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14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包括中间支撑构件、若干第一侧部支撑构件及若干第二侧部支撑构件,其中,各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中间支撑构件及各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依次分布,其中,相邻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之间通过第一钢结构梁相连接,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与中间支撑构件之间通过第二钢结构梁相连接,中间支撑构件与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之间通过第三钢结构梁相连接,相邻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之间均通过第四钢结构梁相连接,该结构的占地面积小,且不会增加构架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
本技术属于钢结构
,涉及一种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
技术介绍
变电构架起着支撑电力设备及承受导线拉力等作用,构架作为户外变电站主要构筑物,占地面积大,对全站平面布置,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受限地形下,为保证出线间隔满足使用要求,又尽可能地减少站址用地,优化构架设计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当变电构架跨数较多时,承受侧向力较大,目前国内通常采用在构架尽端增设端撑,加设端撑增加了构架的长度和占地面积,在紧凑型站址下使用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该结构的占地面积小,且不会增加构架的长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包括中间支撑构件、若干第一侧部支撑构件及若干第二侧部支撑构件,其中,各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中间支撑构件及各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依次分布,其中,相邻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之间通过第一钢结构梁相连接,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与中间支撑构件之间通过第二钢结构梁相连接,中间支撑构件与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之间通过第三钢结构梁相连接,相邻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之间均通过第四钢结构梁相连接;中间支撑构件包括第一钢管柱、第二钢管柱、第三钢管柱、第四钢管柱及顶部钢管柱,其中,顶部钢管柱的一端与第一钢管柱的顶部及第二钢管柱的顶部相连接,顶部钢管柱的另一端与第三钢管柱的顶部及第四钢管柱的顶部相连接;第二钢结构梁的端部与第一钢管柱的上端及第二钢管柱的上端相连接,第三钢结构梁的端部与第三钢管柱的上端及第四钢管柱的上端相连接。第一钢管柱与第二钢管柱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钢管,其中,各第一连接钢管的一端与第一钢管柱相连接,各第一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钢管柱相连接;第三钢管柱与第四钢管柱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钢管,其中,各第二连接钢管的一端与第三钢管柱相连接,各第二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钢管柱相连接。各第一连接钢管自上到下依次分布,各第二连接钢管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钢管柱与第三钢管柱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三连接钢管,其中,各第三连接钢管的一端与第一钢管柱相连接,各第三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第三钢管柱相连接,且各第三连接钢管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二钢管柱与第四钢管柱之间设置有若干第四连接钢管,其中,各第四连接钢管的一端与第二钢管柱相连接,各第四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钢管柱相连接,且各第四连接钢管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相邻第三连接钢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及第一中间钢板,其中,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钢管柱上,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三钢管柱上,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钢管柱上,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中间钢板上,第三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中间钢板上,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三钢管柱上,第二连接件、第一中间钢板及第三连接件组成一字型结构,且该一字型结构与第一连接件交叉分布。相邻第四连接钢管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及第二中间钢板,其中,第四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钢管柱上,第四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于第四钢管柱上,第五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钢管柱上,第五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中间钢板上,第六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中间钢板上,第六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于第四钢管柱上,第五连接件、第二中间钢板及第六连接件组成一字型结构,且该一字型结构与第四连接件交叉分布。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在具体操作时,取消常规联合构架两侧或者一侧的端部支撑,采用中间支撑构件以承接原有联合构架两侧或者一侧端部支撑的作用,以减少联合构架的占地面积,同时不增加构架的长度,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中间支撑构件中,顶部钢管柱的一端与第一钢管柱的顶部及第二钢管柱的顶部相连接,顶部钢管柱的另一端与第三钢管柱的顶部及第四钢管柱的顶部相连接,第二钢结构梁的端部与第一钢管柱的上端及第二钢管柱的上端相连接,第三钢结构梁的端部与第三钢管柱的上端及第四钢管柱的上端相连接,从而通过中间支撑构件将两侧的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与第二侧部支撑构件相连接,使得中间支撑构件、第一侧部支撑构件及第二侧部支撑构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提高整体构架的刚度及稳定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中间支撑构件1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中间支撑构件1的主视图。