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志忠专利>正文

流体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89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阀,包括一阀座、一贯穿阀座的第一通道及一控制流体的阀球,该第一通道的两端各具有一流体的入口及一出口,且在一预定位置设有一固持槽,其中,阀球被安置于所述固持槽的对应端,其具有一与第一通道同向并贯穿阀球的第二通道,且对应于固持槽处自阀球的外缘朝该固持槽方向设一固持部,该固持部远离于阀球的相对处具有一尖端,使固持部被局限于固持槽所包括的范围内定位,而阀球相对于固持部的另一端则连接一驱动部控制阀球转动;由此,在所述第二信道与第一信道同向时可以释放流体通过,反之,当阀球受驱动部控制转向后,阀球的外表可用于阻流。(*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阀,用以控制流体的释放。 背景絲为控制流体释放,通常在载有流体的管路中加入流体控制阀。按现有的技术 所表述,都是在控制阀内置入一阀球,透过一驱动机构使阀球转向用于决定释出流体;诸如台湾第M286316号等专利文献皆是藉由阀球控制流体的模式。 以上所披露的专利技术,阀球皆置于阀座中,其一端受驱动机构控制转向,另一端则定位于阀座所设计的圆弧槽,阀座与阀球的接触面大而易生磨耗;且由于每一阀座所载之流体不一,有轻载及重载之分,重载时,必须匹配强大的 驱动机构始产生足够的扭力控制阀球旋转,特别是阀球正处于流体冲激的状态 时,流体的速度所产生重力将使阀球更难以运行。再者,若阀球没有得到适当的定位与支撑,则悬吊于阀座中长期受流体的 冲激,容易导致与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段变形而影响作动关系。实用ff型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驱动机械的负载 更轻、阀球更易定位而不偏移的流体控制阀。本技术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定时器的流体控制阀。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流体控制阀,包括一阀座、 一贯穿阀座 的第一通道及一控制流体的阀球,该第一通道的两端各具有入水口及一出水口, 且在一预定位置设有一固持槽;其中,阀球被安置于所述固持槽的对应端,其 具有一与第一通道同向并贯穿阀球之第二通道,且对应于固持槽处自阀球的外 缘朝该固持槽方向设一固持部,该固持部远离于阀球的相对处具一尖端,使固 持部被局限于固持槽所包括的范围内定位;所述阀球相对于固持部的另一端连 接一驱动部。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为所述固持槽为尖椎状。 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为所述阀球与出水口之间设有一止水垫圈。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为所述控制阀连接有一定时器。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为所述定时器与控制阀的连接端设有一用于载入阀座的容室,且两侧各具有一用于容纳阀座两端的出水口及入水口的缺槽;所述阀座对应于容室端设有一用于封合容室的封盖,且在该封盖的预定 端朝容室方向设定位部予以锁定。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为所述容室内具有一对应于驱动部并用 以连接该驱动部的联接部。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为所述阀球驱动部与阀座之间设有一定 位座,该定位座朝阀球方向设有一凸部,所述凸部与定位座内具有一轴向同心 的用于加载前述驱动部的穿孔,该驱动部与穿孔之间套置第一防漏垫圈,且所 述凸部与阀球之间套有第二防漏垫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流体控制阀由于阀 球与阀座之间以固持部的尖端与固持槽接触定位,接触的面积小,可以减轻所 连结之驱动机构的负载,且阀球同样得到适当的定位与支撑而不易偏移;本 技术流体控制阀外接有一定时器,可以控制阀球被驱动的时间而达到节流 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流体控制阀外观及分解图。图2系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阀座的横向剖面结构图。 图3系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阀座的纵向剖面结构图。 