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装置和电池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1174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在接受传热介质具有的冷能或热能的受热体的数量增加时也能降低成本的传热装置。传热装置(1)具有流通传热介质的传热介质流通路(4),并具备传热介质流通体(2)和多个热传导部件(3),传热介质流通体(2)的下表面为传热面(5),并且横截面形状的外形为方形,热传导部件(3)具有碳粒子分散层(25)与铝层(26)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并且将在传热介质流通路(4)内流动的传热介质所具有的热向受热体传递,碳粒子分散层(25)是在铝材料中分散碳粒子(23)而形成的。热传导部件(3)具有上表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2)的传热面(5)热接触的水平状的第1接触部(6)和与受热体热接触的第2接触部(7)。以第1接触部(6)和第2接触部(7)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方式将两个接触部(6)(7)一体设置。

Heat transfer device and battery pack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 transfer device which can also reduce the cost when the number of heat receivers receiving the cold energy or heat energy of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 increases. The heat transfer device (1)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transfer medium flow path (4) for circulating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 a heat transfer medium flow body (2) and a plurality of heat transfer components (3),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 flow body (2) is a heat transfer surface (5), and the shape of the cross section is square, the heat transfer component (3) is provided with a multilayer structure formed by alternating lamination of a carbon particle dispersion layer (25) and an aluminum layer (26), and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 flowing in the flow path (4) transfers heat to the acceptor, and the carbon particle dispersion layer (25) is formed by dispersing carbon particles (23) in the aluminum material. The heat conducting part (3) has a first contact part (6) in horizontal shape and a second contact part (7) in thermal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body, the upper surface of which is in thermal contact with the heat conducting surface (5) of the heat conducting medium flow body (2). The first contact part (6) and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7) are arranged integrally in the same horizontal pl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热装置和电池组装置
本技术涉及将传热介质所具有的冷能或热能向受热体传递的传热装置。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范围中,“铝”包括纯铝和铝合金。另外,将各附图中的上下作为上下。
技术介绍
例如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的电动机驱动用电池装置,使用将例如由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各种二次电池构成的多个小型单电池串联或并联而成的电池组形态的电池装置。特别是电动汽车为了延长续航距离而需求电池组的大容量化,因此多个电池组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被组合。然而,二次电池的性能、寿命会根据使用温度而变化,因此为了长时间效率良好地使用,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使用。因此,以减小上述那样的电池组中所有单电池的温度差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具备金属制冷却部件的冷却装置,该金属制冷却部件的顶壁外表面成为平坦的传热面,并且内部具有流通制冷剂的制冷剂通路(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冷却装置中,在冷却多个单电池的情况下,需要增加冷却部件的数量,随着部件数量增加,用于向所有冷却部件供给制冷剂的配管连接的工时增加,成本变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0209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即使在接受传热介质所具有的冷能或热能的受热体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成本的传热装置。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包含以下技术方案。1)一种传热装置,是将传热介质所具有的冷能或热能向受热体传递的传热装置,具有流通传热介质的传热介质流通路,并且具备传热介质流通体和多个热传导部件,所述传热介质流通体在外表面具有传热面,所述热传导部件具有第1接触部和平坦状的第2接触部,所述第1接触部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热接触并且接受传热介质所具有的冷能或热能,所述第2接触部与受热体热接触并且将冷能或热能向受热体传递,所述热传导部件具有碳粒子分散层与铝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所述碳粒子分散层是在铝材料中分散碳粒子而形成的。2)根据上述1)记载的传热装置,传热介质流通体的横截面形状的外形为方形,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下表面成为传热面,在热传导部件的端部设有水平状的第1接触部,并以第2接触部位于与第1接触部同一水平面内的方式将两个接触部一体设置,第1接触部的上表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热接触。3)根据上述1)记载的传热装置,传热介质流通体的横截面形状的外形为方形,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两个垂直面之中任一方的垂直面成为传热面,在热传导部件的端部设有垂直状的第1接触部,并以第2接触部位于与第1接触部成直角的水平面内的方式将两个接触部一体设置,第1接触部中的与朝向第2接触部侧的侧面相反的侧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热接触。4)根据上述1)记载的传热装置,传热介质流通体的横截面形状的外形为方形,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下表面成为传热面的第1部分,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两个垂直面之中任一方的垂直面成为传热面的第2部分,在热传导部件的端部设有由水平部和垂直部构成的拐角状的第1接触部,并以第2接触部位于与第1接触部的水平部同一水平面内的方式将两个接触部一体设置,第1接触部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的第1部分热接触,并且第1接触部的垂直部中的朝向第2接触部侧的侧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的第2部分热接触。