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运动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滑板车,包括:一个滑板面;控制机构,控制滑板车的速度与方向;从动机构,对称设置在滑板面底面的后端,控制机构包括重力传感器、一个微控制器与电机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型美观、滑行平稳、动力集中、性能稳定、效率高、滑行速度快、距离远,克服了滑板车难以携带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运动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滑板车。
技术介绍
滑板车作为一种极具娱乐性和代步工具的机械器械,深受年轻人的欢迎。传统滑电动滑板车是依靠手支架来把握滑板车的运动方向,体积偏大,携带不便。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046442.5公开的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一车体,一踏板、一转向立管、一车手把、一前轮,以及一后轮,该转向立管枢设于该踏板的前端,该车手把连接于该转向立管的顶端,该前轮可转动地设于该转向立管的底端,该后轮可转动地设于该踏板的后端;一驱动装置,具有一马达及一电池盒,该马达可选择地安装于该车体的前轮或后轮,该电池盒设于该车体且电性连接该马达;至少一应变规,可选择地贴设于该车体的转向立管或车手把,用以感测该转向立管或该车手把在受力时所产生的应变而产生一应变信号;以及一控制器,电性连接该马达、该电池盒,以及该应变规,用以接收该应变规的应变信号而控制该马达的动作。这种结构的操控性和便携性均不尽如人意。另一类传统电动滑板车采用独轮结构,提高了便携性,但操作上技术要求较高,主要局限于年轻人使用。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031839.1公开的一
种重力辅助驱动滑板车,由前踏板总成,后踏板总成以及杆件组成,前踏板总成设置有前车轮,后踏板总成设置有后车轮;杆件一端连接前踏板总成,杆件还通过滚轮组连接后踏板总成,杆件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齿条,在齿条与后轮轴之间设置有连接单项驱动离合机构的齿轮。这种结构使用难度高、对使用者的身体协调能力有较高要求,难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故,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进行研究,以提供一种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避免电动滑板车体积过大、使用难度高的问题,极大得提高了电动滑板车的智能化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时尚动感、便携实用的滑板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滑板车,包括:滑板面;电池;控制机构,控制滑板车的速度与方向;从动机构,设置在滑板面底面的后端。优选地,滑板面下设置四个电机轮,四个支点可以提高滑板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优选地,滑板面设置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每个角上设置有电机轮或万向轮,由于不再具有控向把手等辅助部件,滑板车轻巧便携。优选地,控制机构包括重力传感器、微控制器与电机轮。重力感应器接收重力改变信号并将这一信号传递给微控制器。优选地,重力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电信号连接。微控制器接收来自重力感应
器的信号,并作出指令。优选地,微控制器与电机轮电信号连接。微控制器做出指令,电机轮操作该指令。优选地,重力传感器设置有四个,并对称分布在滑板面下方,有利于更好的感受重力的变化。优选地,从动机构为万向轮,包括安装座、固定架和轮子,安装座固定在滑板面底部,固定架在竖直方向上通过一中心窝钉可转动地安装在脚轮固定架的底部。优选地,轮子通过一螺杆与固定架连接,螺杆上设有至少一个卡位件。卡位件使轮子更紧密得安装在固定架上,有利于消除噪音。优选地,滑板面尾部设有手提部件,提高了滑板车的便携性与实用性。优选地,滑板面包括脚踏面与边翼,边翼向下弯曲,防止雨天滑行时泥沙飞溅到使用者衣着上。优选地,还包括一底板,底板与滑板面底面连接,保护了电池与微控制器不受雨水或水坑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克服了滑板车难以携带的困难,大大提高了滑板车的便携性并进一步扩大了滑板车的使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使用舒适性;(2)本技术体积小巧,外型美观、滑行平稳、动力集中、性能稳定、效率高、滑行速度快、距离远;(3)本技术滑板面一体形成,结构牢固、结实耐用、不易损坏、寿命长;(4)本技术既可用于健身娱乐又可以在娱乐中达到代步的目的,适用范围广,且在现有的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下易于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滑板车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滑板车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布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滑板车的去底板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机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万向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螺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衬环部件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驱动机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6-加强筋;202-车轮;203-电机;204-重力传感器;205-微控制器;206-电池;207-安装槽;208-安装紧固件;209-螺孔;211-中央轴杆;212-电机轮;213-轴承;214-外轮;301-安装座;302-固定架;303-轮子;304-中心窝钉;305-螺杆;306-卡位件;307-螺头;308-杆部;309-螺纹部;310-圆孔;311-卡位槽;314-万向轮;40-滑板面;402-手提部件;403-脚踏面;404-边翼;405-衬环;406-凹槽;501-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滑板车,包括:一个滑板面40;底板501;电池206;控制机构;两个电机轮212,对称设置在滑板面40底面的前端;两个万向轮314,对称设置在滑板面40底面的后端。控制机构包括微控制器205与四个重力传感器204,重力传感器204与微控制器205电信号连接,同时,微控制器205与电机轮212电信号连接,四个重力传感器204以矩形或等腰梯形分布在滑板面40下方。滑板面40底层设有安装槽207,安装槽207与重力传感器204尺寸相互匹配,重力传感器204设置在安装槽207内。为了更好地感受来自人体施加的重力,设在滑板面40前部的两个重力传感器204所连成的直线与设在滑板面40后端的两个重力传感器204所连成的直线相互平行并且设在滑板面40左边的两个重力传感器204所连成的直线与设在滑板面40右部的两个重力传感器204所连成的直线长度相等,以此来提高接受信号的准确性。此外,参照人体工程学并为了使用的舒适性,滑板面的宽度设计成一个普通成年人的肩宽,四个重力传感器204设置在双脚前脚掌与脚后跟位置。滑板面40在整个滑板车中需保证防滑、便携与护膝的效果。滑板面40包括脚踏面403与边翼404,脚踏面403与边翼404为金属材料一体式结构。为
了使滑板车能方便提携,参见图1,滑板面40边缘设有手提部件402,并且手提部件402边缘有橡胶结构的衬环405,防止金属边缘划伤使用者的手,提高携带安全性与舒适性;参见图8,为防止衬环405掉落遗失,衬环405外环面设有凹槽406,提高衬环405与手提部件402的接触紧密度;进一步地,边翼404相对于脚踏面403向下弯曲,防止泥、水飞溅;并且为提高滑板面40结构牢固度,滑板面40底面设加强筋106;同时,滑板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面(40);电池(206);控制机构,控制滑板车的速度与方向;从动机构,设置在滑板面(40)底面的后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重力传感器(204)、微控制器(205)与电机轮(2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面(40);电池(206);控制机构,控制滑板车的速度与方向;从动机构,设置在滑板面(40)底面的后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重力传感器(204)、微控制器(205)与电机轮(2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传感器(204)与微控制器(205)电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微控制器(205)与电机轮(212)电信号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重力传感器(204)设置有四个,并对称分布在滑板面(40)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机构为万向轮(314),包括安装座(301)、固定架(302)和轮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恩广,
申请(专利权)人:程恩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