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忠亮专利>正文

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185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装置,特别公开了一种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该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包括轴以及轴外的轴承、端盖,轴和端盖之间为轴套,轴承和端盖之间有内环空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环空间内设有一固定在轴上、内大外小带锥度的挡导油环,在与挡导油环相对应的轴承端盖内壁位置处挖有由阶梯河床与分流围堰组成的分流槽;分流槽连通通向箱体的泄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开放式节能型密封技术的原理与构造采用了“分洪内排”式的治水理念,具有安全性、经济性、节能性与防反渗漏性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二)
技术介绍
从广义讲渗漏分运转渗漏与静止渗漏,而运转渗漏又具体分为有压渗漏与无压渗漏两种。在过去乃至现在,绝大部分实施的密封技 术都未能精确地对两者进行区隔。以抽油机变速箱为例,它在运行中 的渗漏属无压渗漏,却过量地用上了有压渗漏才对口的密封技术(橡 胶密封技术、毛毡挤压技术、机械密封技术、弹条膨胀密封技术)。 它们虽然像汽车刹车片那样挤压与紧绷在转动轴上,但由于变速箱在 转动时产生的高负荷摆动,使得这些密封材料不能很好地随高就低的 一起摆,而引发渗、漏乃至流油的情况。这就像人的糖尿病初期,需 普通的降糖片却过量的使用了胰岛素,花费极高,效果却很差。(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全、节能的 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从源头上根治变速箱渗漏油问题。 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包括轴以及轴外的轴承、端盖,轴和 端盖之间为轴套,轴承和端盖之间有内环空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 述内环空间内设有一固定在轴上、内大外小带锥度的挡导油环,在与 挡导油环相对应的轴承端盖内壁位置处挖有由阶梯河床与分流围堰 组成的分流槽;分流槽连通通向箱体的泄流孔。本技术的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所述轴套与端盖连接处的表 面开有均匀分布的阻断槽。所述端盖的外表面设有探进端盖内的挡导油环,挡导油环固定在 轴上;挡导油环的下部开有泄流槽。可以避免雨水渗进油箱内。本技术通过多年的潜心探讨与模拟试验,使专利技术人最终悟出了其实象变速箱这样的大中型设备是完全可以采用非紧绷、挤压与摩 擦的"另类"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研发的开放式节能型密封技术以及该技 术在三台不同结构与型号的变速箱上分别连续使用90天的效果看, 对无压渗漏有了最具开创性的认知与相配套密封技术的突破性攻关。本技术的开放式节能型密封技术的原理与构造就采用了 "分 洪内排"式的治水理念,并取得了成功。本技术具有安全性、经济性、节能性与防反渗漏性一安全性,即它的永久性。在机油浸泡的环境,挡油环与端盖上 的分流槽这样的普通材料不会因为腐蚀而烂掉。在正常情况下,它的 使用寿命保守估计为十年。二经济性,象挡油盘用普通的钢材铝材或铸铁材料在车床稍作加 工即可。分洪槽用现成的轴承端盖略加改进而成。三节能性,旧的密封技术使用多种材料会对转轴进行紧绷、挤压 与摩擦,那犹如每台变速箱装了四副刹车片,它人为的消耗了我们的 电能。而本产品具有开放性、非接触特点。四防反渗漏性,当确定变速箱为无压渗漏时,我们吃惊地发现, 造成机油变质的根源也在这里。风和日丽的时间段,它是往外漏油的, 但在狂风暴雨的时间段,它会一股脑地由外往里渗漏混浊雨水的。而 以往的结论是既然往外渗、漏油,那雨水就不应该进到里面去,其实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而其实反渗漏密封技术并不复杂,我们既可以借 用里面的挡油环与分洪槽技术,又可以把轴套阻断槽由里往外开出 来。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歩的说明。 图1为原变速箱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图2两种的结构上不难看出,这是两种理念指导下的两 种密封技术图l为防洪筑坝,橡胶、油封13、毛毡12挤压 一块上, 结果是坝高"水"更高,最终"水"漫漫而溢了出来。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轴1以及轴l外的轴承2、端盖3,轴l和端盖3之间为轴套4,轴承2和端盖3 之间有内环空间5,所述内环空间5内设有一固定在轴1上、内大外 小带锥度的挡导油环6,在与挡导油环6相对应的轴承端盖3内壁位 置处挖有由阶梯河床7与分流围堰8组成的分流槽;分流槽连通通向 箱体的泄流孔9;轴套4与端盖3连接处的表面开有均匀分布的阻断 槽10。端盖3的外表面设有探进端盖3内的挡导油环6,挡导油环6 固定在轴1上;挡导油环6的下部开有泄流槽11。挡导油环6、轴套 阻断槽10是跟轴1同步转动的,由阶梯河床7与分流围堰8组成的 分流槽与轴承端盖3是一体的是固定不转动的。转动体与固定体有一 个合理的尺寸间隙,让两者在变速箱转动时即密切配合又互不接触。 润滑轴承后的机油通过转动的离心力会飞溅成抛物线状态,经过挡导 油环6的阻挡与导流加上分流槽的配合,阻断槽10的再拦截,机油 会完全跌落到底部回流箱体的。从实际运转效果看也的确与我们设计 思路相吻合,90多天的运行,外表无渗漏痕迹。本产品会在两种情况下渗漏 一是回流孔不畅通或堵塞;二是轴 承严重损坏后撞乱为挡导油环6、分流槽配置的合理间隙。这也就带 来了该设备的指标意义 一旦漏油那就该疏通回流孔了或该大修保养 了。权利要求1.一种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包括轴(1)以及轴(1)外的轴承(2)、端盖(3),轴(1)和端盖(3)之间为轴套(4),轴承(2)和端盖(3)之间有内环空间(5),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空间(5)内设有一固定在轴(1)上、内大外小带锥度的挡导油环(6),在与挡导油环(6)相对应的轴承端盖(3)内壁位置处挖有由阶梯河床(7)与分流围堰(8)组成的分流槽;分流槽连通通向箱体的泄流孔(9)。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轴套(4)与端盖(3)连接处的表面开有均匀分布的阻断槽(10)。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3)的外表面设有探进端盖(3)内的挡导油环(6), 挡导油环(6)固定在轴(1)上;挡导油环(6)的下部开有泄流 槽(1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装置,特别公开了一种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该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包括轴以及轴外的轴承、端盖,轴和端盖之间为轴套,轴承和端盖之间有内环空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环空间内设有一固定在轴上、内大外小带锥度的挡导油环,在与挡导油环相对应的轴承端盖内壁位置处挖有由阶梯河床与分流围堰组成的分流槽;分流槽连通通向箱体的泄流孔。本技术的开放式节能型密封技术的原理与构造采用了“分洪内排”式的治水理念,具有安全性、经济性、节能性与防反渗漏性的优点。文档编号F16J15/16GK201041232SQ20072002151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昝海峰, 李金宝, 武忠亮, 武振海, 王甲明, 程胜利, 马传斌, 高法勇 申请人:武忠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包括轴(1)以及轴(1)外的轴承(2)、端盖(3),轴(1)和端盖(3)之间为轴套(4),轴承(2)和端盖(3)之间有内环空间(5),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空间(5)内设有一固定在轴(1)上、内大外小带锥度的挡导油环(6),在与挡导油环(6)相对应的轴承端盖(3)内壁位置处挖有由阶梯河床(7)与分流围堰(8)组成的分流槽;分流槽连通通向箱体的泄流孔(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忠亮高法勇李金宝昝海峰程胜利王甲明马传斌武振海
申请(专利权)人:武忠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