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83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踏板、车轮、前叉架、坐垫板和操纵组件,所述操纵组件控制车轮的转动从而控制电动滑板车的行进速度和方向,所述踏板包括中间踏板部、前端壳体部和后端壳体部,所述中间踏板部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端壳体部和后端壳体部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前端壳体部、后端壳体部与中间踏板安装的相对距离来改变踏板的长度;所述坐垫板包括第一乘坐部、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前端部与前叉架连接,所述坐垫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端部和后端部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前端部、后端部与第一乘坐部安装的相对距离来改变坐垫板的长度;通过调节踏板和坐垫板的长度及宽度,以满足不同个体及数量的乘坐要求,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滑板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滑板车。
技术介绍
电动滑板车一般由前轮、后轮、踏板、电池、前叉架、坐垫板和操纵组件等组成。现有技术中,电动滑板车乘坐模式单一,即在电动滑板车制造完成后,踏板和坐垫板不能根据需要来进行调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动滑板车的适用范围。例如,个人由于体型的不同,以及乘坐人数不同时,其对踏板和坐垫板的尺寸要求也会有所不同,而现有的电动滑板车结构无法对其进行适应性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滑板车,以解决现有电动滑板车不能根据需要对踏板和坐垫板进行相应调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踏板、分别设置在踏板前后两端的两个可独立转动的车轮、前叉架和操纵组件,在前叉架上安装有供人乘坐的坐垫板,所述操纵组件控制车轮的转动从而控制电动滑板车的行进速度和方向,所述踏板包括中间踏板部、前端壳体部和后端壳体部,所述中间踏板部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端壳体部和后端壳体部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前端壳体部、后端壳体部与中间踏板安装的相对距离来改变踏板的长度;所述坐垫板包括第一乘坐部、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前端部与前叉架连接,所述坐垫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端部和后端部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前端部、后端部与第一乘坐部安装的相对距离来改变坐垫板的长度。所述前端壳体部上配套设置有适于容纳中间踏板部前端的前端滑移腔,所述后端壳体部上配套设置有适于容纳中间踏板部后端的后端滑移腔,所述中间踏板部前后两端分别可拆卸安装在前端滑移腔和后端滑移腔内。所述中间踏板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踏板拓宽部,所述中间踏板两侧分别配套设置有适于至少部分容纳踏板拓宽部的抽拉腔,所述中间踏板部的前后端两侧边缘与对应的前端滑移腔和后端滑移腔的左右内壁之间,分别具有供两个踏板拓宽部从中间踏板部抽出活动的容纳空间,所述踏板拓宽部可拆卸安装在滑移腔内。所述踏板拓宽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移部,在第一滑移部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弹性帽扣,配套的在滑移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锁紧孔,通过调节第一弹性帽扣滑移至容纳空间底部的不同第一锁紧孔内来改变踏板拓宽部的伸展宽度。所述中间踏板的两端底面设置有第一弹性帽扣,配套的在滑移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锁紧孔,通过调节第一弹性帽扣滑移至滑移腔底部的不同第一锁紧孔内来改变踏板的长度。所述前端部上配套设置有适于容纳第一乘坐部前端的前端安装腔,所述后端部上配套设置有适于容纳第一乘坐部后端的后端安装腔,所述第一乘坐部前后两端分别可拆卸安装在前端安装腔和后端安装腔内。所述第一乘坐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坐垫拓宽部,所述第一乘坐部两侧分别配套设置有适于至少部分容纳坐垫拓宽部的抽拉腔,所述第一乘坐部的前后端两侧边缘与对应的前端安装腔和后端安装腔的左右内壁之间,分别具有供两个坐垫拓宽部从第一乘坐部抽出活动的容纳空间,所述坐垫拓宽部可拆卸安装在安装腔内。所述坐垫拓宽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滑移部,在第二滑移部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弹性帽扣,配套的在滑移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锁紧孔,通过调节第二弹性帽扣滑移至容纳空间底部的不同第二锁紧孔内来改变坐垫拓宽部的伸展宽度。所述第一乘坐部的两端底面设置有第二弹性帽扣,配套的在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锁紧孔,通过调节第二弹性帽扣滑移至安装腔底部的不同第二锁紧孔内来改变第一乘坐部的长度所述后端部的端部连接有第二乘坐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踏板和坐垫板可调节长度及宽度,以满足不同个体及数量的乘坐要求,提高乘坐的舒适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实用性强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对现有电动滑板车进行改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踏板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图;图3为中间踏板部处于伸展时的结构图;图4为踏板拓宽部处于伸展时的结构图;图5为前端壳体部的主视图;图6为前端壳体的侧视图;图7为中间踏板的主视图;图8为中间踏板的后视图;图9为中间踏板的侧视图;图10为除去踏板拓宽部的中间踏板的侧视图;图11为踏板拓宽部的结构图;图12为坐垫板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图;图13为第一乘坐部处于伸展时的结构图;图14为坐垫拓宽部处于伸展时的结构图;图15为前端部的主视图;图16为前端部的侧视图;图17为第一乘坐部的主视图;图18为第一乘坐部的后视图;图19为第一乘坐部的侧视图;图20为坐垫拓宽部的结构图;图21为除去坐垫拓宽部的第一乘坐部的侧视图;图中:1中间踏板部,2车轮,3前叉架,4操纵组件,5第一乘坐部,6第二乘坐部,7前端部,8后端部,9前端壳体部,10后端壳体部,11踏板拓宽部,12滑移腔,13第一弹性帽扣,14第一滑移部,15抽拉腔,16坐垫拓宽部,17安装腔,18第二锁紧孔,19第二弹性帽扣,20第二滑移部,21第一锁紧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请参考图1,根据本技术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踏板、分别设置在踏板前后两端的两个可独立转动的车轮2、前叉架3和操纵组件4,在前叉架3上安装有供人乘坐的坐垫板,车轮2由电机驱动,电机可驱动两个车轮2中的其中一个,优选驱动后轮,通过操纵组件4控制车轮2的转动从而控制电动滑板车的行进速度和方向,例如,控制前轮实现转向,控制电机转速实现行进速度的调节。