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螺母板及侧碰传感器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89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螺母板及侧碰传感器装配结构,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所述安装螺母板,包括安装顶板以及由所述安装顶板延伸向下形成的第一支腿部、第二支腿部和第三支腿部,所述第一支腿部与所述第二支腿部相对设置,所述安装顶板上设有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安装螺母板及侧碰传感器装配结构,既提升了局部刚度和模态的效果,对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影响更小,又有利于减重和轻量化设计。

A mounting structure of nut plate and side impact sens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unting nut plate and a side collision sensor assembly structur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 accessories. The mounting nut plate includes a mounting top plate and a first leg, a second leg and a third leg formed by the mounting top plate extending downward. The first leg is arranged opposite to the second leg, and a mounting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mounting top plate. The mounting nut plate and side impact sensor assembly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improves the effect of local stiffness and mode, but also has less influence on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the sensor,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design of weight reduction and lightw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螺母板及侧碰传感器装配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安装螺母板及侧碰传感器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侧碰传感器是车辆安全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传感器原件,其通过检测受到碰撞引起的加速度变化从而判断是否点爆安全气囊,所以其对信号捕捉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往往其对车身安装点的刚度和局部模态有较高的要求。为达到相应的刚度和模态要求,现有的结构方案通常是直接安装在B柱内板上,这样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为满足刚度和模态要求B柱内板会设计得比较厚,一般会有1.0mm或者1.2mm,这样大大增加了车身重量,不利于轻量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螺母板及侧碰传感器装配结构,既提升了局部刚度和模态的效果,对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影响更小,又有利于减重和轻量化设计。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安装螺母板,包括安装顶板以及由所述安装顶板延伸向下形成的第一支腿部、第二支腿部和第三支腿部,所述第一支腿部与所述第二支腿部相对设置,所述安装顶板上设有安装孔。优选地,所述安装顶板为具有不规则凸起部的板状结构。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圆形孔和/或条形孔。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腿部、第二支腿部均具有朝远离所述安装螺母板中心线方向折弯形成的第一支脚部和第二支脚部,所述第一支脚部、第二支脚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腿部、第二支腿部的底端。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腿部、所述第二支腿部、所述第一支脚部、所述第二支脚部均为平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支脚部、所述第二支脚部均与水平面平行。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脚部、第二支脚部上均具有同时向下和向靠近所述中心线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优选地,所述第三支腿部具有朝远离所述中心线方向折弯形成的第三支脚部。优选地,所述第三支腿部、第三支脚部均为平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三支脚部与水平面平行。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侧碰传感器装配结构,包括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的侧碰传感器安装螺母板、B柱内板、B柱加强板以及侧碰传感器,所述侧碰传感器安装螺母板通过所述第一支腿部底端、第二支腿部底端和第三支腿部底端与所述B柱加强板焊接,所述B柱内板贴在所述侧碰传感器安装螺母板的安装顶板上表面进行装配,所述侧碰传感器通过安装螺母安装在所述B柱内板上。优选地,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加强板焊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减薄左右B柱内板料厚为0.7mm,新增2.0mm侧碰传感器安装螺母板后相较原1.0mm料厚内板减重0.722Kg,相较原1.2mm料厚内板减重1.5Kg;2、对局部刚度和模态的提升效果明显,对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影响更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螺母板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螺母板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碰传感器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结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关于“向下”等方向上的描述均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的关系定义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的装置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螺母板及侧碰传感器装配结构,通过设置的侧碰传感器安装螺母板,能够减薄B柱内板料厚,工件减重,利于轻量化设计,并且对局部刚度和模态的提升效果明显,对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影响更小,因此适用于涉及侧碰传感器装配的各种应用场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螺母板及侧碰传感器装配结构作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螺母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螺母板结构立体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螺母板1包括安装顶板11以及由安装顶板延伸向下形成的第一支腿部12、第二支腿部13和第三支腿部14,第一支腿部12与第二支腿部13相对设置,安装顶板11上设有安装孔11a。优选地,安装顶板11为具有不规则凸起部的板状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是基于结构力学和减震方面来考虑,使其既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又能尽量降低工件震动影响。这里的不规则凸起部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种设计,本技术实施例不对其加以特别限制。优选地,安装孔11a为圆形孔和/或条形孔,可以根据安装需要进行不同设置。优选地,第一支腿部12、第二支腿部13均具有朝远离安装螺母板1中心线方向折弯形成的第一支脚部121和第二支脚部131,第一支脚部121、第二支脚部131分别位于第一支腿部12、第二支腿部13的底端,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整个安装螺母板的结构强度更高、结构更稳固。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支腿部12、第二支腿部13、第一支脚部121、第二支脚部131均为平板状结构,且第一支脚部12、第二支脚部13均与水平面平行,保障安装螺母板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支脚部121、第二支脚部131上均具有同时向下和向靠近安装螺母板1中心线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121a和第二凹陷部131a,这样的设置是基于成型工艺性的考虑,以便于成型加工。另外,优选地,第三支腿部14具有朝远离安装螺母板1中心线方向折弯形成的第三支脚部141。第三支腿部14、第三支脚部141均为平板状结构,且第三支脚部141与水平面平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碰传感器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结构爆炸图。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侧碰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螺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顶板以及由所述安装顶板延伸向下形成的第一支腿部、第二支腿部和第三支腿部,所述第一支腿部与所述第二支腿部相对设置,所述安装顶板上设有安装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螺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顶板以及由所述安装顶板延伸向下形成的第一支腿部、第二支腿部和第三支腿部,所述第一支腿部与所述第二支腿部相对设置,所述安装顶板上设有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螺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顶板为具有不规则凸起部的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装螺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圆形孔和/或条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螺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部、第二支腿部均具有朝远离所述安装螺母板中心线方向折弯形成的第一支脚部和第二支脚部,所述第一支脚部、第二支脚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腿部、第二支腿部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螺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部、所述第二支腿部、所述第一支脚部、所述第二支脚部均为平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支脚部、所述第二支脚部均与水平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帅张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