,从而简化了水冷板的内部结构,易于成型制作,且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水冷板表面的温度分布均匀,提高了散热性能;以及,通过导热硅胶垫的设计,可使水冷板和散热金属板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提高了热传导效率。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大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水冷板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水冷板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水冷板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水冷板11、基板111、凹腔112、第一凸柱113、左侧过渡腔114、右侧过渡腔115、进水口116、出水口117、左侧连接部118、右侧连接部119、定位孔12、盖板121、第二凸柱122、定位柱13、凸肋20、散热金属板30、电池模组40、导热硅胶垫101、间隔槽102、流通槽103、进水通道104、出水通道201、左侧连接孔202、右侧连接孔301、倒圆角。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水冷板10、散热金属板20、电池模组30;所述散热金属板20的一侧贴合于电池模组30的一侧,所述散热金属板20的另一侧设置有导热硅胶垫40;所述导热硅胶垫40的一侧贴合于散热金属板20的另一侧上,所述导热硅胶垫40的另一侧贴合于水冷板10的一侧。具体而言,所述水冷板10包括基板11和连接于基板11的盖板12;所述基板11具有凹腔111,所述凹腔111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凸柱112,若干第一凸柱112阵列式均等间隔布置;所述盖板1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凸柱121,若干第二凸柱121阵列式均等间隔布置;优选地,若干第一凸柱112分为复数组第一凸柱组,复数组第一凸柱组左右均等间隔布置,相邻两组第一凸柱组之间形成有间隔槽101,每组第一凸柱组均包括若干上下均等间隔布置的第一凸柱112;若干第二凸柱121分为复数组第二凸柱组,复数组第二凸柱组左右均等间隔布置,每组第二凸柱组均包括若干上下均等间隔布置的第二凸柱121;每组第二凸柱组均凸露于相应的间隔槽101内,每个第一凸柱112与第二凸柱121均间隔布置,以使第一凸柱112与第二凸柱121之间形成多个相互贯通的流通槽102。以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凹腔11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凸肋13;所述凸肋13凸设于相应第一凸柱组的上下两端,并与相应第一凸柱组间隔设置。以及,优选地,所述基板11的左右两端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流通槽102的左侧过渡腔113、右侧过渡腔114,每个流通槽102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左侧过渡腔113、右侧过渡腔114;所述基板11还设置有进水口115、出水口116,所述进水口115通过进水通道103连通于左侧过渡腔113,所述出水口116通过出水通道104连通于右侧过渡腔114;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1上设置有左侧连接部117、右侧连接部118,所述进水口115、出水口116分别设置于相应的左侧连接部117、右侧连接部118上,所述左侧连接部117、右侧连接部118上分别设置有左侧连接孔201、右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板、散热金属板、电池模组;/n所述散热金属板的一侧贴合于电池模组的一侧,所述散热金属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导热硅胶垫;所述导热硅胶垫的一侧贴合于散热金属板的另一侧上,所述导热硅胶垫的另一侧贴合于水冷板的一侧;/n所述水冷板包括基板和连接于基板的盖板;所述基板具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凸柱,若干第一凸柱阵列式均等间隔布置;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凸柱,若干第二凸柱阵列式均等间隔布置;/n若干第一凸柱分为复数组第一凸柱组,复数组第一凸柱组左右均等间隔布置,相邻两组第一凸柱组之间形成有间隔槽,每组第一凸柱组均包括若干上下均等间隔布置的第一凸柱;若干第二凸柱分为复数组第二凸柱组,复数组第二凸柱组左右均等间隔布置,每组第二凸柱组均包括若干上下均等间隔布置的第二凸柱;每组第二凸柱组均凸露于相应的间隔槽内,每个第一凸柱与第二凸柱均间隔布置,以使第一凸柱与第二凸柱之间形成多个相互贯通的流通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板、散热金属板、电池模组;
所述散热金属板的一侧贴合于电池模组的一侧,所述散热金属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导热硅胶垫;所述导热硅胶垫的一侧贴合于散热金属板的另一侧上,所述导热硅胶垫的另一侧贴合于水冷板的一侧;
所述水冷板包括基板和连接于基板的盖板;所述基板具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凸柱,若干第一凸柱阵列式均等间隔布置;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凸柱,若干第二凸柱阵列式均等间隔布置;
若干第一凸柱分为复数组第一凸柱组,复数组第一凸柱组左右均等间隔布置,相邻两组第一凸柱组之间形成有间隔槽,每组第一凸柱组均包括若干上下均等间隔布置的第一凸柱;若干第二凸柱分为复数组第二凸柱组,复数组第二凸柱组左右均等间隔布置,每组第二凸柱组均包括若干上下均等间隔布置的第二凸柱;每组第二凸柱组均凸露于相应的间隔槽内,每个第一凸柱与第二凸柱均间隔布置,以使第一凸柱与第二凸柱之间形成多个相互贯通的流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左右两端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流通槽的左侧过渡腔、右侧过渡腔,每个流通槽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左侧过渡腔、右侧过渡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丰瑞德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