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覆剂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2444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被覆剂生产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及设置在装置外壳内部的反应釜筒体,所述反应釜筒体呈侧放的圆柱形设置、且其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搅拌装置,所述旋转搅拌装置由转动轴杆,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轴杆上的螺旋搅拌桨叶组成,所述转动轴杆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筒体的前底面轴承连接、且其的另一端贯穿反应釜筒体的后底面连接电机;该装置的反应釜设置为侧放的圆柱筒体,配合横向设置在反应釜筒体内的旋转搅拌装置,生产时转动轴杆带动螺旋搅拌桨叶旋转,能够带动原料、产品产生横向的流动,流体沿螺旋面形成轴向的循环,减少其在反应釜底部积聚的情况,同时,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柱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而且还能加强装置的整体稳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被覆剂生产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被覆剂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被覆剂是工业生产中常用到的一种添加剂,被覆剂主要原料为金刚砂、成膜辅助剂和水,成品为白色稠密膏体。而目前生产被覆剂的设备的反应釜外观大体上为圆柱体,由一根的搅拌轴带动底部的三片搅拌桨进行搅拌,搅拌桨与竖直方向呈45°夹角,设备底部接近锥型,方便产品生产完成后出料。生产时启动搅拌桨使反应釜内物料充分混合反应。但是,传统的生产设计的反应釜存在着一下的缺点:在被覆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金刚砂密度大,在反应釜中搅拌反应时容易在底部积聚,得到的产品往往均匀度不足,即反应釜底部的产品金刚砂含量高、密度大,反应釜顶部的产品金刚砂含量低、密度小。要确保均匀度,则需要长时间的搅拌,这又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而且这种情况下生产得到的被覆剂,合格率仅80%,不合格品需要返工,造成人力等各种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被覆剂生产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被覆剂生产装置,包括呈长方体形状设置的装置外壳,及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内部的、与装置外壳相互固定的反应釜筒体,所述反应釜筒体呈侧放的圆柱形设置、且其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搅拌装置,所述旋转搅拌装置由转动轴杆,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轴杆上的螺旋搅拌桨叶组成,所述转动轴杆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筒体的前底面轴承连接、且其的另一端贯穿反应釜筒体的后底面连接电机,所述螺旋搅拌桨叶固定在所述转动轴杆的外表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反应釜筒体的顶部设置有入料口、且其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入料口与反应釜筒体相连通,所述出料口同样与反应釜筒体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入料口上方设置有与入料口相对应的入料口上盖,所述入料口上盖的一侧边与所述反应釜筒体活动连接、且其的顶面上设置有与入料口上盖固定的上盖把手,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口开关阀。作为优选,所述装置外框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同时与装置外框和反应釜筒体相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柱设置有一个以上、且等距排列在所述装置外框的左侧。作为优选,所述装置外框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分别与装置外框以及反应釜筒体相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柱同样设置有一个以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一相互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的反应釜设置为侧放的圆柱筒体,配合横向设置在反应釜筒体内的旋转搅拌装置,生产时转动轴杆带动螺旋搅拌桨叶旋转,能够带动原料、产品产生横向的流动,流体沿螺旋面形成轴向的循环,减少其在反应釜底部积聚的情况,同时,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柱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而且还能加强装置的整体稳固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打开入料口上盖时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透视图;图4为图3中旋转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轴承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被覆剂生产装置,包括呈长方体形状设置的装置外壳1,及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1内部的、与装置外壳1相互固定的反应釜筒体2,所述反应釜筒体2呈侧放的圆柱形设置、且其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搅拌装置3,相比于传统的竖向反应釜具有减少反应原料堆积在底部的几率,所述旋转搅拌装置3由转动轴杆31,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轴杆31上的螺旋搅拌桨叶32组成,所述转动轴杆31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筒体2的前底面轴承连接、且其的另一端贯穿反应釜筒体2的后底面连接电机,有利于外部电机带动转动轴杆31转动,所述螺旋搅拌桨叶3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转动轴杆31的外表面上,用于对反应原料进行搅拌;所述反应釜筒体2的顶部设置有入料口21、且其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出料口22,所述入料口21与反应釜筒2体相连通,所述出料口22同样与反应釜筒体2相连通,有利于进行反应原料的加入以及混合成料的出料;所述入料口21上方设置有与入料口21相对应的入料口上盖211,所述入料口上盖211的一侧边与所述反应釜筒体2通过铰接的方式进行活动连接、且其的顶面上设置有与入料口上盖211通过焊接固定的上盖把手212,有利于在加入原料后盖上防止搅拌导致原料溢出,所述出料口22上设置有出料口开关阀221,有利于控制出料;所述装置外框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11,所述第一支撑柱11同时与装置外框1和反应釜筒体2通过焊接的方式相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柱11设置有一个以上、且等距排列在所述装置外框1的左侧;所述装置外框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柱12,所述第二支撑柱12分别与装置外框1以及反应釜筒体2通过焊接的方式相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柱12同样设置有一个以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1一一相互对应,而且相互配合,不仅起到了支撑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增加生产装置的机械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反应釜筒体2长4米、直径2米,旋转搅拌装置3的搅拌直径为1.8米,螺旋搅拌桨叶32离反应釜筒体2壁距离0.1米,生产时按顺序加入反应原料,启动搅拌釜,搅拌循环2小时即可得到搅拌均匀的产品。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上盖把手212可翻开入料口上盖211,进行反应原料的加入,然后盖上入料口上盖211,外部电机带动转动轴杆31转动,所述转动轴杆31带动螺旋搅拌桨叶32进行旋转,能够带动原料、产品产生横向的流动,流体沿螺旋面形成轴向的循环,减少其在反应釜底部积聚的情况,最后打开出料口开关阀221,可从出料口22进行出料处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的反应釜设置为侧放的圆柱筒体,配合横向设置在反应釜筒体内的旋转搅拌装置,生产时转动轴杆带动螺旋搅拌桨叶旋转,能够带动原料、产品产生横向的流动,流体沿螺旋面形成轴向的循环,减少其在反应釜底部积聚的情况,同时,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柱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而且还能加强装置的整体稳固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被覆剂生产装置,包括呈长方体形状设置的装置外壳,及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内部的、与装置外壳相互固定的反应釜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筒体呈侧放的圆柱形设置、且其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搅拌装置,所述旋转搅拌装置由转动轴杆,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轴杆上的螺旋搅拌桨叶组成,所述转动轴杆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筒体的前底面轴承连接、且其的另一端贯穿反应釜筒体的后底面连接电机,所述螺旋搅拌桨叶固定在所述转动轴杆的外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覆剂生产装置,包括呈长方体形状设置的装置外壳,及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内部的、与装置外壳相互固定的反应釜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筒体呈侧放的圆柱形设置、且其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搅拌装置,所述旋转搅拌装置由转动轴杆,及设置在所述转动轴杆上的螺旋搅拌桨叶组成,所述转动轴杆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筒体的前底面轴承连接、且其的另一端贯穿反应釜筒体的后底面连接电机,所述螺旋搅拌桨叶固定在所述转动轴杆的外表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覆剂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筒体的顶部设置有入料口、且其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入料口与反应釜筒体相连通,所述出料口同样与反应釜筒体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被覆剂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上方设置有与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森罗国强张伟前黄金强黎新浩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洛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