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及测量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3054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0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及其测量工艺,夹持装置的接头与筒体同轴密封配合且固定连接形成一封闭内腔,筒体内壁上设置有两级台阶面,第一级台阶面处的内径大于第二级台阶面,岩芯与密封套同轴配合置于第二级台阶面底部,推筒Ⅰ大端外表面与筒体第一级台阶面同轴密封配合,小端端面与岩芯端面接触配合,推筒Ⅱ大端和小端外表面分别与第一级台阶面和第二级台阶面同轴密封配合,小端端面与密封套端面接触配合;接头端面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泵注入口Ⅰ,筒体上设置有泵注入口Ⅱ和用于测试岩芯轴向和径向流出液量的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现有实验装置无法实现水平层理缝在真实应力应变条件下的渗流过程模拟等技术问题。

Clamping device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of full diameter shale core annular sealed chamb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ull diameter shale core annular sealed cabin clamping device and its measuring process. The joint of the clamping device is sealed and fixed with the cylinder body to form a closed inner cavity.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two step surfaces,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first step surface is larger than the second step surface, the core and the sealing sleeve are coaxially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step surface, and the cylinder is pushe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ig end I is in coaxial sealing with the first step surface of the barrel, the end surface of the small end is in contact with the end surface of the cor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ig end and the small end of the push barrel II are in coaxial sealing with the first step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tep surface respectively, and the end surface of the small end is in contact with the end surface of the seal sleeve; the end surface of the joint is provided with a pump injection inlet I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and the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pump injection inlet II and A channel used to test the axial and radial outflow of a core.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device can not realize the seepage process simulation of the horizontal bedding joint under the real stress-strain condition,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及测量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及测量工艺,用于评价页岩岩芯层天然层理缝渗透能力,属于非常规储层增产改造

技术介绍
