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间歇操作的热溶胶材料控制模块的滑阀阀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345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设置在热溶胶分配系统的控制模块中的滑阀和阀座组件,其具有独特的结构,以在控制模块在其相对设置的极限状态之间有效地使滑阀往复循环的那些周期过程中,有效地防止在第一分配出口和第二再循环口之间的流体连通或者“串扰”,从而防止由于被不需要地改道到再循环通道,热溶胶材料被不正确地分配,该极限状态用来可选地使热溶胶材料从第一出口端口被分配,或者用来使热溶胶材料改道穿过热溶胶材料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的来说涉及热溶胶材料分配系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的且改进的滑阀和阀座组件,该滑阀和阀座组件设置在热溶胶材料分配系统的控制模块中,其中控制模块的这种新的且改进的滑阀和阀座组件具有特殊构造,从而在控制模块有效地使滑阀在其相对设置的极限状态之间往复循环的那些周期过程中,有效地防止通向热溶胶材料分配管嘴的第一出口端口和通向热溶胶材料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的第二出口端口之间的流体连通或者“串扰(cross-talk)”,以可选择地使热溶胶材料从通向热溶胶材料分配管嘴的第一出口端被分配,或者使热溶胶材料改道穿过热溶胶材料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从而防止由于被不正确或不需要地改道到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热熔胶材料被不正确地、不需要地或不完全地从通向热溶胶材料分配管嘴的第一出口端被分配。
技术介绍
为了例如仅在基底的预定区域上以预定次数沉积热溶胶材料,热溶胶材料计量分配系统必须被间歇地操作,以在热溶胶材料没有被实际分配时的那些时间周期过程中不会引起操作问题或者导致不需要的产品特性,同时控制热溶胶材料的流动。其中结合有合适的阀装置的控制模块通常用来有效地控制热溶胶材料向分配管嘴和与其关联的排放孔的流动的开始和停止。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为了获得正确的或者所需的运行和控制参数,用来向控制模块供应热溶胶材料的计量泵通常以连续的方式运行,因此在热溶胶材料实际上没有被引导到分配管嘴和其排放孔的时间周期过程中,热溶胶材料必须被有效地改道。通常通过控制模块已经可实现这个目的,上述控制模块有效地提供了两个出口端口,通过这两个出口端口热溶胶材料可以被可选择地传送到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或者被传送到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更具体地来说,控制模块通常包括一对设置在其内部的提动式阀,从而实际上分别控制热溶胶材料流动到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或者流动到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这两个提动式阀通常安装在单个杆部件的相对端,由此该提动式阀和单个杆部件有效地形成了可往复移动的滑阀,并且因此,当滑阀在其两个相对方向的第一个上进行往复运动时,提动阀中的第一个将有效地打开通向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的第一出口端口,而提动阀中的第二个将同时开始关闭通向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的第二出口端口,或者,当滑阀在它的两个相对方向的第二个上进行往复运动时,提动阀中的第二个将打开通向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的第二出口端口,而提升阀中的第一个将有效地开始关闭通向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的第一出口端口。虽然前述的传统滑阀结构使得热溶胶材料分配系统能够有效地、基本上满意地运行时,但实际上,传统的滑阀的结构设计可导致运行上的问题。更具体来说,滑阀需要有限量的时间来进行在其两个相对设置的极限位置之间的其往复运动,在该极限位置处,例如提动阀中的第一个有效地打开通向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的第一出口端口,而提动阀中的第二个同时开始关闭通向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的第二出口端口,或者,当提动阀中的第二个打开通向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的第二出口端口时,提动阀中的第一个有效地开始关闭通向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的第一出口端口。因此,当滑阀在有效地运动时,即当滑阀在其相对设置的极限位置之间运动时,两个提动阀都有效地从其各自的阀座上被移除,由此分别通向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和通向热溶胶材料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的第一和第二出口端口都至少部分地打开,因此彼此有效地流体连通或者“串扰”。因此,更进一步来说,不能始终正确地、准确地或者完全地确保或获得所需的热溶胶材料或者热溶胶材料的正确分配。因此,本领域中需要一种用于热溶胶材料分配系统的控制模块中的新的且改进的滑阀和阀座组件,其中控制模块的新的及改进的滑阀和阀座组件将构造成在控制模块有效地使滑阀在其相对设置的极限状态之间往复循环的那些周期过程中,有效地防止在通向热溶胶材料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口的第一出口端口和通向热溶胶材料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的第二出口端口之间的流体连通或者“串扰”,从而防止热溶胶材料从通向热溶胶材料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的第一出口端被分配,该极限状态可选择地使热溶胶材料从通向热溶胶材料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的第一出口端被分配,或者使热溶胶材料改道穿过热溶胶材料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教导,通过提供了一种用于热溶胶分配系统的控制模块中的新的且改进的滑阀和阀座组件实现了前述以及其它目的,其中该滑阀包括阀杆部件和固定安装在阀杆部件的相对设置的端部上的一对提动式阀,其中提动式阀还适于与形成在固定的环状阀座部件上的一对轴向间隔的阀座配合。