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项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的抗逆家系选育技术,特别是对虾抗氨氮亲本活体的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对虾的集约化养殖中,残饵的不完全分解,致使氨氮在养殖水体大量积聚,致使对虾易染病、生长受阻甚至大量死亡,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养殖者常通过大量换水,泼洒药物来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但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同时,频繁换水还会导致养殖环境的不稳定性,影响对虾的健康和生长。此外,众多学者借助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探究氨氮胁迫的遗传机制,着力于抗氨氮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3、在对虾育种中或科学实验中,需要大范围收集、鉴定和筛选不同耐受程度的对虾活体群体或个体。传统方法主要有两种:
4、一是通过高浓度氨氮胁迫,通过个体成活或死亡来判定个体氨氮耐受性,这种方法能够通过死亡和成活快速直观鉴定个体的耐受性,但只能定性,无法定量。且高氨氮胁迫后成活的高耐受性个体,由于受氨氮胁迫容易造成损伤甚至恢复过程中死亡,给后期养殖、传代和科学实验造成困难。而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眼柄环对每只对虾进行标记,体长为15~16cm的对虾,通过注射荧光染料的方式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氨氮耐受和敏感个体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眼柄环对每只对虾进行标记,体长为15~16cm的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勇,候勇康,林松,李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