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片上料机构及应用该上料机构的焊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30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片上料机构,包括机架、上料运输道、设置在上料运输道末端的过渡平台、设置在过渡平台旁侧的夹持结构,过渡平台的上表面与上料运输道的上表面平行,机架上设置有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联动连接第一水平运动装置,第一水平运动装置设置于上料运输道旁侧,第一水平运动装置的固定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压块,水平运动装置的运动端连接有第二限位压块,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联动连接过渡平台,当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向下运动至行程末端时,过渡平台上表面与上料运输道的上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对触片进行上料、运输的机构以方便实现对多个触片有序、高效的进行焊接。

A contact feeding mechanism and its weld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act pad load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loading transport way, a transition platform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loading transport way, a clamping structure arranged at the side of the transition platform,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transition platform is parallel to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ading transport way, a first vertical motion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and the motion end of the first vertical motion device is linked with the first horizontal motion The first horizontal motion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loading transportation road, the fixed part of the first horizontal mo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imit pressure block, the moving end of the horizontal mo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limit pressure block, and the moving end of the first vertical motion device is linked with the transition platform. When the moving end of the first vertical motion device moves downward to the end of the stroke, the table on the transition platform The surface is flush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ading convey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echanism which can conveniently load and transport the contact pieces to facilitate orderly and efficient welding of multiple contact pie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片上料机构及应用该上料机构的焊接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片上料机构及应用该上料机构的焊接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对触片进行焊接到引脚的镍套时,一般是通过人手进行焊接,但是通过人手焊接的话,焊接的效果参差不齐,而且人力的成本相对较高,效率也比较低。如果利用机器代替上手进行焊接的话,还是需要人手分别对触片进行上料的操作,因而其效率相对比较低。目前存在一部分利用震动盘对触片进行上料操作的设备,但是目前采用震动盘对触片进行上料的设备需要设置接料盘在震动盘的末端下方,该接料盘用于收集从震动盘中掉落的触片,从而避免运输过程中触片掉落到地上,一段时间后接料盘上会积累一定数量掉落的触片,掉落的触片需要在人手添加到震动盘中,工作的效率降低,而且接料盘的设置,影响空间的利用率,从而设备结构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对触片进行上料、运输的机构以方便实现对多个触片有序、高效的进行焊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触片上料机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上料运输道、设置在所述上料运输道末端的过渡平台、设置在所述过渡平台旁侧的夹持结构,所述过渡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料运输道的上表面平行,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竖直运动装置,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联动连接第一水平运动装置,所述第一水平运动装置设置于所述上料运输道旁侧,所述第一水平运动装置的固定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压块,所述水平运动装置的运动端连接有第二限位压块,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联动连接所述过渡平台,当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向下运动至行程末端时,所述过渡平台上表面与所述上料运输道的上表面平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运输道包括震动轨道,所述震动轨道远离所述过渡平台的端部连接有震动盘;或所述上料运输道包括第一运输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平台远离所述上料运输道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连接所述机架,所述限位挡板的表面沿竖直方向设置,当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带动所述过渡平台向下运动至行程末端时,所限位挡板的顶部高于所述过渡平台的上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运动装置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上料运输道的运动方向同向,所述过渡平台靠近所述夹持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过渡平台远离所述上料运输道的一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平运动装置包括第一活塞缸、从所述第一活塞缸的端面伸出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沿所述上料运输道的运输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压块,所述第一活塞缸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压块,所述第一活塞缸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活塞缸、从所述第二活塞缸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伸出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沿竖向设置,所述第二活塞杆联动连接所述过渡平台、所述第一水平运动装置的固定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结构包括驱动装置、钳嘴、上下运动结构、转动结构,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钳嘴,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钳