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衔铁式阀,具有一个驱动部分和一个固定在该驱动部分上的控制部分,所述驱动部分包括一个电磁铁装置,该电磁铁装置被包埋在一个驱动部分壳体中,该驱动部分壳体由塑料制成,并且在制造过程中模制到位。所述控制部分限定出一个控制腔室,其中容纳有一个铰接衔铁,该铰接衔铁能够发生枢转来选择性地将两个阀开口打开和关闭。所述控制部分壳体也由塑料制成,其在连接区域利用一个环绕的激光焊接件以气密方式与所述驱动部分壳体连接起来。(*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铰接衔铁式阀(hinged armature valve),包括一个驱动部分,该驱动部分具有一个驱动部分壳体,其中设置有一个带有铁芯和线圈的电磁铁装置;一个固定在所述驱动部分上的控制部分,该控制部分具有一个控制部分壳体,其中形成有一个控制腔室,该控制腔室由位于其上的所述驱动部分覆盖起来,并且该控制室中设置有一个铰接衔铁,该铰接衔铁可以交替地连续打开和关闭一个第一阀开口和一个第二阀开口,所述第一阀开口形成于所述驱动部分上,并且由一个第一阀座环绕起来,而所述第二阀开口形成于所述控制部分中,并且由一个第二阀座环绕起来;以及一个位于所述驱动部分中的容置凹槽,该容置凹槽环绕在所述第一阀开口的周围,并且包含一个回复弹簧,将所述铰接衔铁偏压至一个关闭所述第二阀开口的初始位置。
技术介绍
针对在德国专利公告No.3346290 C2中公开的此类铰接衔铁式阀来说,一个电磁铁装置被从端部插入在一个驱动部分壳体中,该电磁铁装置具有一个座放在其线圈本体上的凸缘,所述线圈本体承靠在所述驱动部分的外表面上。在线圈本体的凸缘上,安装有一个用于限定一控制腔室的控制部分,在其控制部分壳体内,容纳有一个枢转的铰接衔铁。该铰接衔铁可以交替地连续打开或者关闭两个阀开口,其中一个形成于所述线圈本体的凸缘上,另外一个形成于所述控制部分上。一个位于所述线圈本体的凹槽中的回复弹簧将铰接衔铁偏压至一个初始位置,关闭设置于所述控制部分壳体上的第二阀开口。在与所述控制部分中的驱动部分相对的侧面上,安装有一块连接板,该连接板上带有与所述阀开口连通的连接板通道,它同时用作一个用于封闭所述控制腔室的盖体。这种已知的铰接衔铁式阀由大量组件组成,并且涉及成本相对较高的复杂制造工艺。德国专利公告No.19505233 C2描述了一种具有两部分壳体的铰接衔铁式阀。壳体的这两个部分限定出了一个流体腔室,其中设置有一个枢转的铰接衔铁。一个包括铁芯和线圈的电磁铁被固连在所述两个壳体部分中之一上。利用设置在一个壳体部分上的容置凹槽内的回复弹簧,铰接衔铁被偏压至其初始位置。能够被交替地连续打开和关闭的阀开口可以根据它们的位置加以调节,以便调节至与铁芯的极面对齐。以这种方式,可以设定一个微小气隙,防止所述铰接衔铁附着在铁芯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前述类型的铰接衔铁式阀,其具有少量部件并且可以简单便宜地生产出来。为了实现这些和/或其它从本说明书、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显现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电磁铁装置被完全容置在驱动部分壳体内,所述驱动部分壳体呈通过在所述电磁铁装置上注塑形成的塑料部件形式,所述容置凹槽和第一阀座是所述驱动部分壳体的直接组成部分,并且在所述驱动部分壳体的注塑过程中生产出来,所述控制部分壳体也被设计成塑料部件,与所述驱动部分一同限定出了所述控制腔室,并且在所述控制腔室处制成能够沿着其纵向和横向设定所述铰接衔铁的位置,并且两个壳体直接相互配合,在连接区域由一条环绕的激光焊缝以气密形式连接在一起。为了制造所述驱动部分,所述电磁铁装置具有环绕其注射的相应塑料,并且同时模制出带有相关阀通道的必要阀座和用于回复弹簧的容置凹槽。因此,无需后续将所述电磁铁装置单独装配在所述驱动部分壳体中,并且可以在不对所述塑料部件进行机械加工的条件下具有第一阀座和容置凹槽。为了形成所述控制腔室,也由塑料制成的控制部分壳体被安装在所述驱动部分壳体上,通过在纵向和横向上合适地构造所述控制部分壳体,铰接衔铁被设定到位。因此,无需单独对铰接衔铁的位置进行设定。由于最终在所述驱动部分壳体与控制部分壳体的连接区域中利用一个环绕的激光焊接件在这两个壳体之间形成气密性连接,所以无需具有单独的密封装置,并且无需采用其它复杂昂贵的固连装置。总体来说,所述铰接衔铁式阀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制造而成。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有益改进在权利要求中加以限定。