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4423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包括防下潜横梁,防下潜横梁的底部与汽车地板连接,防下潜横梁的顶部与座椅底部接触,防下潜横梁位于座椅底部靠前的位置,使座椅坐垫远离座椅靠背的一侧高于座椅坐垫靠近座椅靠背的一侧,防下潜横梁沿座椅坐垫的长度方向布置,且防下潜横梁的长度与座椅坐垫的长度相近,用于支撑座椅坐垫的整个长度方向,为增加防下潜横梁的结构强度,防下潜横梁内设有加强结构。防下潜横梁的设计可防止后排乘员下潜,增加安全带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作用,有利于对乘员的保护,增加乘员的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下潜设计效果较差,在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交通事故时对后排乘员的保护较弱的问题。

A body structure to prevent car seat from sink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dy structure to prevent the car seat from sinking, which comprises an anti submergence beam, the bottom of the anti submergence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r floor, the top of the anti submergence beam is in contact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eat, the anti submergence beam is located at the front position of the seat bottom, so that the side of the seat cushion far away from the seat back is higher than the side of the seat cushion near the seat back, and the anti submergence beam It is arrang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eat cushion, and the length of the anti submergence crossbeam is similar to the length of the seat cushion, which is used to support the whol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eat cush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anti submergence crossbeam, the anti submergence crossbeam is provided with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The design of the anti submergence crossbeam can prevent the rear row passengers from submerging, increase the safety function of the safety belt in the collision process, help to protect the passengers, increase the safety of the passengers, and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anti submergence design effect in the prior art is poor,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rear row passengers is weak in the event of serious frontal collision traffic accid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进气管道消声结构。
技术介绍
GB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只针对前排乘员伤害进行考察,未能考虑到后排假人伤害,但2012版C-NCAP管理规则增加了对后排假人进行伤害值考察,增加了对后排假人伤害限制的要求。同类车型在后地板设计时只考虑座椅安装问题,其后地板设计成平面型结构,在实际碰撞过程中,后排乘员存在骨盆位置滑出座椅现象,不能防止后排乘员下潜,那么安全带在碰撞过程中的作用减小,此类乘员运动姿态不利于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增加对乘员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下潜设计效果较差,在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交通事故时对后排乘员的保护较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包括防下潜横梁,所述防下潜横梁的底部与汽车地板连接,防下潜横梁的顶部与座椅底部接触,防下潜横梁内设有加强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防下潜横梁为壳体结构,防下潜横梁的横截面为“几”字型。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防下潜横梁壳体内部的加强板和设置在防下潜横梁壳体上的凸起或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位于防下潜横梁壳体的两侧壁之间,且加强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防下潜横梁壳体的两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上设有减重孔。进一步的,所述防下潜横梁的顶面为平面,顶面的两侧边与防下潜横梁的两侧壁之间为光滑圆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座椅的坐垫滑动连接在汽车地板上,防下潜横梁的顶面与坐垫接触,座椅的靠背转动连接在车架上。