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11,踏板包括中间踏板部1、前端壳体部9和后端壳体部10,中间踏板部(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端壳体部9和后端壳体部10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前端壳体部9、后端壳体部10与中间踏板部1安装的相对距离来改变踏板的长度。具体来说,在前端壳体部9上配套设置有适于容纳中间踏板部1前端的前端滑移腔12,在后端壳体部10上配套设置有适于容纳中间踏板部1后端的后端滑移腔12,中间踏板部1前后两端分别可拆卸安装在前端滑移腔12和后端滑移腔12内。例如,在中间踏板部1的两端底面设置有第一弹性帽扣13,配套的在滑移腔1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孔21,多个第一锁紧孔21的沿中间踏板部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调节第一弹性帽扣13滑移至滑移腔12底部的不同第一锁紧孔21内来改变踏板的长度。例如,在调节中间踏板部1时,先抵压第一弹性帽扣13并使其脱离第一锁紧孔21内,然后移动中间踏板,使第一弹性帽扣13再移落至相应第一锁紧孔21内即可。为了实现踏板宽度调节,在中间踏板部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踏板拓宽部11,中间踏板部1两侧分别配套设置有适于至少部分容纳踏板拓宽部11的抽拉腔15,中间踏板部1的前后端两侧边缘与对应的前端滑移腔12和后端滑移腔12的左右内壁之间,分别具有供两个踏板拓宽部11从中间踏板部1抽出活动的容纳空间,踏板拓宽部11可拆卸安装在滑移腔12内。优选地,踏板拓宽部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移部14,在第一滑移部14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弹性帽扣13,配套的在滑移腔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锁紧孔21,通过调节第一弹性帽扣13滑移至容纳空间底部的不同第一锁紧孔21内来改变踏板拓宽部11的伸展宽度,该处第一弹性帽扣13与第一锁紧孔21的调节方式如前所述。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21,坐垫板包括第一乘坐部5、前端部7和后端部8,前端部7与前叉架3连接,后端部8的端部连接有第二乘坐部6,坐垫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端部7和后端部8可拆卸连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踏板、分别设置在踏板前后两端的两个可独立转动的车轮(2)、前叉架(3)和操纵组件(4),在前叉架(3)上安装有供人乘坐的坐垫板,所述操纵组件(4)控制车轮(2)的转动从而控制电动滑板车的行进速度和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包括中间踏板部(1)、前端壳体部(9)和后端壳体部(10),所述中间踏板部(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端壳体部(9)和后端壳体部(10)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前端壳体部(9)、后端壳体部(10)与中间踏板安装的相对距离来改变踏板的长度;所述坐垫板包括第一乘坐部(5)、前端部(7)和后端部(8),所述前端部(7)与前叉架(3)连接,所述坐垫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端部(7)和后端部(8)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前端部(7)、后端部(8)与第一乘坐部(5)安装的相对距离来改变坐垫板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踏板、分别设置在踏板前后两端的两个可独立转动的车轮(2)、前叉架(3)和操纵组件(4),在前叉架(3)上安装有供人乘坐的坐垫板,所述操纵组件(4)控制车轮(2)的转动从而控制电动滑板车的行进速度和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包括中间踏板部(1)、前端壳体部(9)和后端壳体部(10),所述中间踏板部(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端壳体部(9)和后端壳体部(10)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前端壳体部(9)、后端壳体部(10)与中间踏板安装的相对距离来改变踏板的长度;所述坐垫板包括第一乘坐部(5)、前端部(7)和后端部(8),所述前端部(7)与前叉架(3)连接,所述坐垫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端部(7)和后端部(8)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前端部(7)、后端部(8)与第一乘坐部(5)安装的相对距离来改变坐垫板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壳体部(9)上配套设置有适于容纳中间踏板部(1)前端的前端滑移腔(12),所述后端壳体部(10)上配套设置有适于容纳中间踏板部(1)后端的后端滑移腔(12),所述中间踏板部(1)前后两端分别可拆卸安装在前端滑移腔(12)和后端滑移腔(1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踏板部(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踏板拓宽部(11),所述中间踏板两侧分别配套设置有适于至少部分容纳踏板拓宽部(11)的抽拉腔(15),所述中间踏板部(1)的前后端两侧边缘与对应的前端滑移腔(12)和后端滑移腔(12)的左右内壁之间,分别具有供两个踏板拓宽部(11)从中间踏板部(1)抽出活动的容纳空间,所述踏板拓宽部(11)可拆卸安装在滑移腔(1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拓宽部(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移部(14),在第一滑移部(14)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弹性帽扣(13),配套的在滑移腔(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锁紧孔(21),通过调节第一弹性帽扣(13)滑移至容纳空间底部的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洋陈治灸陈治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