为了防止所述铰接衔铁附着在面对着该铰接衔铁的铁芯极面上,电磁铁装置最好在面对着所述铰接衔铁的侧面上由所述驱动部分壳体上的一个薄膜状塑料薄层覆盖起来,所述薄层直接在所述驱动部分壳体的注塑过程中加工出来。所述铁芯最好呈E状构造,并且最好由一叠相互侧向邻接放置的极性叠片构成。利用这种叠层装置,可以利用相应较短的时间获得非常高的能量密度。为了对所述铰接衔铁进行枢转支承,可以设置一个支承突起,该支承突起被模制在所述控制部分壳体上,并且从与所述驱动部分相对的侧面延伸至所述控制腔室之内,具有一个刀刃状端部,该端部配合入由所述驱动部分壳体的相对侧面支撑起来的铰接衔铁上的一条横向沟槽之内。为了打开和关闭由阀座环绕起来的所述阀开口,优选的是在所述铰接衔铁上设置一个封闭件,该封闭件被松弛地插入在所述铰接衔铁的细长铁磁性主体上的一个开口内。当所述封闭件在所述开口中被设置成能够枢转有限的程度时,其面对着所述阀座的端面可以自动地使得其自身与所述阀座发生接触,从而获得可靠密封的平面式密封配合。为了制成一个带有3/2阀功能的铰接衔铁式阀,除了通往所述第一和第二阀开口的阀通道之外,还存在有一条开口于所述控制腔室内的不受控第三阀通道。所有这三条阀通道均延伸穿过所述驱动部分壳体,并且均开口于所述驱动部分壳体的外表面处,优选的是开口于所述驱动部分壳体上与所述控制部分相对的底面处,在这里可以安装一块连接板,该连接板具有与所述阀通道连通的连接板通道。所述铰接衔铁式阀可以带有手动操作装置,其允许在不启动所述电磁铁装置的条件下进行手动操作。这些手动操作装置具有一个操作柱塞,该操作柱塞在与所述驱动或者控制部分相对的侧面上位于限定所述控制腔室的壁部中,并且延伸穿过所述控制部分壳体(可以对行程进行调节)。通过对操作柱塞进行手动操作,可以在所述铰接衔铁上施加一个调整作用力,来使得其偏离所述初始位置。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有益改进和适宜形式将得以理解。附图说明图1以一个沿着图2中的线I-I的纵向剖面示出了一个依照本专利技术的铰接衔铁式阀优选实施例。图2以一个沿着箭头II的方向观看的平面视图示出了图1中的铰接衔铁式阀。图3是一个沿着图1中箭头III的方向观看到的铰接衔铁式阀的端部视图。图4是一个沿着图5中箭头IV的方向观看到的控制部分改进实施例的独立平面视图,该控制部分改进实施例具有手动操作装置。图5是一个沿着图4中线V-V贯穿所述控制部分的纵向剖面。图6以一个沿着图7中箭头VI的方向观看的平面视图示出了另外一个具有手动操作装置的改进实施例的独立示意图。图7以一个沿着线VII-VII的纵向视图示出了图6中的控制部分。图8以一个沿着图6中线VIII-VIII的横向剖面示出了图6和7中的控制部分。具体实施例方式总体被标记为1的铰接衔铁式阀包括一个驱动部分2和一个安装在驱动部分2的顶部侧面3上的控制部分4。在与顶部侧面3相对的底部侧面5上,驱动部分2被安装在一块连接板6上。词语“顶部侧面”和“底部侧面”与铰接衔铁式阀1的优选定位方式(作为示例给出)有关,但是必须牢记的是,铰接衔铁式阀1最终可以沿着任何合适的方向定位。驱动部分2具有由合成树脂制造而成的驱动部分壳体7,其中设置有一个电磁铁装置8。电磁铁装置8被完全容置于所述驱动部分壳体中。电磁铁装置8具有一个铁芯11,其最好呈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接衔铁式阀,包括:一驱动部分,该驱动部分具有一驱动部分壳体,驱动部分壳体设置有一带有铁芯和线圈的电磁铁装置;一个固定在所述驱动部分上的控制部分,该控制部分具有一控制部分壳体,其中成形有一控制腔室,该控制腔室由位于其上的所述驱动部分覆盖起来,其中设置有一个铰接衔铁,该铰接衔铁可以交替地连续打开和关闭一第一阀开口和一第二阀开口,所述第一阀开口形成于所述驱动部分上并且由一第一阀座环绕起来,而所述第二阀开口形成于所述控制部分壳体中,并且由一第二阀座环绕起来;以及一位于所述驱动部分中的容置凹槽,它环绕在所述第一阀开口的周围,该凹槽容纳一回复弹簧,该回复弹簧将所述铰接衔铁偏压至一关闭所述第二阀开口的初始位置,其中,所述电磁铁装置被完全容置在所述驱动部分壳体中,所述驱动部分壳体呈在所述电磁铁装置上通过注塑形成的塑料部件形式;所述容置凹槽和第一阀座是所述驱动部分壳体的整体组成部分,并且在所述驱动部分壳体的注塑过程中生产出来;所述控制部分壳体也被设计成一塑料部件,与所述驱动部分一起限定出所述控制腔室,并且在所述控制腔室处如此形成,使得其能够沿着其纵向和横向设定所述铰接衔铁的位置;此外,两个壳体直接相互配合,并且在连接区域中利用一环绕的激光焊缝以气密方式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基斯,
申请(专利权)人:费斯托合资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