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919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大于等于两个冷却腔通过变形连接部依次相连,每个冷却腔内均设置有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相邻的两个冷却腔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进水管道相连的塔形接头,相邻的两个冷却腔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回水管道相连的塔形接头;变形连接部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进水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变形连接部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回水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末尾的冷却腔中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相连通,进口水嘴与第一个冷却腔中进水管道相连,出口水嘴与第一个冷却腔中回水管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液冷板是柔性、通过增加冷却腔个数尺寸可变形、与电池贴合紧密。

A liquid cooled plate for flexible power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市场对电池长续航能力的需求,各大电池厂商逐渐开始主推容量大的电池系统,这就对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电池的散热技术,一直是热点问题,而电池的散热严重影响着电池系统的寿命,提高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动力电池散热主要有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风冷是采用空气作为传热介质,优点是结构简单,质量轻,缺点在于与电池壁之间换热系数低,冷却速度慢,效率低,现在逐步退出市场,而液冷的优点在于与电池壁之间的换热效率高,冷却速度快,现在已成为动力电池领域主流的散热方式,但液冷板通常为刚性单一的一块板,与电池贴合、紧密性不好,设置形式单一。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能够有效的提高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维护和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长度尺寸能够变形、与电池壁贴合紧密、安装维修方便的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大于等于两个冷却腔(2)通过变形连接部(1)依次相连,每个冷却腔(2)内均设置有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进水管道相连的塔形接头(2-1),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回水管道相连的塔形接头(2-1);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进水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回水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末尾的冷却腔中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相连通,进口水嘴(2-31)与第一个冷却腔中进水管道相连,出口水嘴(2-32)与第一个冷却腔中回水管道相连。进一步地,塔形接头(2-1)内设置有弹性密封圈以防止泄露。进一步地,变形连接部(1)为波纹管或软管。进一步地,波纹管为有机波纹管,软管为有机软管。有机材料为尼龙、聚四氟乙烯、热塑性聚氨酯、有机硅胶、聚丙烯、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波纹管为金属波纹管,软管为金属软管。金属材料为不锈钢、铜、铝、镍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每个冷却腔(2)内设置有3个横向的隔板(2-2),3个横向的隔板(2-2)将冷却腔(2)分隔成第一管道(2-4)、第二管道(2-5)、第三管道(2-6)、第四管道(2-7),第一管道(2-4)和第二管道(2-5)为进水管道,第三管道(2-6)和第四管道(2-7)为回水管道,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第一管道(2-4)相连的塔形接头,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第二管道(2-5)相连的塔形接头,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第三管道(2-6)相连的塔形接头,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第四管道(2-7)相连的塔形接头,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之间设置有4个变形连接部(1),1个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第一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1个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第二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1个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第三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1个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第四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进口水嘴(2-31)一端与第一个冷却腔中第一管道(2-4)、第二管道(2-5)分别相连,出口水嘴(2-32)一端与第一个冷却腔中第三管道(2-6)、第四管道(2-7)分别相连。进一步地,两个冷却腔(2)通过变形连接部(1)相连,或三个冷却腔(2)通过变形连接部(1)依次相连,或四个冷却腔(2)通过变形连接部(1)依次相连。进一步地,冷却腔为拉伸铝型材式冷却腔。进一步地,通过两个弯管(2-8)进口水嘴(2-31)一端与第一个冷却腔中第一管道(2-4)、第二管道(2-5)分别相连,通过两个弯管(2-8)出口水嘴(2-32)一端与第一个冷却腔中第三管道(2-6)、第四管道(2-7)分别相连。进一步地,进口水嘴(2-31)另一端与一个液冷管接头相连,出口水嘴(2-32)另一端与一个液冷管接头相连,两个液冷管接头的另一端分别与空调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为柔性能够变形的液冷板,根据电池的设置,能够更好的贴合电池,使得电池降温均匀更好。2.通过在塔形接头内设置弹性密封圈能够保证相邻的冷却腔中相应管道与变形连接部相连时不泄露。3.