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海波专利>正文

三通换向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233 阅读:4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三通换向阀门,是由阀体、球阀及转柄构成,其中阀体为三通管结构,球阀为中空的球形壳体,其上相对阀体的三通管位置上设有三个圆孔,球阀装置在阀体的内部与其摩擦配合构成啮合副,通过转动转柄而改变球阀上三个圆孔与阀体三通管的相对位置,而使阀体的三个通管同时相通或两个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供热管网上,控制分支管与主管道的联系,实现了分户供暖或维修的目的。(*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三通换向阀门,涉及管道用阀门
通常在输送管道中所用的阀门均为二通阀门,控制管道的启闭,对于管道网络,特别是供暖系统中为使每个取暖单元相对独立,便于维修和控制,就需安装大量的二通阀门及辅助管道,费时费工提高了工程的造价。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三通换向阀门,解决二通阀门只控制一条管道的缺点。为完成本技术的任务,具体解决方案如下由阀体、球阀、转柄构成三通换向阀门,其中阀体为三通管结构,球阀为中空的球形壳体,装置在阀体中与其构成摩擦啮合付,其上相对于阀体三通管的位置上开有三个圆孔分别与阀体的三通管构成通道,转柄固定在球阀的顶部,通过转动转柄而改变球阀上三个圆孔与阀体三通管的相对位置,控制三通管的导通,达到三通换向目的。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采用三孔球阀结构可同时控制两个分支管的启闭,完成两个二通阀门的作用,从而节省了阀门及管材的用量,并保证了管网的工作可靠性,降低了安装费用,实现了分户供暖或维修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叙述本技术在图1中,阀体1为三通管结构,球阀2为中空的球形壳体,装置在阀体1的内部与其构成摩擦啮合付,在球阀2上相对阀体1三通管的位置上开有三个圆孔4,转柄3固定在球阀2的顶端,由阀体1的上部引出,转柄3的顶部可制成几何形状,配以相同形状的钥匙才能旋动。权利要求1.三通换向阀门,它包括阀体(1)、球阀(2)、转柄(3),其中转柄(3)固定在球阀(1)顶端,球阀(2)设置在阀体(1)内与其构成啮合付,其特征在于阀体(1)为三通管结构,球阀(2)为中空的球形壳体,其上相对阀体(1)三通管的位置上设有三个圆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门,其特征在于转柄(3)的顶端为几何形状,与相同形状的钥匙相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三通换向阀门,是由阀体、球阀及转柄构成,其中阀体为三通管结构,球阀为中空的球形壳体,其上相对阀体的三通管位置上设有三个圆孔,球阀装置在阀体的内部与其摩擦配合构成啮合副,通过转动转柄而改变球阀上三个圆孔与阀体三通管的相对位置,而使阀体的三个通管同时相通或两个相通。本技术可用于供热管网上,控制分支管与主管道的联系,实现了分户供暖或维修的目的。文档编号F16K11/00GK2364284SQ99222609公开日2000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阎海波, 夏井泉 申请人:阎海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通换向阀门,它包括阀体(1)、球阀(2)、转柄(3),其中转柄(3)固定在球阀(1)顶端,球阀(2)设置在阀体(1)内与其构成啮合付,其特征在于:阀体(1)为三通管结构,球阀(2)为中空的球形壳体,其上相对阀体(1)三通管的位置上设有三个圆孔(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海波夏井泉
申请(专利权)人:闫海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