页岩气藏储层具有超低孔、超低渗的物性特征,发育有相当数量的天然裂缝,为页岩气的渗流提供空间和通道,而天然裂缝中层理缝占有较大比例。如何评价页岩储层层理缝的渗透能力,将直接影响压裂设计参数的针对性和压后产能预测的准确性。由于层理缝多以水平缝为主,是导致页岩流动能力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层理缝的长度及其与渗流方向的角度是影响岩样流动能力的关键因素。当前传统的压裂中常用的二维或三维模型的施工净压力分析结果除判定主裂缝和天然裂缝之外,无法描述层理缝所提供的导流能力信息,对层理缝的影响尚无有效手段进行判定,目前室内常规评价普遍采用的标准尺寸岩芯(直径2.54cm,长度4-5cm)夹持器进行室内评价试验。但要使得页岩岩芯层理缝的测试更加接近储层真实情况,特别是层理缝内的径向流动状态,需要进行更大尺度的岩芯流动模拟试验。因此亟需全直径真实岩芯工程模拟装置实现层理缝对页岩储层在压裂施工、返排过程中对渗流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及测量工艺。采用本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现有实验装置无法实现水平层理缝在真实应力应变条件下的渗流过程模拟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推筒Ⅰ、筒体、推筒Ⅱ和密封套,接头与筒体同轴密封配合且固定连接形成一封闭内腔,筒体内壁上设置有两级台阶面,第一级台阶面处的内径大于第二级台阶面,岩芯与密封套同轴配合置于第二级台阶面底部,推筒Ⅰ大端外表面与筒体第一级台阶面同轴密封配合,小端端面与岩芯端面接触配合,推筒Ⅱ大端和小端外表面分别与第一级台阶面和第二级台阶面同轴密封配合,小端端面与密封套端面接触配合;接头端面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泵注入口Ⅰ,筒体上设置有泵注入口Ⅱ和用于测试岩芯轴向和径向流出液量的通道。所述泵注入口Ⅱ为一个或多个,泵注入口Ⅱ位于推筒Ⅰ大端和推筒Ⅱ大端之间的筒体上,泵注入口Ⅱ与推筒Ⅰ大端和推筒Ⅱ大端之间的内腔连通。所述推筒Ⅰ上设置有过流孔,内部轴向设置有盲孔,盲孔与岩芯配合的一端为开口端,推筒Ⅰ大端和推筒Ⅱ大端之间的内腔通过过流孔与盲孔连通。所述密封套径向分布有孔,一径向引流管径向穿过筒体和该孔至岩芯外表面,形成用于测试岩芯径向流出液量的液体出口径向通道,且孔与径向引流管密封配合。所述密封套径向分布的孔为多个,径向引流管为多根,分别与孔密封配合,形成多个液体出口径向通道。所述筒体端面设置有轴向引流管,轴向引流管轴向穿过筒体端面至岩芯外表面,形成用于测试岩芯轴向流出液量的液体出口轴向通道。所述接头与筒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Ⅰ,推筒Ⅰ大端外表面与筒体第一级台阶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Ⅱ,推筒Ⅱ大端外表面与筒体第一级台阶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Ⅲ,推筒Ⅱ小端外表面与筒体第二级台阶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Ⅳ。一种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的测量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含层理缝的全直径页岩岩芯放入筒体内部;②从泵注入口Ⅰ泵注液体推动推筒Ⅰ对岩芯进行加压;③从泵注入口Ⅱ泵注液体推动推筒Ⅱ对密封套进行加压,压缩密封套密封岩芯与筒体第二级台阶面间的环形空间,同时液体通过过流孔及盲孔进入岩芯;④关闭液体出口轴向通道出口,液体经过岩芯,通过径向引流管,从液体出口径向通道流出,测量通过各液体出口径向通道流出的液量,得出岩芯相应方向的渗透能力;⑤关闭液体出口径向通道,液体从液体出口轴向通道出口流出,测量通过液体出口轴向通道流出的液量,得出岩芯轴向渗透能力。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可对含层理缝全直径页岩岩芯进行各向异性流动能力测试,轴向采用推筒Ⅰ推动岩芯模拟轴向压力,径向采用推筒Ⅱ压缩胶筒模拟围压,可模拟地层真实应力存在情况下的流动能力,测量方法高效准确;2、本专利技术装置轴向上采用了三轴压力密闭系统,可针对含有不同层理缝页岩岩芯进行渗透能力测试;3、本专利技术用于模拟页岩岩芯天然层理缝各向流动能力,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现有实验装置无法实现水平层理缝在真实应力应变条件下的渗流过程模拟等技术问题,对页岩气储层压裂设计及返排优化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接头,2、推筒Ⅰ,3、筒体,4、泵注入口Ⅱ,5、推筒Ⅱ,6、密封套,7、液体出口径向通道,8、径向引流管,9、岩芯,10、轴向引流管,11、液体出口轴向通道,12、泵注入口Ⅰ,13、第一级台阶面,14、过流孔,15、第二级台阶面,16、盲孔,17、密封圈Ⅰ,18、密封圈Ⅱ,19、密封圈Ⅲ,20、密封圈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包括接头1、推筒Ⅰ2、筒体3、推筒Ⅱ5和密封套6,接头1与筒体3同轴密封配合且固定连接形成一封闭内腔,筒体3内壁上设置有两级台阶面,第一级台阶面13处的内径大于第二级台阶面15,岩芯9与密封套6同轴配合置于第二级台阶面15底部,推筒Ⅰ2大端外表面与筒体3第一级台阶面13同轴密封配合,小端端面与岩芯9端面接触配合,推筒Ⅱ5大端和小端外表面分别与第一级台阶面13和第二级台阶面15同轴密封配合,小端端面与密封套6端面接触配合;接头1端面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泵注入口Ⅰ12,筒体3上设置有泵注入口Ⅱ4和用于测试岩芯9轴向和径向流出液量的通道。