例如通过多个周向间隔的平面所构成的凹部形成于杆部件的轴向中心部分上,而一对轴向间隔的肩部形成于杆部件的凹部的相对端处,从而其介于凹部和提动阀之间,并且与形成于环形阀座部件上的一对轴向间隔的肩部配合。因此,当滑阀从其两个极限位置中的第一个位置开始朝向其两个极限位置中的第二个位置往复运动时,即使在可操作地连接于第一提动阀的滑阀肩部接合于阀座部件的第一肩部之前,第二提动阀已经与第二阀座脱离接合的情况下,可操作地连接于第二个提动阀的滑阀的肩部也将不会从阀座部件的第二肩部脱离接合,其中在第一个极限位置处,提动阀中的第一个与其阀座脱离接合,以使通向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的第一出口端口打开,而提动阀中的第二个与其阀座脱离接合,以使通向再循环通道或者回路的第二出口端口关闭,在第二个极限位置处,提动阀中的第一个与其阀座脱离接合,以使通向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的第一出口端口关闭,而提动阀中的第二个将与其阀座脱离接合,以使通向再循环回路或者通道的第二出口端口打开,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即使两个提动阀可能同时与其各自的阀座脱离接合,滑阀的第一和第二肩部中的至少一个与阀座部件的第一和第二肩部中的至少一个接合,这有效地防止了分别通向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和再循环回路或者通道的第一和第二出口端口之间的流体连通或“串扰”。当滑阀以相反的方向往复运动时,当然也会进行类似的操作过程。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具体说明,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其它特征和伴随的优点,全部视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相应的部件,并且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和教导构造的具有新的且改进的滑阀和阀座组件的热溶胶材料控制模块的剖视图,结合于其中的滑阀设置在其两个相对设置的极限位置的第一位置处,在该位置处,其两个相对设置的提动阀中的第一个位于其阀座上,从而关闭通向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的出口端,而其两个相对设置的提动阀中的第二个从其阀座上移下来,从而打开通向再循环回路或者通道的出口端;图2是图1的圆圈区域A的放大详细视图,显示了在图1中公开的本专利技术新的且改进的滑阀和阀座组件的细部;图3是图1中公开的热溶胶材料控制模块的剖视图,但是显示了设置在其两个相对设置的极限位置的第二位置的滑阀,在该位置处,其两个相对设置的提动阀中的第一个此时从其阀座上移下来,从而打开通向分配管嘴及其排放孔的出口,而其两个相对设置的提动阀中的第二个此时位于其阀座上,从而关闭通向再循环回路或者通道的出口;以及图4是滑阀阀杆部件的立体视图,该滑阀阀杆部件只具有其两个相对设置的提动阀中的第一个,该第一个提动阀一体化形成其上。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照附图,具体是参照附图的图1和2,图中公开了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教导构建的新的且改进的滑阀和阀座组件,并且总体上由参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流体分配控制模块中的滑阀和阀座组件,包括:滑阀,具有纵轴和形成于其上的轴向间隔的第一和第二阀座部分;阀座部件,具有形成于其上的轴向间隔的第一和第二阀座部分;所述滑阀可相对于所述阀座部件在第一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其中,所述滑阀和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第一阀座部分可操作地配合在一起,结果当所述滑阀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滑阀的所述第一阀座部分相对于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第一阀座部分设置在第一结合位置和第二完全移开位置,从而相对于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第一阀座部分分别形成关闭和完全打开位置,并且由此控制流体通过形成于所述滑阀的所述第一阀座部分和所述阀座部件之间的第一空间朝向第一流体通道的流动,并且其中,所述滑阀的所述第二阀座部分和所述阀座部件可操作地配合在一起,结果当所述滑阀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滑阀的所述第二阀座部分相对于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第二阀座部分设置在第一完全移开和第二结合位置,从而相对于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第二阀座部分分别形成完全打开和关闭位置,并且由此控制流体通过形成于所述滑阀和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第二阀座部分之间的第二空间朝向第二流体通道的流动;以及装置,形成于所述滑阀和所述阀座部件上,用于即使是在所述滑阀相对于所述阀座部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滑阀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阀座部分都从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阀座部分移开时,防止所述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之间的流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爱德华W博亚德丹尼尔D布尔热
申请(专利权)人:伊利诺斯器械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