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用以传送一流体,其包含:阀体座,其具有出口信道及入口信道;阀体盖体,其与阀体座相互堆栈结合,具有与入口信道相对应设置的入口阀门信道,及与出口信道相对应设置的出口阀门信道;阀体薄膜,设置于阀体座及阀体盖体之间;多个暂存室,于阀体薄膜与阀体盖体之间形成第一暂存室,以及于阀体薄膜与阀体座之间形成第二暂存室,其中第一暂存室的最小口径大于入口信道的管径;以及振动装置,其外围固设于阀体盖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尤指一种具有防逆流及高流量扬程设计的流体 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计算机科技、打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 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其中微泵浦、喷雾器、喷墨头、工业打印装置等产品所包含的流 体输送结构为其关键技术,是以,如何通过创新结构突破其技术瓶颈,为发展的重要 内容。请参阅图1A,是现有微泵浦结构的剖面示意图,现有微泵浦结构IO是由阀体座 11、阀体盖体12、阀体薄膜13、微致动器14及盖体15所组成,其中,阀体薄膜13 包含入口阀门结构131及出口阀门结构132,阀体座11包含入口信道111、出口信道 112、密封环113以及出口暂存腔114,阀体盖体12与微致动器14间定义形成一压 力腔室123,阀体盖体12包含入口阀门信道121、出口阀门信道122、入口暂存腔124 以及密封环125,阀体薄膜13设置在阀体座11与阀体盖体12之间。当一电压作用在微致动器14的上下两极时,会产生一电场,使得微致动器14在 此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当微致动器14朝箭号a所指的方向向下弯曲变形,将使 得压力腔室123的体积增加,因而产生一吸力,以使阀体薄膜13的入口阀门结构131 开启,液体可自阀体座11上的入口信道111被吸取进来,并流经阀体薄膜13的入口 阀门结构131、入口暂存腔124及阀体盖体12上的入口阀门信道121而流入压力腔 室123内(如图1B所示),反之当微致动器14因电场方向改变而朝箭号b的方向向 上弯曲变形时,则会压縮压力腔室123的体积,使得压力腔室123对内部的流体产生 一推力,并使阀体薄膜13的入口阀门结构131、出口阀门结构132承受一向上推力, 而出口阀门结构132将开启,并使液体由压力腔室123经由阀体盖体12上的出口阀 门信道122、阀体薄膜13的出口阀门结构132以及出口暂存腔114,而从阀体座11 的出口信道112流出微泵浦结构10外,因而完成流体的传输过程(如图1C所示)。虽然现有微泵浦结构10能够达到输送流体的功能,且通过阀体座11的密封环 113与入口阀门结构131相抵顶,使位于凹槽内的密封环113顶触阀体薄膜的入口阀 门结构131而产生一预力(Preforce)作用,使得入口阀门结构131在未作动时于阀体 座11的下表面形成一间隙,以及阀体盖体12的密封环125与出口阀门结构132相抵 顶,出口阀门结构132亦通过将密封环125设至于凹槽中的相同方式与阀体盖体12 的上表面形成一间隙,有助于流体释出时产生更大的预盖紧效果以防止逆流,然而, 如此的结构设计虽然具有防止逆流作用,但是因为密封环113、 125为一圆球状结构, 因此与阔体薄膜13之间仅是一个封闭点的接触,如此密封效果会有所限制,另外, 现有微泵浦结构10的入口信道111的最小管径1111与入口暂存腔124的最小口径相 同,即入口信道111的最小管径1111与入口暂存腔124的入口阀门信道121的口径 相同,会影响整体微泵浦结构IO的流量。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缺失的流体输送装置,实为目前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俾解决现有微泵浦结构的密封环 与阀体薄膜之间仅为一封闭点的接触,密封效果会有所限制,以及,入口信道的最小 管径与入口暂存腔的最小口径相同,将影响整体微泵浦结构流量等缺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用以传送 流体,其包含阀体座,其具有出口信道及入口信道;阀体盖体,其与阀体座相互堆 栈结合,具有与该入口信道相对应设置的一入口阀门信道,及与该出口信道相对应设 置的一出口阀门信道;阀体薄膜,其设置于阀体座及阀体盖体之间;多个暂存室,于 阀体薄膜与阀体盖体之间形成第一暂存室,以及于阀体薄膜与阀体座之间形成第二暂 存室,其中第一暂存室的最小口径大于入口信道的管径;以及振动装置,其外围固设于阀体盖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该阀体薄膜具有第一阀门结构及第二阀门结构。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流体输送装置更包含多个微凸结构,其分别具有水平接 触面且分别设置于阀体座及阀体盖体上,用以施预力于阀体薄膜的第一阀门结构及第 二阀门结构,且第一阀门结构及第二阀门结构分别与多个微凸结构的水平接触面相抵 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多个微凸结构以黄光蚀刻、镀膜或是电铸技术的半导体制程所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多个微凸结构以与阀体座及阀体盖体以一体射出成型的 方式所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多个微凸结构更分别具有导流面,导流面分别设置于多 个微凸结构与入口信道及出口阀门信道相对应的壁面端缘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多个微凸结构的导流面为导角斜面。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致动装置与阀体盖体定义出压力腔室。