所述泵注入口Ⅱ4为一个或多个,泵注入口Ⅱ4位于推筒Ⅰ2大端和推筒Ⅱ5大端之间的筒体3上,泵注入口Ⅱ4与推筒Ⅰ2大端和推筒Ⅱ5大端之间的内腔连通。所述推筒Ⅰ上设置有过流孔14,内部轴向设置有盲孔16,盲孔16与岩芯9配合的一端为开口端,推筒Ⅰ2大端和推筒Ⅱ5大端之间的内腔通过过流孔14与盲孔16连通。所述密封套6径向分布有孔,一径向引流管8径向穿过筒体3和该孔至岩芯9外表面,形成用于测试岩芯9径向流出液量的液体出口径向通道7,且孔与径向引流管8密封配合。所述密封套6径向分布的孔为多个,径向引流管8为多根,分别与孔密封配合,形成多个液体出口径向通道7。所述筒体3端面设置有轴向引流管10,轴向引流管10轴向穿过筒体端面至岩芯9外表面,形成用于测试岩芯9轴向流出液量的液体出口轴向通道11。所述接头1与筒体3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Ⅰ17,推筒Ⅰ2大端外表面与筒体3第一级台阶面1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Ⅱ18,推筒Ⅱ5大端外表面与筒体3第一级台阶面1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Ⅲ19,推筒Ⅱ5小端外表面与筒体3第二级台阶面1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Ⅳ20。一种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的测量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层理缝的全直径页岩岩芯9进行烘干,并将其放入筒体3内部;(2)从泵注入口Ⅰ12泵注液体推动推筒Ⅰ2对岩芯9进行加压;(3)从泵注入口Ⅱ4泵注液体推动推筒Ⅱ5对密封套6进行加压,压缩密封套6密封岩芯9与筒体第二级台阶面15间的环形空间,同时液体通过推筒Ⅰ2过流孔14及盲孔16进入岩芯9;(4)关闭液体轴向通道11出口,液体经过岩芯9,通过径向引流管8,从液体出口径向通道7流出,测量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1)、推筒Ⅰ(2)、筒体(3)、推筒Ⅱ(5)和密封套(6),接头(1)与筒体(3)同轴密封配合且固定连接形成一封闭内腔,筒体(3)内壁上设置有两级台阶面,第一级台阶面(13)处的内径大于第二级台阶面(15),岩芯(9)与密封套(6)同轴配合置于第二级台阶面(15)底部,推筒Ⅰ(2)大端外表面与筒体(3)第一级台阶面(13)同轴密封配合,小端端面与岩芯(9)端面接触配合,推筒Ⅱ(5)大端和小端外表面分别与第一级台阶面(13)和第二级台阶面(15)同轴密封配合,小端端面与密封套(6)端面接触配合;接头(1)端面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泵注入口Ⅰ(12),筒体(3)上设置有泵注入口Ⅱ(4)和用于测试岩芯(9)轴向和径向流出液量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1)、推筒Ⅰ(2)、筒体(3)、推筒Ⅱ(5)和密封套(6),接头(1)与筒体(3)同轴密封配合且固定连接形成一封闭内腔,筒体(3)内壁上设置有两级台阶面,第一级台阶面(13)处的内径大于第二级台阶面(15),岩芯(9)与密封套(6)同轴配合置于第二级台阶面(15)底部,推筒Ⅰ(2)大端外表面与筒体(3)第一级台阶面(13)同轴密封配合,小端端面与岩芯(9)端面接触配合,推筒Ⅱ(5)大端和小端外表面分别与第一级台阶面(13)和第二级台阶面(15)同轴密封配合,小端端面与密封套(6)端面接触配合;接头(1)端面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泵注入口Ⅰ(12),筒体(3)上设置有泵注入口Ⅱ(4)和用于测试岩芯(9)轴向和径向流出液量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筒Ⅰ上设置有过流孔(14),内部轴向设置有盲孔(16),盲孔(16)与岩芯(9)配合的一端为开口端,推筒Ⅰ(2)大端和推筒Ⅱ(5)大端之间的内腔通过过流孔(14)与盲孔(1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6)径向分布有孔,一径向引流管(8)径向穿过筒体(3)和该孔至岩芯(9)外表面,形成用于测试岩芯(9)径向流出液量的液体出口径向通道(7),且孔与径向引流管(8)密封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直径页岩岩芯环形密封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6)径向分布的孔为多个,径向引流管(8)为多根,分别与孔密封配合,形成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炬辉王娟耿周梅潘勇张俊成郭凌峣龚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