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出料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525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出料车床,其包括机床底座、滑动机构、上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该机床底座上转动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所述转动盘同轴心设置,所述限位座随所述转动盘同步转动,所述滑动机构滑动设置于机床底座上;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滑动机构的上方,其用于输送工件给所述滑动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床底座上,其用于所述工件的出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缸将工件顶到出料杆上,再由于齿条与齿盘的啮合,齿盘带动出料杆转动,将工件甩出,再由齿条带动齿盘复位,循环上述操作,实现了工件的自动出料,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A fully automatic discharge lath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ull-automatic discharging lathe, which comprises a machine base, a sliding mechanism, a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discharging mechanism. The machine base is rotationally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disk, the rotating disk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limited seat, the limit seat and the rotating disk are axially arranged, the limit seat rotates synchronously with the rotating disk, and the sliding mechanism is slidably arranged on the machine tool The feed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liding mechanism, which is used to convey the workpiece to the sliding mechanism; the discharging mechanism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base of the machine tool, which is used for discharging the workpiece; the utility model pushes the workpiece onto the discharging rod through the air cylinder, and then the discharging rod is driven to rotate by the toothed disk due to the engagement of the rack and the toothed disk, so as to throw the workpiece out The rack drives the gear disc to reset and circulates the above operations, which realizes the automatic discharge of the workpiece, saves manpower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出料车床
本技术涉及车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出料车床。
技术介绍
机床加工工件结束后,传统的出料方式都是人工手动将工件取出,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影响工作效率。申请号为CN201420649068.8的技术公开了一种CNC机床自动给料及出料装置,包括CNC机床主体,CNC机床主体的内侧面设有加工主轴,该加工主轴上装接有夹持物料用的三爪;还包括进料导轨、出料导轨和自动夹料机构,进料导轨和出料导轨的一端分别延伸至CNC机床主体内;自动夹料机构包括夹料器、刀塔和刀塔托板装置,刀塔托板装置设置于CNC机床主体内,刀塔装接于刀塔托板装置,夹料器装接于刀塔,以将进料导轨上的待加工物料运送至加工主轴或将加工主轴上加工完毕的物料运送至出料导轨。但是该技术结构复杂,加工一个工件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不适用于大批量的工件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出料车床,通过气缸将工件顶到出料杆上,再由于齿条与齿盘的啮合,齿盘带动出料杆转动,将工件甩出,再由齿条带动齿盘复位,循环上述操作,解决了传统加工工件结束后人工取出工件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工件的自动出料,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出料车床,其包括机床底座、滑动机构、上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该机床底座上转动设置有转动盘,其中心设置有环形凸块,所述转动盘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所述转动盘同轴心设置,所述限位座随所述转动盘同步转动,所述限位座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一通孔,该限位座内部为加工工位,所述机床底座上水平固定设置有滑轨,该滑轨平行设置;所述滑动机构滑动设置于机床底座上;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滑动机构的上方,其用于输送工件给所述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包括齿条,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机构上,所述出料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床底座上,其用于所述工件的出料,该出料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床底座上;齿盘,所述齿盘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顶端,该齿盘沿其圆周表面呈齿状排布,且其沿所述滑动机构的滑动方向与所述齿条间断啮合设置;以及出料杆,所述出料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齿盘之间,其一端跟随所述齿盘同步转动,其另一端呈钩子状,用于承载所述工件,所述出料杆对应所述限位座的位置为出料工位。作为改进,所述机床底座还包括:支撑球,所述支撑球滑动设置于所述环形凸块内,该支撑球指向所述限位座的一端呈球面,其与所述第一通孔间断抵触设置;以及气缸,所述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环形凸块上,其推动所述支撑球沿所述环形凸块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作为改进,所述工件呈圆盖形,其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与所述支撑球间断接触设置,该工件由所述滑动机构送入加工工位。