5)根据上述1)记载的传热装置,传热介质流通体的横截面形状的外形为方形,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上表面成为传热面的第1部分,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两个垂直面之中任一方的垂直面成为传热面的第2部分,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下表面成为传热面的第3部分,在热传导部件的端部设有由沿着上下方向空出间隔配置的两个水平部和将两个水平部的侧边部彼此连结的垂直部构成的通道状的第1接触部,并以第2接触部位于与第1接触部的下水平部同一水平面内的方式将两个接触部一体设置,第1接触部的上水平部的下表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的第1部分热接触,并且第1接触部的下水平部的上表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的第3部分热接触,第1接触部的垂直部中的朝向第2接触部侧的侧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的第2部分热接触。6)根据上述1)记载的传热装置,传热介质流通体的横截面形状的外形为圆形,传热介质流通体的外周面中从下端起越过上端的优弧状部分成为传热面,并且传热面的一侧边部位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外形的下端部,在热传导部件的端部设有在侧方开口并且夹着开口的两个侧边部之中的至少一方位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下端部的优弧状的第1接触部,并以第2接触部位于第1接触部中的夹着开口的两个侧边部之中位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下端部的侧边部相连的水平面内的方式将两个接触部一体设置,第1接触部的朝向曲率中心侧的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热接触。7)根据上述2)~6)的任一项记载的传热装置,两个传热介质流通体被配置成以长度方向朝向同一方向的方式相互平行,在热传导部件的两端部设有第1接触部,热传导部件的第2接触部配置于两个传热介质流通体之间。8)根据上述2)~6)的任一项记载的传热装置,由一个传热介质流通体和配置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一侧的多个热传导部件构成。9)根据上述3)记载的传热装置,由一个传热介质流通体和分别配置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两侧的至少一个热传导部件构成。10)根据上述1)~9)的任一项记载的传热装置,在热传导部件的第2接触部的上表面设有收纳受热体的收纳区域,该收纳区域具备分隔壁,所述分隔壁以与热传导部件的第2接触部热接触的方式立起设置,将相邻的收纳区域之间分隔,并且与受热体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热接触,分隔壁由包含复合材料的板状的复合体形成,所述复合体是铝和碳粒子复合化而成的。11)根据上述1)~10)的任一项记载的传热装置,形成热传导部件的复合体的复合材料中的碳粒子由选自碳纳米管、石墨烯、石墨粒子和碳纤维之中的至少一种构成。12)根据上述1)~11)的任一项记载的传热装置,形成热传导部件的复合体的复合材料由铝基体和分散于铝基体中的碳粒子构成。13)根据上述12)记载的传热装置,形成热传导部件的复合体的复合材料,具有在构成所述铝基体的铝材料中使所述碳粒子沿面方向分散的多个碳粒子分散层、和由构成所述铝基体的铝材料形成的多个铝层,所述碳粒子分散层和所述铝层在所述复合体的厚度方向上交替层叠排列。14)一种电池组装置,包含多个电池组和上述1)~13)的任一项记载的传热装置,各电池组由多个单电池构成,单电池成为接受在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介质流通路内流动的传热介质所具有的冷能或热能的受热体。根据上述1)~13)的传热装置,在受热体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增加热传导部件的数量来应对,因此能够抑制传热介质流通体的数量的增加。所以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冷却装置相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以及用于向所有冷却介质流通体的传热介质通路供给传热介质的配管连接的工时的增加,从而降低成本。另外,热传导部件具有碳粒子分散层与铝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碳粒子分散层是在铝材料中分散碳粒子而形成的,因此热传导部件的热传导率极高,传热介质流通体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热装置,是将传热介质所具有的冷能或热能向受热体传递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n具有流通传热介质的传热介质流通路,并且具备传热介质流通体和多个热传导部件,/n所述传热介质流通体在外表面具有传热面,/n所述热传导部件具有第1接触部和平坦状的第2接触部,/n所述第1接触部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热接触并且接受传热介质所具有的冷能或热能,/n所述第2接触部与受热体热接触并且将冷能或热能向受热体传递,/n所述热传导部件具有碳粒子分散层与铝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n所述碳粒子分散层是在铝材料中分散碳粒子而形成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5 JP 2017-2475961.一种传热装置,是将传热介质所具有的冷能或热能向受热体传递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流通传热介质的传热介质流通路,并且具备传热介质流通体和多个热传导部件,
所述传热介质流通体在外表面具有传热面,
所述热传导部件具有第1接触部和平坦状的第2接触部,
所述第1接触部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热接触并且接受传热介质所具有的冷能或热能,
所述第2接触部与受热体热接触并且将冷能或热能向受热体传递,
所述热传导部件具有碳粒子分散层与铝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
所述碳粒子分散层是在铝材料中分散碳粒子而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传热介质流通体的横截面形状的外形为方形,
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下表面成为传热面,
在热传导部件的端部设有水平状的第1接触部,并以第2接触部位于与第1接触部同一水平面内的方式将两个接触部一体设置,
第1接触部的上表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热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传热介质流通体的横截面形状的外形为方形,
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两个垂直面之中任一方的垂直面成为传热面,
在热传导部件的端部设有垂直状的第1接触部,并以第2接触部位于与第1接触部成直角的水平面内的方式将两个接触部一体设置,
第1接触部中的与朝向第2接触部侧的侧面相反的侧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热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传热介质流通体的横截面形状的外形为方形,
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下表面成为传热面的第1部分,
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两个垂直面之中任一方的垂直面成为传热面的第2部分,
在热传导部件的端部设有由水平部和垂直部构成的拐角状的第1接触部,并以第2接触部位于与第1接触部的水平部同一水平面内的方式将两个接触部一体设置,
第1接触部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的第1部分热接触,并且第1接触部的垂直部中的朝向第2接触部侧的侧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的第2部分热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传热介质流通体的横截面形状的外形为方形,
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上表面成为传热面的第1部分,
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两个垂直面之中任一方的垂直面成为传热面的第2部分,
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下表面成为传热面的第3部分,
在热传导部件的端部设有由沿着上下方向空出间隔配置的两个水平部和将两个水平部的侧边部彼此连结的垂直部构成的通道状的第1接触部,并以第2接触部位于与第1接触部的下水平部同一水平面内的方式将两个接触部一体设置,
第1接触部的上水平部的下表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的第1部分热接触,并且第1接触部的下水平部的上表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的第3部分热接触,
第1接触部的垂直部中的朝向第2接触部侧的侧面与传热介质流通体的传热面的第2部分热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传热介质流通体的横截面形状的外形为圆形,
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井俊典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