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61505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20:03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设置有控制模块、电压变换模块和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电压变换模块和驱动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具有连续转动和运行效率高优点。同时该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仅具有3个电路且这些电路的使用至电子元器较少,因此具有电路简单和成本较低优点。

A control system of three-phase BLDCM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 three-phase BLDCM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module, a voltage conversion module and a drive module, and the control modul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voltage conversion module and a drive module. The three-phase BLDCM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tinuous rotation and high operat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three-phase BLDCM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has only three circuits and the use of these circuits to electronic components is less, so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circuit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机控制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电机作为当今世界最为主要的能量转换装置之一,在家用电器、交通运输、医疗设备和工农业生产中,随处可见其身影。人们主要利用其实现电力拖动、自动化生产以及精确控制等操作。自然,人们也设计出了多种具有不同特点的电机以满足不用应用场合的需求。现有的技术的直流电机采用电刷的机械换向方式,直流电机具有寿命短、噪声大、维修困难和易产生换向火花等缺点。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该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具有连续转动和运行效率高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置有控制模块、电压变换模块和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电压变换模块和驱动模块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控制模块、电压变换模块和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电压变换模块和驱动模块连接;/n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有的芯片U1、芯片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可变电阻R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发光二极管D1、接口P1、接口J1、接口J2、按键开关S1、按键开关S2和按键开关S3,/n芯片U1的1脚串连电阻R1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1脚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控制模块、电压变换模块和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电压变换模块和驱动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有的芯片U1、芯片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可变电阻R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发光二极管D1、接口P1、接口J1、接口J2、按键开关S1、按键开关S2和按键开关S3,
芯片U1的1脚串连电阻R1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1脚还串连按键开关S1接地,芯片U1的2脚与芯片U2的41脚连接,芯片U1的3脚串连电阻R2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3脚还串连按键开关S2接地,芯片U1的4脚与芯片U2的46脚连接,芯片U1的5脚串连电阻R3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5脚还串连按键开关S3接地,芯片U1的6脚与芯片U2的5脚连接,芯片U1的7脚接地,芯片U1的8脚与芯片U2的45脚连接,芯片U1的9脚串连电容C2接地,芯片U1的9脚还串连电阻R4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9脚还串连电阻R9与接口J1的4脚连接,芯片U1的10脚与芯片U2的43脚连接,芯片U1的11脚串连电容C3接地,芯片U1的11脚还串连电阻R5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11脚还串连电阻R8与接口J1的3脚连接,芯片U1的12脚与芯片U2的42脚连接,芯片U1的13脚串连电容C4接地,芯片U1的13还串连电阻R6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1的13脚还串连电阻R7与接口J1的2脚连接,芯片U1的14脚串连接电容C1接地,芯片U1的14脚还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接口J1的1脚与5V电源连接,
芯片U2的1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2的2脚、3脚、18脚、19脚、25脚、……、33脚、39脚、40脚分别与驱动电路连接,芯片U2的4脚与电压变换电路连接,芯片U2的6脚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串连接电阻R10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2的7脚串连电阻R11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2的7脚还串连电容C5接地,芯片U2的8脚与模拟地端AGND连接,芯片U2的9脚与参考电压连接,芯片U2的10脚串连接电容C8接地,芯片U2的10脚还串连电阻R15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2的10脚还与可变电阻R17的调节端连接,可变电阻R17的一个固定端还与芯片U2的10脚连接,可变电阻R17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芯片U2的15脚与接口J2的3脚连接,芯片U2的16脚与接口J2的5脚连接,芯片U2的17脚与接口J2的4脚连接,芯片U2的20脚与接口J2的6脚连接,芯片U2的22脚与接口J2的7脚连接,芯片U2的23脚接地,芯片U2的24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2的34脚与接口P1的2脚连接,芯片U2的35脚接地,芯片U2的36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2的37脚与接口P1的1脚连接,芯片U2的38脚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串连电容C6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还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串连电容C7接地,电阻R14的另一端还与驱动电路连接,芯片U2的44脚串连电阻R12接地,芯片U2的47脚接地,芯片U2的48脚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接口J2的1脚接地,接口J2的2脚串连电容C14接地,接口J2的2脚还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接口P1的3脚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设置有芯片U3A、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耦合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稳压二极管D2和电感L1,
芯片U3A的1脚串连电阻R22接地,芯片U3A的2脚串连电容C10接地,芯片U3A的2脚还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串连电阻R21接地,芯片U3A的3脚串连电阻R30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芯片U3A的3脚还串连电阻R23接地,芯片U3A的4脚与芯片U2的4脚连接,芯片U3A的57脚接地,芯片U3A的49脚串连电阻R24接地,芯片U3A的50脚串连电感L1与5V电源连接,芯片U3A的50脚还与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芯片U3A的51脚与50脚连接,芯片U3A的52脚串连电容C13与芯片U3A的50脚连接,芯片U3A的53脚与54脚连接,芯片U3A的54脚串连电容C15接地,芯片U3A的54脚还串连电容C16接地,芯片U3A的54脚还与功率电源PVDD连接,芯片U3A的56脚串连电容C12接地,耦合电容C14的正极与5V电源连接,耦合电容C14的负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设置有芯片U3B、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慎德李捷陈春雷黄真宇邱彩虹石友彬王慧黄江唐桂莲曾俊文李鹏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