本技术能够根据电池尺寸,灵活增加、减少冷却腔的个数、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四个冷却腔通过变形连接部依次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二个冷却腔和第三个冷却腔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一个冷却腔(不带塔形接头)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第一个冷却腔和进口水嘴、出口水嘴相连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右视示意图;其中,1:变形连接部,2:冷却腔,2-1:塔形接头,2-2:隔板,2-31:进口水嘴,2-32:出口水嘴,2-4:第一管道,2-5:第二管道,2-6:第三管道,2-7:第四管道,2-8:弯管。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四个冷却腔(2)通过变形连接部(1)依次相连,每个冷却腔(2)内设置有3个横向的隔板(2-2),3个横向的隔板(2-2)将冷却腔(2)分隔成第一管道(2-4)、第二管道(2-5)、第三管道(2-6)、第四管道(2-7),第一管道(2-4)和第二管道(2-5)为进水管道,第三管道(2-6)和第四管道(2-7)为回水管道,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第一管道(2-4)相连的塔形接头,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第二管道(2-5)相连的塔形接头,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第三管道(2-6)相连的塔形接头,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第四管道(2-7)相连的塔形接头,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之间设置有4个变形连接部(1),1个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第一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1个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第二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1个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第三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1个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第四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通过两个弯管(2-8)进口水嘴(2-31)一端与第一个冷却腔中第一管道(2-4)、第二管道(2-5)分别相连,通过两个弯管(2-8)出口水嘴(2-32)一端与第一个冷却腔中第三管道(2-6)、第四管道(2-7)分别相连,第四个冷却腔中进水管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回水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相连通。进口水嘴(2-31)另一端与一个液冷管接头相连,出口水嘴(2-32)另一端与一个液冷管接头相连,两个液冷管接头的另一端分别与空调相连,使空调防冻液从进口水嘴进入冷却腔,并从出口水嘴流回空调,形成循环。塔形接头(2-1)内设置有弹性密封圈以防止连接部位泄露。变形连接部(1)为波纹管或软管;进一步地,波纹管为有机波纹管,软管为有机软管,有机材料为尼龙、聚四氟乙烯、热塑性聚氨酯、有机硅胶、聚丙烯、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大于等于两个冷却腔(2)通过变形连接部(1)依次相连,每个冷却腔(2)内均设置有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进水管道相连的塔形接头(2‑1),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回水管道相连的塔形接头(2‑1);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进水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回水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末尾的冷却腔中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相连通,进口水嘴(2‑31)与第一个冷却腔中进水管道相连,出口水嘴(2‑32)与第一个冷却腔中回水管道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大于等于两个冷却腔(2)通过变形连接部(1)依次相连,每个冷却腔(2)内均设置有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进水管道相连的塔形接头(2-1),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回水管道相连的塔形接头(2-1);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进水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变形连接部(1)与相邻的两个冷却腔中对应回水管道的塔形接头分别相连;末尾的冷却腔中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相连通,进口水嘴(2-31)与第一个冷却腔中进水管道相连,出口水嘴(2-32)与第一个冷却腔中回水管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塔形接头(2-1)内设置有弹性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变形连接部(1)为波纹管或软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波纹管为有机波纹管,软管为有机软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波纹管为金属波纹管,软管为金属软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动力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冷却腔(2)内设置有3个横向的隔板(2-2),3个横向的隔板(2-2)将冷却腔(2)分隔成第一管道(2-4)、第二管道(2-5)、第三管道(2-6)、第四管道(2-7),第一管道(2-4)和第二管道(2-5)为进水管道,第三管道(2-6)和第四管道(2-7)为回水管道,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第一管道(2-4)相连的塔形接头,相邻的两个冷却腔(2)端部均设置有与各自第二管道(2-5)相连的塔形接头,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永志吴宁宁王瑞军李新亮张俊王海蛟
申请(专利权)人: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