进一步的,所述座椅的坐垫滑动前移,座椅的靠背向前旋转放平,靠背与防下潜横梁的顶面接触。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为:1、本技术防下潜横梁位于座椅底部靠前的位置,使座椅坐垫远离座椅靠背的一侧高于座椅坐垫靠近座椅靠背的一侧,防下潜横梁沿座椅坐垫的长度方向布置,且防下潜横梁的长度与座椅坐垫的长度相近,用于支撑座椅坐垫的整个长度方向;防下潜横梁的设计可防止后排乘员下潜,增加安全带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作用,有利于对乘员的保护,增加乘员的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下潜设计效果较差,在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交通事故时对后排乘员的保护较弱的问题。2、本技术为增加防下潜横梁的结构强度,防下潜横梁内设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防下潜横梁壳体内部的加强板和设置在防下潜横梁壳体上的凸起或凹槽;加强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防下潜横梁壳体的两侧壁上,防止防下潜横梁壳体产生变形;防下潜横梁壳体上的凸起或凹槽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了防下潜横梁的结构强度;为实现轻量化设计加强板上设有减重孔,防下潜横梁的壳体上设有减重槽。3、本技术防下潜横梁对靠背起到支撑的作用,靠背被放平靠背的正面倚靠到防下潜横梁上时,靠背的背面与后备箱的底面平齐,扩大了后备箱的容量。当需要大的空间放置物品时,将座椅坐垫部分前移,座椅靠背向前旋转放平支撑到防下潜横梁上即可。4、本技术防下潜横梁的顶面为平面,顶面的两侧边与防下潜横梁的两侧壁之间为光滑圆角连接,避免出现尖角对座椅靠背造成破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下潜横梁安装在汽车地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下潜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下潜横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防下潜横梁支撑座椅靠背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防下潜横梁;11、顶面;12、侧壁;2、汽车地板;3、加强板;31、减重孔;4、靠背。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包括防下潜横梁1,防下潜横梁1的底部与汽车地板2连接,防下潜横梁1的顶部与座椅底部接触,防下潜横梁1位于座椅底部靠前的位置,使座椅坐垫远离座椅靠背的一侧高于座椅坐垫靠近座椅靠背的一侧,防下潜横梁1沿座椅坐垫的长度方向布置,且防下潜横梁1的长度与座椅坐垫的长度相近,用于支撑座椅坐垫的整个长度方向,为增加防下潜横梁1的结构强度,防下潜横梁1内设有加强结构。防下潜横梁1的设计可防止后排乘员下潜,增加安全带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作用,有利于对乘员的保护,增加乘员的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下潜设计效果较差,在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交通事故时对后排乘员的保护较弱的问题。防下潜横梁1为壳体结构,防下潜横梁1的横截面为“几”字型。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防下潜横梁1壳体内部的加强板3和设置在防下潜横梁1壳体上的凸起或凹槽;加强板3位于防下潜横梁1壳体的两侧壁之间,且加强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防下潜横梁1壳体的两侧壁上,防止防下潜横梁1壳体产生变形。为实现轻量化设计加强板3上设有减重孔31,防下潜横梁1的壳体上设有减重槽。防下潜横梁1壳体上的凸起或凹槽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了防下潜横梁1的结构强度。座椅的坐垫滑动连接在汽车地板2上,防下潜横梁1的顶面11与坐垫接触,座椅的靠背4转动连接在车架上。座椅的坐垫滑动前移,座椅的靠背4向前旋转放平,靠背4与防下潜横梁1的顶面11接触。防下潜横梁1对靠背4起到支撑的作用,靠背4被放平靠背4的正面倚靠到防下潜横梁1上时,靠背4的背面与后备箱的底面平齐,扩大了后备箱的容量。当需要大的空间放置物品时,将座椅坐垫部分前移,座椅靠背向前旋转放平支撑到防下潜横梁1上即可。因为靠背4的正面是与防下潜横梁1接触的,为了防止防下潜横梁1对座椅靠背产生损坏,将防下潜横梁1的顶面11为平面,顶面11的两侧边与防下潜横梁1的两侧壁12之间为光滑圆角连接,避免出现尖角对座椅靠背造成破坏。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下潜横梁(1),所述防下潜横梁(1)的底部与汽车地板(2)连接,防下潜横梁(1)的顶部与座椅底部接触,防下潜横梁(1)内设有加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下潜横梁(1),所述防下潜横梁(1)的底部与汽车地板(2)连接,防下潜横梁(1)的顶部与座椅底部接触,防下潜横梁(1)内设有加强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下潜横梁(1)为壳体结构,防下潜横梁(1)的横截面为“几”字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防下潜横梁(1)壳体内部的加强板(3)和设置在防下潜横梁(1)壳体上的凸起或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位于防下潜横梁(1)壳体的两侧壁之间,且加强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防下潜横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中吴潇林永杨云朱琛琦任国清陈红娇陈炜霞
申请(专利权)人:大乘汽车有限公司江苏金坛大迈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