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单向中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39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单向中间阀,专门适用于抽水马达之水管接头,即在于一固定座之内部植有三个呈等角度凹槽,而将一止回阀块置入于凹槽内,藉以固定座前缘之外螺纹,与套合于T形座之帽盖内螺纹相互螺合。而组合成一完整之阀,且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做为阀用之时,亦可将内部之止回阀块卸下,而为一普通之水管接头,以提供消费者一种一物双用,成本低廉,换装容易之阀。(*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提供一种专门适用于抽水马达水管接头之改进单向中间阀,系在于一固定座内部置有一止回阀块,藉由固定前缘之外螺纹,与套合于T型座之帽盖内螺纹相互螺合,俾供止回阀块于套管中作定位间往复移位,达单向止逆功能,且其于不做为阀之功用时,亦可将内部之止回阀块卸下,而成一普通之水管接头,更提予消费者一物双用之功效。往昔抽水马达之水管接头有二种一是铁质阀;一是塑胶阀,其均系以两凸缘固定座中间垫以一橡皮垫圈,藉以螺丝之螺合而成一完整之阀,(如附附图说明图1、2、3所示)。然而,若以铁质阀而言,其材料因是以铁质为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水与铁产生氧化之现象,而使铁发生生锈,导致阀使用之寿命减短。且因两固定座之结合均为铁质在使用过程中,会因马达的运转震动,而使得结合处产生松落之现象,以致流体产生外泄,造成消费者于使用及作业上的不便。为此有人即苦心积的加以研究,经过数次的实验,终于有著塑胶阀的问世,原想此一塑胶阀的问世,可解决上述问题之困扰,而带给消费者一大之福音,然而事与愿违,经过使用后,又有如下之新问题产生(如附图1、2、3所示)一.因两凸缘固定座中间之垫圈20使用一些时日后,会有腐化之现象发生,而造成流体之外泄,甚者,若在结合锁紧时,扭力过大亦会发生橡皮垫圈产生变形,导致密合程度大打折扣。且由于垫圈20之损害率高,更造成消费者经济上的负担。二.习用两凸缘固定座之结合,同样是以金属螺丝(21)螺合,在于长久暴露于日光,雨水之侵蚀下,易产生氧化而生锈,以致当垫圈损害时,要拆下重换产生螺丝打不开及断裂于固定座内,垫必又重新更换新阀,而导致消费者的负担更大,且在换、装时须受到工具之限制。三.两固定座之内部凸缘系呈直角状(22),当水流方向进入管道时,水流冲击至直角凸缘而在直角凸缘附近产生漩涡,使流速产生阻力而增加马达的负载,致使抽水马达因水流负载大而需消耗更多的电力,产生电力无谓的浪费(如附图2、3所示)。四.习用阀内之止回阀块组合,系藉由一螺丝23穿越一垫圈,藉以一螺丝因24而与三角块相互结合成一体,因长久暴露于水中,致使止回阀块之螺丝产生氧化而生锈,此水流若用于工业或灌溉之用尚无关系,但若系用于消费者食用,会因螺丝的生锈而对消费者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凡专利技术是在提供消费者及业者之需要,而解决消费者及业者于日常生活中所遇之困扰。然而现有阀,不仅未能提供消费者及业者之所需,更甚者,造成消费者经济上的负担及影响消费者身体的健康,在于不利消费大众的情况下,逐渐地被业者及消费大众所遗弃。所以,本技术有鉴于现有阀所带给消费大众许多不便与困扰,更为突破习用品之种种缺失,逐悉心研究改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经验之累积,终于设计出一种可克服习用阀多项缺失之改进单向中间阀。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改进的单向中间阀,系在于一固定座之内部植有三个呈等角度凹槽,而将一止回阀块置入于凹槽内,藉由固定座前缘之外螺纹,与套合于T型座之帽盖内螺纹相互螺合,以提供一种换装容易,不受任何工具限制之阀。本技术之次要目的,亦在提供一种改进的单向中间阀,乃利用止回阀块之颈部置有一凹槽以供橡皮垫圈之套合,以提供橡皮垫圈受损害时换装容易,且因止回阀块系以塑胶材质一体成型,亦不致有生锈污染水源事件发生,得因材质之改善而具有增进之功效。本技术之另一目的,系在提供一种改进的单向中间阀,其藉以固定座内缘之内侧,及T型座之外缘之内侧呈一倒角状,以提供当水流流进管道时,由于倒角之疏导作用,导致水流顺著倒角方向而流至另一管道,而不致产生漩涡现象,以防止流速产生阻力而增加马达耗电量。