作为改进,所述转动盘由操作面板控制其转动。作为改进,所述限位座沿其圆周阵列设置有卡合块,该卡合块贯穿所述限位座圆周表面,且其指向所述限位座的中心,该卡合块卡合所述工件的外圆周侧边。作为改进,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滑动座,所述滑动座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以及卡盘,所述卡盘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一端部,其与所述驱动轴同轴心设置,且其指向所述。作为改进,所述滑动座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滑轨外形相适配的滑槽。作为改进,所述卡盘指向所述限位座的一端面中心设置有球形凹槽。作为改进,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竖直设置于所述滑动机构的上方,其用于输送所述工件给所述滑动机构,所述输送槽的底部对称开设有贯通槽;挡块,所述挡块滑动设置于所述贯通槽内,其用于限制所述工件掉落;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床底座上,其用于控制所述挡块滑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通过气缸将工件顶到出料杆上,再由于齿条与齿盘的啮合,齿盘带动出料杆转动,将工件甩出,再由齿条带动复位,循环上述操作,通过机械结构解决了传统加工工件结束后需人工取出工件的问题,实现了工件的自动出料,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结构简单、实用;(2)本技术中卡合块采用三爪的形式对工件进行夹紧,相较多于三组夹紧的形式,三组夹紧的方法使得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固牢靠,不至于产生晃动,从而提高生产质量;(3)本技术中由于上料的方式采用自由落体方式,在工件下落的同时,滑动机构向前滑动,使得工件正好落于卡盘上,卡盘采用橡胶或者塑料等柔性材料,可以使得卡盘与工件之间的碰撞冲击力减小,不至于工件因刚性接触而产生变形;(4)本技术中卡盘上开设的球形凹槽与支撑球完美贴合,使得卡盘与支撑球贴合是不会存在相对运动,使得工件的定心更加精确和可靠,增加了加工时的精确度。总之,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劳动力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送入工件时的局部状态图;图8为本技术输出工件时的局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全自动出料车床,其包括机床底座1、滑动机构2、上料机构3和出料机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出料车床,其包括机床底座(1)、滑动机构(2)、上料机构(3)和出料机构(4),该机床底座(1)上转动设置有转动盘(11),其中心设置有环形凸块(111),所述转动盘(11)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座(12),所述限位座(12)与所述转动盘(11)同轴心设置,所述限位座(12)随所述转动盘(11)同步转动,所述限位座(12)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一通孔(121),该限位座(12)内部为加工工位,所述机床底座(1)上水平固定设置有滑轨(13),该滑轨(13)平行设置;所述滑动机构(2)滑动设置于机床底座(1)上;所述上料机构(3)设置于所述滑动机构(2)的上方,其用于输送工件(10)给所述滑动机构(2);该滑动机构(2)包括齿条(21),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机构(2)上,所述出料机构(4)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床底座(1)上,其用于所述工件(10)的出料,其特征在于,该出料机构(4)包括:/n支架(41),所述支架(41)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床底座(1)上;/n齿盘(42),所述齿盘(42)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41)顶端,该齿盘(42)沿其圆周表面呈齿状排布,且其沿所述滑动机构(2)的滑动方向与所述齿条(21)间断啮合设置;以及/n出料杆(43),所述出料杆(43)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41)与所述齿盘(42)之间,其一端跟随所述齿盘(42)同步转动,其另一端呈钩子状,用于承载所述工件(10),所述出料杆(43)对应所述限位座(12)的位置为出料工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出料车床,其包括机床底座(1)、滑动机构(2)、上料机构(3)和出料机构(4),该机床底座(1)上转动设置有转动盘(11),其中心设置有环形凸块(111),所述转动盘(11)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座(12),所述限位座(12)与所述转动盘(11)同轴心设置,所述限位座(12)随所述转动盘(11)同步转动,所述限位座(12)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一通孔(121),该限位座(12)内部为加工工位,所述机床底座(1)上水平固定设置有滑轨(13),该滑轨(13)平行设置;所述滑动机构(2)滑动设置于机床底座(1)上;所述上料机构(3)设置于所述滑动机构(2)的上方,其用于输送工件(10)给所述滑动机构(2);该滑动机构(2)包括齿条(21),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机构(2)上,所述出料机构(4)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床底座(1)上,其用于所述工件(10)的出料,其特征在于,该出料机构(4)包括:
支架(41),所述支架(41)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床底座(1)上;
齿盘(42),所述齿盘(42)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41)顶端,该齿盘(42)沿其圆周表面呈齿状排布,且其沿所述滑动机构(2)的滑动方向与所述齿条(21)间断啮合设置;以及
出料杆(43),所述出料杆(43)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41)与所述齿盘(42)之间,其一端跟随所述齿盘(42)同步转动,其另一端呈钩子状,用于承载所述工件(10),所述出料杆(43)对应所述限位座(12)的位置为出料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出料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底座(1)还包括:
支撑球(14),所述支撑球(14)滑动设置于所述环形凸块(111)内,该支撑球(14)指向所述限位座(12)的一端呈球面,其与所述第一通孔(121)间断抵触设置;以及
气缸(15),所述气缸(15)固定设置于所述环形凸块(111)上,其推动所述支撑球(14)沿所述环形凸块(111)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出料车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利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傅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