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使用的载车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4240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1:52
一种立体车库使用的载车板,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相互平行且依次排列,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两端部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曲面板和第二曲面板相连接,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两端部之间分别通过第三曲面板和第四曲面板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车辆驶上载车板后,随着载车板的上升,车辆的前轮和/或后轮可自行嵌入载车板的横架之间的间隙中,实现车轮的自动固定,载车板上不需设置任何的驱动装置、动力装置及控制装置,成本低廉且自重较轻,能够降低立体车库举升或提升装置的负载等。

A kind of car carrier used in stereoscopic ga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车库使用的载车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存车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立体车库使用的载车板。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立体车库大都需使用载车板来存放和移动车辆,为确保安全性,需在载车板上设置车轮固定装置,这些车轮固定装置有的是在载车板两端设置可翻转立起的挡板,车辆上、下载车板时挡板放平,不影响车辆行驶,车辆驶上载车板后,挡板立起,对车轮形成阻挡,但这种固定装置前后挡板的间距固定,无法保证前后挡板均能够接触车轮,导致车辆在载车板上仍有可能前后滑动,尤其是在驾驶员忘记拉手刹时,载车板移动和风力较大时都会使车辆移动,存在车辆碰撞损坏的风险。此外,还有部分载车板上设置了可前后移动的车轮固定装置,这种装置在车辆驶上载车板后,可自动寻找车轮位置并移动至车轮处进行固定,但这种移动式固定装置的载车板在存车时需等待车轮固定完毕后再移动载车板,存车耗时较长,效率较低,高峰时段易发生车辆拥堵。另外,无论是固定式的车轮固定装置还是移动式的车轮固定装置,均需在载车板上设置驱动挡板翻转或移动的驱动装置、动力装置及控制装置,一方面使载车板的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载车板的自重也相对较大,增加了立体车库举升或提升装置的负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车库使用的载车板,车辆驶上载车板后,随着载车板的上升,车辆的前轮和/或后轮可自行嵌入载车板的横架之间的间隙中,实现车轮的自动固定,载车板上不需设置任何的驱动装置、动力装置及控制装置,成本低廉且自重较轻,能够降低立体车库举升或提升装置的负载。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相互平行且依次排列,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两端部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曲面板和第二曲面板相连接,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两端部之间分别通过第三曲面板和第四曲面板相连接,第一曲面板和第二曲面板之间设置多个第一横架,各第一横架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连接,第三曲面板和第四曲面板之间设置多个第二横架,各第二横架两端分别与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连接,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之间通过多个横梁连接,所述横架与相邻曲面板之间的距离L1以及相邻的横架之间的距离L2均为200mm-450mm。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均是L型梁,所述各L型梁均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横板和竖板,各竖板均位于横板上侧,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的横板相向设置,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上的横板相向设置,第一横架两端部分别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的横板上方,第二横架两端部分别位于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上的横板上方,第一曲面板和第二曲面板两侧的弯曲边沿分别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竖板侧面连接,第三曲面板和第四曲面板两侧的弯曲边沿分别与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的竖板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曲面板、第二曲面板第三曲面板和第四曲面板均是弧面板。所述第一曲面板、第二曲面板第三曲面板和第四曲面板均是梯形曲面板。所述第一曲面板和第二曲面板下方以及第三曲面板和第四曲面板下方各设置一个固定架,各固定架两端分别与曲面板两侧的纵梁连接,第一曲面板下方的固定架与第二曲面板下方的固定架之间安装第一柔性挡板,第三曲面板下方的固定架与第四曲面板下方的固定架之间安装第二柔性挡板,第一柔性挡板和第二柔性挡板两端均通过拉簧与相邻的固定架连接,第一柔性挡板和第二柔性挡板均位于横架的上侧。横架与相邻曲面板之间的距离L1以及相邻的横架之间的距离L2均为330mm。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四纵梁的长度L均为5100mm,载车板的宽度W为2600mm,横梁的长度W1为800mm,各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的宽度D均为100m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车辆驶上载车板后,随着载车板的上升,车辆的前轮和/或后轮可自行嵌入载车板的横架之间的间隙中,实现车轮的自动固定,载车板上不需设置任何的驱动装置、动力装置及控制装置,成本低廉且自重较轻,能够降低立体车库举升或提升装置的负载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I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曲面板为弧面板;图6是图4所示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曲面板为梯形曲面板;图7是图4所示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