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路启闭元件,一种闸阀。公知,按机械工业部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阀门产品样本》(1985年10月北京第一版、统一书号15033·5910)、《阀门设计手册》(1992年北京第一版、ISBN7-111-03509-7/TH·408)中所涉及的闸阀,就其密封构成角度——阀杆密封(上密封)均采用填料函结构,阀口密封(下密封)以楔式结构为主体。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行闸阀上、下密封技术主体改进和相应的系统改造,以实现提高密封性、耐久性和简化结构的目的。该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上密封 由V形弹性体密封圈的内压自封结构取代填料函结构。该结构由V形弹性体密封圈和阀盖组成,阀盖外螺纹连接阀体、阀盖内螺纹连接阀杆,V形弹性体密封圈的外边由阀盖压固在阀体上同时起到阀体、阀盖间静密封的作用,V形弹性体密封圈中孔握裹阀杆光径,由此实现内压自封。(该方案同本人《一种直角式截止阀》-96229786.0-上密封技术方案)下密封 由楔式密封面密封改进为单面楔式线密封结构。该方案为介质出口一侧阀座为斜面、进口一侧阀座为带凸园环体的直面,闸板同为单面楔式(半斜 ...
【技术保护点】
闸阀,它包括手轮(1)、阀杆(2)、阀盖(3)、V形弹性体密封圈(4)、单楔式闸板(5)、阀体(6),以及阀杆(9)、定位螺母(10)、阀盖(12)、单楔式闸板(13),其特征在于:手把(1)与阀杆(2)或(9)顶端相连;阀杆(2)与阀盖(3)经螺纹连接,阀杆(9)的阀杆凸环(11)置于阀盖(12)上、其上的定位螺母(10)与阀盖(12)经螺纹连接;V形弹性体密封圈(4)外边置于阀体(6)台阶上、中孔握裹阀杆(2)或(9)的光径,并经阀盖(3)或(12)与阀体(6)连接时压紧;阀杆(2)下端樨式连接单楔式闸板(5),阀杆(9)下端螺纹连接单楔式闸板(13)。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