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氨氮耐受与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11237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09
一种在保障对虾存活条件下,有效鉴定对虾氨氮耐受与敏感个体的方法,包括:(1)同批对虾个体的眼柄环或注射荧光染料标记;(2)共同环境养殖,保障对虾稳定;(3)低氨氮共同条件下胁迫,确保无死亡发生;(4)眼柄的切除;(5)切除眼柄后,低氨氮胁迫解除及虾体的恢复;(6)对虾SOD和CAT活性的检测;(7)对虾Ho‑1、Mn‑SOD和CAT基因表达量检测;(8)利用酶活和基因表达量数据,通过加权平均法鉴定对虾氨氮耐受与敏感个体。通过对虾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差异,精确筛选出对虾具有氨氮耐受性与敏感性的个体,简单快速、可定量、对个体损伤小、并能保障对虾在鉴定过程中的存活,有效用于育种及相关实验,特别适合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亲本活体的鉴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项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的抗逆家系选育技术,特别是对虾抗氨氮亲本活体的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对虾的集约化养殖中,残饵的不完全分解,致使氨氮在养殖水体大量积聚,致使对虾易染病、生长受阻甚至大量死亡,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养殖者常通过大量换水,泼洒药物来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但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同时,频繁换水还会导致养殖环境的不稳定性,影响对虾的健康和生长。此外,众多学者借助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探究氨氮胁迫的遗传机制,着力于抗氨氮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3、在对虾育种中或科学实验中,需要大范围收集、鉴定和筛选不同耐受程度的对虾活体群体或个体。传统方法主要有两种:

4、一是通过高浓度氨氮胁迫,通过个体成活或死亡来判定个体氨氮耐受性,这种方法能够通过死亡和成活快速直观鉴定个体的耐受性,但只能定性,无法定量。且高氨氮胁迫后成活的高耐受性个体,由于受氨氮胁迫容易造成损伤甚至恢复过程中死亡,给后期养殖、传代和科学实验造成困难。而敏感个体在高氨氮胁迫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眼柄环对每只对虾进行标记,体长为15~16cm的对虾,通过注射荧光染料的方式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眼柄环对每只对虾进行标记,体长为15~16cm的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勇候勇康林松李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