曲面板为波浪形曲面板;图8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立体车库使用的载车板包括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相互平行且依次排列,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两端部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曲面板5和第二曲面板6相连接,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两端部之间分别通过第三曲面板7和第四曲面板8相连接,第一曲面板5和第二曲面板6之间设置多个第一横架9,各第一横架9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连接,第三曲面板7和第四曲面板8之间设置多个第二横架10,各第二横架10两端分别与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连接,第二纵梁2与第三纵梁3之间通过多个横梁11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载车板可在纵梁上设置吊耳或其它形式的吊绳固定座,用于与立体车库的载车板提升装置的吊绳连接,也可使纵梁直接与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举升装置连接,因此对于提升式的立体车库和托举式的立体车库,本专利技术所述载车板均可适用。存车时,载车板落至地面,车辆从载车板一端驶上载车板,前后车轮分别越过载车板一端两侧的曲面板,车辆停止时,前后车轮均位于载车板两端的曲面板之间,且车辆两侧的车轮分别位于载车板两侧的两个横梁之间,随着载车板的上升,车辆的前轮和/或后轮会自行嵌入载车板的横架之间的间隙中,实现车轮的自动固定,载车板上不需设置任何的驱动装置、动力装置及控制装置,成本低廉且自重较轻,能够降低立体车库举升或提升装置的负载。由于本专利技术在载车板两端的曲面板之间设置了多个横架,且所述横架与相邻曲面板之间的距离L1以及相邻的横架之间的距离L2均为200mm-450mm,因此各种不同轴距的车辆停放到载车板中部位置后,其前轮或后轮均有较大概率落入两个横架之间或者横架与曲面板之间的空隙中,如有车辆的前后轮正好停在两个横架上,那么在停车管理员或自动报警设备的引导下,驾驶员可适当向前或向后挪移车辆,前后轮就可落入上述空隙中。该空隙宽度200mm-450mm可与市面上绝大多数乘用车辆的轮胎直径匹配,既能够有效限制车辆移动,又能够对车轮实现支撑作用,防止车轮从空隙中漏下而损伤车辆底盘或悬挂系统。上述空隙宽度还能够在减轻载车板自身重量的基础上,确保纵梁之间具有足够的抗扭强度。所述横架与相邻曲面板之间的距离L1以及相邻的横架之间的距离L2优选的尺寸均为330mm。该尺寸兼容性最佳,即能够对车轮直径较大的suv车型轮胎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又能够防止常见的小型、微型车辆相对较小的车轮嵌入空隙过多。取车时,随着载车板落至地面,上述空隙中的车轮再次被地面支撑,脱离两侧横架或曲面板的限位,驾驶员可直接将车辆驶离载车板。为减少车辆上下载车板起步时的行驶阻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横架9和第二横架10的厚度H应尽量减少,本专利技术可将第一横架9和第二横架10的厚度H控制在10mm左右,在各横架的厚度较小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曲面板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车库使用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相互平行且依次排列,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两端部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曲面板(5)和第二曲面板(6)相连接,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两端部之间分别通过第三曲面板(7)和第四曲面板(8)相连接,第一曲面板(5)和第二曲面板(6)之间设置多个第一横架(9),各第一横架(9)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连接,第三曲面板(7)和第四曲面板(8)之间设置多个第二横架(10),各第二横架(10)两端分别与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连接,第二纵梁(2)与第三纵梁(3)之间通过多个横梁(1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使用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相互平行且依次排列,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两端部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曲面板(5)和第二曲面板(6)相连接,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两端部之间分别通过第三曲面板(7)和第四曲面板(8)相连接,第一曲面板(5)和第二曲面板(6)之间设置多个第一横架(9),各第一横架(9)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连接,第三曲面板(7)和第四曲面板(8)之间设置多个第二横架(10),各第二横架(10)两端分别与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连接,第二纵梁(2)与第三纵梁(3)之间通过多个横梁(11)连接。2.所述横架与相邻曲面板之间的距离L1以及相邻的横架之间的距离L2均为200mm-4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车库使用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均是L型梁,所述各L型梁均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横板和竖板,各竖板均位于横板上侧,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上的横板相向设置,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上的横板相向设置,第一横架(9)两端部分别位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上的横板上方,第二横架(10)两端部分别位于第三纵梁(3)和第四纵梁(4)上的横板上方,第一曲面板(5)和第二曲面板(6)两侧的弯曲边沿分别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的竖板侧面连接,第三曲面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岳燃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易泊永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