其中,1为中间支撑构件、2为第一钢管柱、3为第二钢管柱、4为第一连接钢管、5为第三钢管柱、6为第一连接件、7为第二连接件、8为第三连接件、9为第三连接钢管、10为第一中间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图2及图3,本技术所述的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包括中间支撑构件1、若干第一侧部支撑构件及若干第二侧部支撑构件,其中,各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中间支撑构件1及各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依次分布,其中,相邻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之间通过第一钢结构梁相连接,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与中间支撑构件1之间通过第二钢结构梁相连接,中间支撑构件1与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之间通过第三钢结构梁相连接,相邻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之间均通过第四钢结构梁相连接;中间支撑构件1包括第一钢管柱2、第二钢管柱3、第三钢管柱5、第四钢管柱及顶部钢管柱,其中,顶部钢管柱的一端与第一钢管柱2的顶部及第二钢管柱3的顶部相连接,顶部钢管柱的另一端与第三钢管柱5的顶部及第四钢管柱的顶部相连接;第二钢结构梁的端部与第一钢管柱2的上端及第二钢管柱3的上端相连接,第三钢结构梁的端部与第三钢管柱5的上端及第四钢管柱的上端相连接。第一钢管柱2与第二钢管柱3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钢管4,其中,各第一连接钢管4的一端与第一钢管柱2相连接,各第一连接钢管4的另一端与第二钢管柱3相连接;第三钢管柱5与第四钢管柱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钢管,其中,各第二连接钢管的一端与第三钢管柱5相连接,各第二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钢管柱相连接;各第一连接钢管4自上到下依次分布,各第二连接钢管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钢管柱2与第三钢管柱5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三连接钢管9,其中,各第三连接钢管9的一端与第一钢管柱2相连接,各第三连接钢管9的另一端与第三钢管柱5相连接,且各第三连接钢管9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二钢管柱3与第四钢管柱之间设置有若干第四连接钢管,其中,各第四连接钢管的一端与第二钢管柱3相连接,各第四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钢管柱相连接,且各第四连接钢管自上到下依次分布。相邻第三连接钢管9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第三连接件8及第一中间钢板10,其中,第一连接件6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钢管柱2上,第一连接件6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三钢管柱5上,第二连接件7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钢管柱2上,第二连接件7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中间钢板10上,第三连接件8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中间钢板10上,第三连接件8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三钢管柱5上,第二连接件7、第一中间钢板10及第三连接件8组成一字型结构,且该一字型结构与第一连接件6交叉分布。相邻第四连接钢管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及第二中间钢板,其中,第四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钢管柱3上,第四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于第四钢管柱上,第五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钢管柱3上,第五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支撑构件(1)、若干第一侧部支撑构件及若干第二侧部支撑构件,其中,各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中间支撑构件(1)及各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依次分布,其中,相邻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之间通过第一钢结构梁相连接,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与中间支撑构件(1)之间通过第二钢结构梁相连接,中间支撑构件(1)与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之间通过第三钢结构梁相连接,相邻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之间均通过第四钢结构梁相连接;中间支撑构件(1)包括第一钢管柱(2)、第二钢管柱(3)、第三钢管柱(5)、第四钢管柱及顶部钢管柱,其中,顶部钢管柱的一端与第一钢管柱(2)的顶部及第二钢管柱(3)的顶部相连接,顶部钢管柱的另一端与第三钢管柱(5)的顶部及第四钢管柱的顶部相连接;第二钢结构梁的端部与第一钢管柱(2)的上端及第二钢管柱(3)的上端相连接,第三钢结构梁的端部与第三钢管柱(5)的上端及第四钢管柱的上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支撑构件(1)、若干第一侧部支撑构件及若干第二侧部支撑构件,其中,各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中间支撑构件(1)及各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依次分布,其中,相邻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之间通过第一钢结构梁相连接,第一侧部支撑构件与中间支撑构件(1)之间通过第二钢结构梁相连接,中间支撑构件(1)与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之间通过第三钢结构梁相连接,相邻第二侧部支撑构件之间均通过第四钢结构梁相连接;中间支撑构件(1)包括第一钢管柱(2)、第二钢管柱(3)、第三钢管柱(5)、第四钢管柱及顶部钢管柱,其中,顶部钢管柱的一端与第一钢管柱(2)的顶部及第二钢管柱(3)的顶部相连接,顶部钢管柱的另一端与第三钢管柱(5)的顶部及第四钢管柱的顶部相连接;第二钢结构梁的端部与第一钢管柱(2)的上端及第二钢管柱(3)的上端相连接,第三钢结构梁的端部与第三钢管柱(5)的上端及第四钢管柱的上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钢管柱(2)与第二钢管柱(3)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钢管(4),其中,各第一连接钢管(4)的一端与第一钢管柱(2)相连接,各第一连接钢管(4)的另一端与第二钢管柱(3)相连接;第三钢管柱(5)与第四钢管柱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钢管,其中,各第二连接钢管的一端与第三钢管柱(5)相连接,各第二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钢管柱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第一连接钢管(4)自上到下依次分布,各第二连接钢管自上到下依次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户外联合构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钢管柱(2)与第三钢管柱(5)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虹陈伟陈全杰张功望李晓兵李晓婷姚新宇韩新玉张媛刘晓立强若辰张立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