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6542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包括,拔开单元,包括第一拔动组件、第二拔动组件和双向液压油缸,所述双向液压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拔动组件和第二拔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拔动组件与第二拔动组件对称设置;驱动转动单元,包括滚动驱动组件以及与所述滚动驱动组件连接的的滚动组件,所述滚动组件与所述双向液压油缸平行设置;承载单元,包括外壳体和支撑壳体;以及,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两端分别于所述外壳体和支撑壳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拔开单元、驱动转动单元、承载单元和升降单元之间相互配合,能够自动将轮胎内壁拔开,如此便于检测人员抽检轮胎质量,同时轮胎的高度能够根据检测人员检测舒适度调节。

A quality inspection device for inner side of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轮胎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世界耗用橡胶量的一半用于轮胎生产,可见轮胎耗用橡胶的能力,轮胎成型后需要检测人员对其抽查,然而目前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抽查检测时检测人员需手拔轮胎或者将头伸入轮胎内圈检测,且轮胎的高度不能根据检测人员调节,故使检测过程耗时耗力,不建议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现有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存在不便于检测人员抽检轮胎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包括,拔开单元,包括第一拔动组件、第二拔动组件和双向液压油缸,所述双向液压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拔动组件和第二拔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拔动组件与第二拔动组件对称设置;驱动转动单元,包括滚动驱动组件以及与所述滚动驱动组件连接的的滚动组件,所述滚动组件与所述双向液压油缸平行设置;承载单元,包括外壳体和支撑壳体,所述拔开单元和滚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上,所述支撑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上;以及,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两端分别于所述外壳体和支撑壳体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拔动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拔动组件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拔动组件包括联动件、联动驱动件、支撑件和拔爪,所述联动驱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联动件的第一连臂和第二连臂连接,所述拔爪设置于所述第二连臂上,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联动件的第三连臂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臂和所述联动件的第三连臂轴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件的安装柱、限位柱和限位弹簧,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第三连臂的限位孔内侧,所述限位弹簧绕设于所述限位柱的外侧,所述安装柱穿过所述第三连臂的安装孔;其中,所述限位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壳体的对称设置的限位孔连接;其中,所述安装柱的两端分别嵌入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的对称设置的限位凹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双向液压油缸嵌入设置在U型限位板内;其中,所述U型限位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的第一底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升降联动组件和升降驱动组件,所述升降联动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壳体的支撑板和所述外壳体的限位板连接,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外壳体的第二底板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联动组件包括联动罩、第一轴组、第二轴组和衔接板,所述第一轴组和第二轴组分别设置于所述联动罩的两端,所述衔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轴组上;其中,所述衔接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轴组穿过所述联动罩与所述限位板轴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推杆和传动座,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传动座与所述联动罩和第二底板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滚动组件包括主动辊、从动辊和滚动传动件,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通过滚动传动件连接;其中,所述双向液压油缸均与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平行且设置于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其中,所述主动辊与所述滚动驱动组件连接;其中,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分别通过轴座与所述支撑壳体建立连接;其中,所述轴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滚动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齿、第二传动齿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动齿与第二传动齿通过传送带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主动辊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传动齿与所述从动辊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设置的拔开单元、驱动转动单元、承载单元和升降单元之间相互配合,能够自动将轮胎内壁拔开,如此便于检测人员抽检轮胎质量,同时轮胎的高度能够根据检测人员检测舒适度调节,故使检测过程省时省力,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的拔开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的承载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的外壳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的支撑壳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的第一拔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的升降单元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的升降单元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的驱动转动单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再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组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实施例1参照图1~图3,提供了一种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包括拔开单元100,包括第一拔动组件101、第二拔动组件102和双向液压油缸103,双向液压油缸1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拔动组件101和第二拔动组件102连接,第一拔动组件101与第二拔动组件102对称设置;驱动转动单元200,包括滚动驱动组件201以及与滚动驱动组件201连接的的滚动组件202,滚动组件202与双向液压油缸103平行设置;承载单元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拔开单元(100),包括第一拔动组件(101)、第二拔动组件(102)和双向液压油缸(103),所述双向液压油缸(1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拔动组件(101)和第二拔动组件(102)连接,所述第一拔动组件(101)与第二拔动组件(102)对称设置;驱动转动单元(200),包括滚动驱动组件(201)以及与所述滚动驱动组件(201)连接的的滚动组件(202),所述滚动组件(202)与所述双向液压油缸(103)平行设置;承载单元(300),包括外壳体(301)和支撑壳体(302),所述拔开单元(100)和滚动组件(202)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302)上,所述支撑壳体(302)设置于所述外壳体(301)上;以及,升降单元(400),所述升降单元(400)两端分别于所述外壳体(301)和支撑壳体(30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拔开单元(100),包括第一拔动组件(101)、第二拔动组件(102)和双向液压油缸(103),所述双向液压油缸(1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拔动组件(101)和第二拔动组件(102)连接,所述第一拔动组件(101)与第二拔动组件(102)对称设置;驱动转动单元(200),包括滚动驱动组件(201)以及与所述滚动驱动组件(201)连接的的滚动组件(202),所述滚动组件(202)与所述双向液压油缸(103)平行设置;承载单元(300),包括外壳体(301)和支撑壳体(302),所述拔开单元(100)和滚动组件(202)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302)上,所述支撑壳体(302)设置于所述外壳体(301)上;以及,升降单元(400),所述升降单元(400)两端分别于所述外壳体(301)和支撑壳体(302)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拔动组件(101)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拔动组件(102)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拔动组件(101)包括联动件(101a)、联动驱动件(101b)、支撑件(101c)和拔爪(101d),所述联动驱动件(101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联动件(101a)的第一连臂(101a-1)和第二连臂(101a-2)连接,所述拔爪(101d)设置于所述第二连臂(101a-2)上,所述支撑件(101c)与所述联动件(101a)的第三连臂(101a-3)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臂(101a-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臂(101a-2)和所述联动件(101a)的第三连臂(101a-3)轴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01c)的安装柱(101c-1)、限位柱(101c-2)和限位弹簧(101c-3),所述限位柱(101c-2)设置于所述第三连臂(101a-3)的限位孔(101a-31)内侧,所述限位弹簧(101c-3)绕设于所述限位柱(101c-2)的外侧,所述安装柱(101c-1)穿过所述第三连臂(101a-3)的安装孔(101a-32);其中,所述限位柱(101c-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壳体(302)的对称设置的限位孔(302a)连接;其中,所述安装柱(101c-1)的两端分别嵌入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302)的对称设置的限位凹槽(302b)内。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轮胎内侧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液压油缸(103)嵌入设置在U型限位板(302c)内;其中,所述U型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宜刘艮春李俊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托普车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