图4系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之控制阀与定时器的组合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具体实lfi^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现根据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图l 图3所示,本技术流体控制阀1主要包括一阀座2、 一贯穿阀座2的第一通 道2a及一控制流体的阀球22,该第一通道2a的两端各具有入水口 21及一出水 口 20,且在一预定位置设有一固持槽23,其中,阀球22被安置于所述固持槽 23的对应端,其具有一与第一通道2a同向并贯穿阀球22之第二通道221,且对 应于固持槽23处自阀球22的外缘朝该固持槽23方向设一固持部222,该固持 部222远离于阀球22的相对处具一尖端223,使固持部222被局限于固持槽23 所包括的范围内定位,比较好的方式,该固持槽23亦对应固持部222的尖端223 设计而呈尖椎状231,使二者的配合关系更好而适于阀球22的定位。在阀球22相对于固持部222的另端则连接一驱动部224控制阀球22转动; 阀球22与出水口 20之间设有一止水垫圈24。藉上述,在所述第二信道221与第一信道2a同向时(见第2图)可以释放流体 通过,反之,当阀球22受驱动部224控制转向后,阀球22的外表可用以阻流。同时如图4所示,控制阀1外接有一定时器3,藉以控制所述阀球22被驱 动的时间以达节流的目的。该定时器与控制阀1的组合方式包括在定时器3 与控制阀1的连接端30设有一容室31用以载入阀座2,且两侧各具一缺槽301、 302用以容纳阀座2两端的出水口 20及入水口 21,所述容室31内具有一对应前 述驱动部224的联接部311用以连接该驱动部224;该阀座2对应于容室31端设 有一封盖25用以封合所述容室31,且在该封盖25的预定端朝容室31方向设定 位部251欲以锁定。由上述容室31的设计可以预防控制阀1所载的流体对定时 器3所包裹的电子组件的受潮影响。继上所述,为确实防堵控制阀l所载的流体外漏,在所述阀球驱动部224与阀座2之间设有一定位座4,该定位座4朝阀球22方向设有一凸部40,所述 凸部40与定位座4内具一轴向同心的穿孔41,该穿孔41用于加载前述驱动部 224,该驱动部224与穿孔41之间套置第一防漏垫圈42,且所述凸部40与阀球 22之间亦套有第二防漏垫圈43,如此达到确实防漏之使用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之流体控制阀1除提供释放流体的控制功能外,更 顾及到阀球22受力驱动及定位的问题,使控制阀1的操作更为顺利且延长其使 用的效能;且在控制阀1外以特殊设计的结构连接一定时器3用以达到节流的 目的,使该定时器3完全兼容于控制阀1且不受其所载流体的干扰,确实已增 进使用功效,故此依法提出专利申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 式,但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 识者援引本技术的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饰或变化,皆仍涵盖于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流体控制阀,包括一阀座、一贯穿阀座的第一通道及一控制流体的阀球,该第一通道的两端各具有入水口及一出水口,且在一预定位置设有一固持槽;其特征在于阀球被安置于所述固持槽的对应端,其具有一与第一通道同向并贯穿阀球之第二通道,且对应于固持槽处自阀球的外缘朝该固持槽方向设一固持部,该固持部远离于阀球的相对处具一尖端,使固持部被局限于固持槽所包括的范围内定位;所述阀球相对于固持部的另一端连接一驱动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槽为尖椎状。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球与出水口之 间设有一止水垫圈。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连接有一 定时器。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器与控制阀的连 接端设有一用于载入阀座的容室,且两侧各具有一用于容纳阀座两端的出水口 及入水口的缺槽;所述阀座对应于容室端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控制阀,包括一阀座、一贯穿阀座的第一通道及一控制流体的阀球,该第一通道的两端各具有入水口及一出水口,且在一预定位置设有一固持槽;其特征在于:阀球被安置于所述固持槽的对应端,其具有一与第一通道同向并贯穿阀球之第二通道,且对应于固持槽处自阀球的外缘朝该固持槽方向设一固持部,该固持部远离于阀球的相对处具一尖端,使固持部被局限于固持槽所包括的范围内定位;所述阀球相对于固持部的另一端连接一驱动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忠
申请(专利权)人:吴志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