嘴张开或者夹紧,所述转动结构联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转动结构带动所述驱动装置转动,所述驱动装置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上下运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均连接所述机架,所述上下运动结构带动所述驱动装置上下运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结构包括旋转轴、第三活塞缸、支撑架,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上下运动结构,所述旋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旋转轴的侧面可拆卸连接有定位块,所述第三活塞缸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活塞缸连接所述机架,所述第三活塞缸一端面伸出有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活塞杆连接有的端部连接有块体,所述块体通过第一关节轴承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轴承,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关节轴承连接所述定位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下运动机构包括第四活塞缸,所述第四活塞缸连接所述机架,所述第四活塞缸伸出有第四活塞杆,所述第四活塞杆联动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第四活塞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一种应用一种触片上料机构的触片焊接设备,包括焊接台、设置在所述焊接台上方的焊接机、联动连接所述焊接机的第二竖直运动机构、联动连接所述焊接台的第三竖直运动机构,所述第二竖直运动机构带动所述焊接机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所述焊接台、第二竖直运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夹持结构设置于所述焊接台的旁侧,所述第三竖直运动机构带动所述焊接台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该第三竖直运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上料运输道用于对触片进行上料,该过渡平台用于安置单个触片,该夹持结构用于对过渡平台上的单个触片进行装夹,该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用于带动该过渡平台、该第一水平运动装置同时上升或者下降,在实际使用中,若干个触片通过该上料运输道进行上料至与最前端的该过渡平台的侧面相抵,若干个触片以与过渡平台相抵接触的为第一个触片,以与第一个触片相邻的为第二个触片,通过该第一竖直运动装置带动该第一水平运动装置、过渡平台向下运动至行程末端时,该第一限位压块压住第二个触片、该第二限位压块压住第一个触片、该过渡平台的上表面与该振动轨道的上表面平齐,通过该第一水平运动装置的活动部带动该第二限位压块向过渡平台运动,从而把第一个触片传送到过渡平台上,通过该第一限位压块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把第二个触片压住在上料运输道上,从而有效的避免一次性有多个触片运输到过渡平台上而有可能导致多个触片的掉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中:机架1,震动轨道2,震动盘3,过渡平台4,第一限位压块5,第二限位压块6,限位挡板7,开口8,第一活塞缸9,第一活塞杆10,第二活塞缸11,第二活塞杆12,驱动装置13,钳嘴14,旋转轴15,第三活塞缸16,支撑架17,第三活塞杆18,块体19,连杆20,定位块21,第四活塞缸22,第四活塞杆23,焊接台24,第二竖直运动机构25,焊接机26,第三竖直运动机构2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片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上料运输道、设置在所述上料运输道末端的过渡平台、设置在所述过渡平台旁侧的夹持结构,所述过渡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料运输道的上表面平行,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竖直运动装置,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联动连接第一水平运动装置,所述第一水平运动装置设置于所述上料运输道旁侧,所述第一水平运动装置的固定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压块,所述水平运动装置的运动端连接有第二限位压块,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联动连接所述过渡平台,当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向下运动至行程末端时,所述过渡平台上表面与所述上料运输道的上表面平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片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上料运输道、设置在所述上料运输道末端的过渡平台、设置在所述过渡平台旁侧的夹持结构,所述过渡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料运输道的上表面平行,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竖直运动装置,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联动连接第一水平运动装置,所述第一水平运动装置设置于所述上料运输道旁侧,所述第一水平运动装置的固定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压块,所述水平运动装置的运动端连接有第二限位压块,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联动连接所述过渡平台,当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向下运动至行程末端时,所述过渡平台上表面与所述上料运输道的上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片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运输道包括震动轨道,所述震动轨道远离所述过渡平台的端部连接有震动盘;或所述上料运输道包括第一运输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片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平台远离所述上料运输道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连接所述机架,所述限位挡板的表面沿竖直方向设置,当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带动所述过渡平台向下运动至行程末端时,所限位挡板的顶部高于所述过渡平台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片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运动装置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上料运输道的运动方向同向,所述过渡平台靠近所述夹持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过渡平台远离所述上料运输道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片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运动装置包括第一活塞缸、从所述第一活塞缸的端面伸出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沿所述上料运输道的运输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压块,所述第一活塞缸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压块,所述第一活塞缸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的运动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片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运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东张海涛周茜钟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信涵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