本技术之再一目的,乃在提供一种改进的单向中间阀,系利用阀拆、换无需工具之使,当本技术不做为阀之用时,可随时不受限制将阀内部之止回阀卸下,而为一普通之水管接头,以提供消费者一种一物双用之阀。余下是本专利技术人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更深入的了解本技术之结构特征与实施动作,兹配合图示说明之方式,详述于后,仅提供参阅;其中,说明所引述之图式,分别系指图1系现有阀之右侧视图。图2系现有阀之剖面实施动作视图(一)。图3系现有阀之剖面实施动作视图(二)。图4系本技术之立体零件分解视图。图5系本技术之立体组合剖面视图。图6系本技术之剖面实施动作视图(一)。图7系本技术之剖面实施动作视图(二)。图8系本技术A-A之剖面侧视图。首先谨请参阅附图4、5所示,本技术单向阀结构之改良,主要系由一固定座(40),一橡皮垫圈(41),一止回阀块(42),一T型座(43),一帽盖(45)所组合而成的,其中,一呈圆凸型之固定座(40),于其前缘外部植一外螺纹(40b),另在其前缘内部设有三个呈等角度之凹槽(40a),而一止回阀块(42)其内部包覆有一铁块42c,俾供因铁块之重量而增强止水作用,且于其后缘颈部植有一凹槽(42a),以供一橡皮垫圈(41)藉其透孔(41a),套合于止回阀块(42)之颈部凹槽(42a)另于止回阀块(42)之外缘处亦植有三个呈等角度之三角长条(42b),以和固定座(40)之凹槽(40a)相互嵌合,一T型座(43),于其后缘内部植有一内倒角及一供垫圈(44)套合之外凸缘藉以套合于T型座(43)之之帽盖(45)而与固定座(40)之外螺纹(40b)相互螺合,以组合而成一改进的单向中间阀(如附图5所示)。请续参阅附图6、7、8图所示,本技术于固定座(40)与T型座(43)之内部各设有一倒角(40c),(43a)当水流通过管道时(如附图6所示)则水流会因倒角(40c),(43a)之作用而不会产生漩涡,藉以将圆套管(40)内之止回阀块(42)推至另一端而呈一开启管道(如附图7所示),当将水流停止流动时,则止回阀块(42)会因本身的重量而回到原来关闭之状态,以提供消费者一种既经济,又实用之单向中间阀。一.本技术之结合系藉以固定座及套合于T型座之帽盖相互螺合,因此在于施工时不须藉助任何管钳工具,即可换装完毕,亦不受时间及活动空间的影响,而随时随地即可提供业者一种换装迅速,节省时间之凡而,实具实用性。二.因本技术系采内、外螺纹相互螺合方式,故不会发生如习用品之结合处垫圈腐化,及固定座之结合金属螺丝因雨水,日晒的侵蚀而发生氧化生锈之问题,且本技术因结合简单,可大量生产而降低成本,以提供消费者一种即经济,又实惠之阀,另外;于固定座与T型座接合处之垫圈,系套合于内部,因此不会如习用品结合处之垫圈,因长期暴露于空气中,而产生硬化以减低其使用寿命,及常更换垫圈之烦恼,实具经济性及实用性。三.本技术内部之止回阀块系采一体成型,且于后缘颈部植有一凹槽,以供橡皮垫圈嵌合用,藉以控制水流的关闭,当此橡皮圈腐化时,可藉由固定座与帽盖装、卸容易迅速之便,而随时予以换装,不仅没有习用品螺丝螺合须以工具为依托且繁复之困扰,且亦没有螺丝于水中发生氧化而生锈,造成对消费者生活一种威协之忧虑,不仅合乎经济性,更合乎实用性。四.本技术固定座与T型座之内外部设有一倒角,当水流流至管道时,不会有洲涡的现象发生,完全突破习用阀呈直角状,而造成一漩涡致使马达运转负荷加大,产生电力无谓浪费之现象。五.本技术之结构组合,系为一活动接头,在于有零件损害时之维护修理非常的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单向中间阀,系包括:一固定座、一止回阀块、一T型座及一帽盖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座,系呈圆凸型状,其前缘外部植有一外螺纹;止回阀块,其后缘颈设有一凹槽,以供橡皮垫圈套合;T型座,于其后缘内部设有一内倒角,及一供垫圈套合之外凸缘;而帽盖,套合于T型座,藉其内部之内螺纹,而与固定座前缘之外螺纹相互螺合;藉上述之构件,利用固定座与套合于T型座之帽盖相互螺合,而组合成一改进单向中间阀,当马达启动带动水流流至管道时,会推动阀内部之止回阀块行轴向位移,而成一开启阀,若马达停止时,止回阀块会因本身重量藉著凹槽之导向,而回到原来之关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政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龙塑胶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