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致动装置包括致动器及振动薄膜。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用以传 送流体,其包含阀体座,其具有出口信道及入口信道;阀体盖体,其与阀体座相互 堆栈结合,具有与入口信道相对应设置的入口阀门信道,及与出口信道相对应设置的 出口阀门信道;阀体薄膜,其设置于阀体座及阀体盖体之间;多个微凸结构,其分别 具有水平接触面且分别设置于阀体座及阀体盖体上,用以施一预力于阀体薄膜上,以 及多个微凸结构的水平接触面与阀体薄膜相抵顶;多个暂存室,于阀体薄膜与阀体盖 体之间形成第一暂存室,以及于阀体薄膜与该阀体座之间形成第二暂存室;以及振动 装置,其外围固设于阀体盖体。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微泵浦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压力腔室膨胀状态示意图。图1C是图1A的压力腔室压缩状态示意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阀体盖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A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4A是图2B所示的流体输送装置的未作动状态时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压力腔室膨胀状态示意图。 图4C是图4A的压力腔室压縮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6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 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 说明及图标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2A,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本专利技术的流体输送装置20可适用于医药生技、计算机科技、打印或是能源等工业, 且可输送气体或是液体,但不以此为限,流体输送装置20主要系由阀体座21、阀体 盖体22、阀体薄膜23、多个暂存室、致动装置24及盖体25所组成,阀体盖体22及 致动装置24之间形成一压力腔室226,主要用来储存流体,该流体输送装置20的组 装方式系将阀体薄膜23设置于阀体座21及阀体盖体22之间,并使阀体薄膜23与阀 体座21及阀体盖体22相互堆栈结合,且在阀体薄膜23与阀体盖体22之间形成一第 一暂存室,而在阀体薄膜23与阀体座21之间形成一第二暂存室,并且于阀体盖体 22上的相对应位置更设置有致动装置24,致动装置24系由一振动薄膜241以及一致 动器242组装而成,用以驱动流体输送装置20的作动,最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用以传送一流体,其包含: 一阀体座,其具有一出口信道及一入口信道; 一阀体盖体,其与该阀体座相互堆栈结合,具有与该入口信道相对应设置的一入口阀门信道,及与该出口信道相对应设置的一出口阀门信道; 一阀体薄膜 ,其设置于该阀体座及该阀体盖体之间; 多个暂存室,于该阀体薄膜与该阀体盖体之间形成一第一暂存室,以及于该阀体薄膜与该阀体座之间形成一第二暂存室,其中该第一暂存室的最小口径大于该入口信道的管径;以及 一振动装置,其外围固设于该阀体 盖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用以传送一流体,其包含一阀体座,其具有一出口信道及一入口信道;一阀体盖体,其与该阀体座相互堆栈结合,具有与该入口信道相对应设置的一入口阀门信道,及与该出口信道相对应设置的一出口阀门信道;一阀体薄膜,其设置于该阀体座及该阀体盖体之间;多个暂存室,于该阀体薄膜与该阀体盖体之间形成一第一暂存室,以及于该阀体薄膜与该阀体座之间形成一第二暂存室,其中该第一暂存室的最小口径大于该入口信道的管径;以及一振动装置,其外围固设于该阀体盖体。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体薄膜具有一第一 阀门结构及一第二阀门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输送装置更包含 多个微凸结构,其分别具有一水平接触面且分别设置于该阀体座及该阀体盖体上,用 以施一预力于该阀体薄膜的该第一阀门结构及该第二阀门结构,且该第一阀门结构及 该第二阀门结构分别与该多个微凸结构的该水平接触面相抵顶。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微凸结构以黄光 蚀刻、镀膜或是电铸技术的半导体制程所形成。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微凸结构以与该阀体座及该阀体盖体以一体射出成型的方式所形成。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微凸结构更分别具有一导流面,该导流面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微凸结构与该入口信道及该出口阀门信道 相对应的壁面端缘处。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微凸结构的该导 流面为一导角斜面。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装置与该阀体盖 体定义出一压力腔室。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装置包括一致动 器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昌,张英伦,余荣侯,邱士哲,周宗柏,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