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1516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性聚氨酯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合成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蓖麻油在95‑10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将溶于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催化剂辛酸亚锡加入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中;加入三乙胺,降至室温;加入乙二胺溶液,得到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最大程度的避免了聚氨酯生产中有机溶剂的释放,制备过程绿色环保。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改性水性聚氨酯膜,机械性能改善明显。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改性水性聚氨酯基体接入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后,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性聚氨酯制备
,涉及一种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规的食品包装用膜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制备反应的顺利进行,常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来控制反应体系的粘度,而挥发性的有机溶剂会造成一定范围上的环境问题,所以目前食品包装用膜的研发方向已逐渐趋向于绿色无污染的水性聚氨酯(WPU),但水性聚氨酯由于亲水基团的存在,导致其机械性能与耐热性较差。另外,常规的食品包装用膜的生产原料多来源于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但目前的环保政策及消费观念都倾向于更环保的产品,因此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资源(植物油基多元醇)成为了现在研究的重点。蓖麻油(CO)作为一种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其分子支链上含有3个羟基(-OH)官能团,可以很好与异氰酸酯基团(-NCO)反应,形成较高程度的交联架构,确保材料本身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另外蓖麻油作为在全球十大油料作物之一,种植区域面积广,生产量丰富,是一种可长期利用的生产原料。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高杨氏模量,高纵横比,低密度,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等优点,是各种聚合物材料的理想增强填料,但纯的纳米纤维素表面富含羟基基团,致使包装膜的耐水性较差。针对以上研究,本专利技术将纳米纤维素表面羟基氧化获得羧基,减少羟基数目,同时产生的羧基部分与异氰酸酯基团结合(化学键作用),部分与聚氨酯基质间产生氢键(物理键作用),达到化学键与物理键协同作用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水性聚氨酯膜的机械性能与耐热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针对现在水性聚氨酯机械性能与耐热性方面的不足提出改善,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生产有机溶剂排放的污染问题以及纯纳米纤维素材料本身的缺陷,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产品可充分达到食品包装膜的性能指标。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合成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将微晶纤维素在50-60℃下真空干燥,然后将微晶纤维素、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溴化钠、次氯酸钠(质量分数10-20%)溶液按照1:0.025:0.25:100-200(g/g/g/mL)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在20-30℃下以500-600转/分下搅拌反应,反应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在10.5-11.5之间,至pH的值不再变化即终止反应(通过pH计来监测反应),将制得的混合液在12000-13000转/分下采用乙醇离心洗涤2-3次,再经60-70℃的烘箱干燥24-36小时即可得到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第二步: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蓖麻油在95-10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25小时后,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再加入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通入保护气氮气,升温至80~85℃,在550~650转/分下搅拌反应2-3小时,即可得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所述的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相对于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质量分数为0.125-1.000%。所述的原料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多元醇蓖麻油的摩尔比为1.2~1.7。第三步:将溶于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催化剂辛酸亚锡加入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中,保持稳定77~88℃,以500-600转/分下搅拌反应5-6小时,加入丙酮控制体系的粘度;所述的N,N二甲基吡咯烷酮、2,2-二羟甲基丙酸、三乙胺、辛酸亚锡摩尔比为3:2:2:0.25。第四步:待第三步得到的反应体系降温至35-40℃,加入三乙胺,保温搅拌50~60分钟,待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第五步:将乙二胺加入其自身重量120-13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乙二胺溶液;第六步:将第四步的体系在反应釜中冷却至12~16℃,加入第五步的乙二胺溶液,以1900-1950转/分剪切乳化25-35分钟,得到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所述的蓖麻油,第一步中的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均为天然可再生资源,其中所述的蓖麻油羟值为160~165mgKOH/g,平均官能度为2.5~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制备改性水性聚氨酯以来源广泛,绿色可再生的植物油为原料,可生物降解的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为改性剂,最大程度的避免了聚氨酯生产中有机溶剂的释放,制备过程绿色环保。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改性水性聚氨酯膜,机械性能改善明显。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改性水性聚氨酯基体接入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后,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实施例,该领域专业人员对本专利技术技术专利所做的改变,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NCO含量按照HG/T2409-1992标准进行检测;羟值按照ASTMD4247-99标准进行检测;拉伸强度测试标准按照GB/T1040-1992标准进行检测。实施例1一种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的合成:将微晶纤维素在50℃下真空干燥,然后将微晶纤维素、TEMPO、溴化钠、次氯酸钠溶液(质量分数10%)按照1:0.025:0.25:100(g/g/g/mL)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在20℃下以500转/分下搅拌反应,反应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在10.5,至pH的值不再变化即终止反应(通过pH计来监测反应),将制得的混合液在12000转/分下离心洗涤3次,再经60℃的烘箱干燥24小时即可得到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2)将38.92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7.88g蓖麻油在10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后,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再加入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0.125%(相对于预聚体体系的质量分数),通入保护气氮气,升温至77℃,在550转/分下搅拌反应2小时,即可得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3)至水性聚氨酯预聚体中-NCO官能团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时,-NCO%为20.9%,溶于8.4g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扩链剂5.4g2,2-二羟甲基丙酸、催化剂1.35g辛酸亚锡加入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中,以500转/分下搅拌反应5小时,加入80mL丙酮控制体系的粘度;(4)待步骤(3)中体系降温至35℃,加入4.35g三乙胺,保温搅拌50分钟,待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5)将上述乙二胺加入到重量12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乙二胺溶液;(6)将步骤(4)中的体系在反应釜中冷却至12℃,加入乙二胺溶液,以1900转/分剪切乳化25分钟,得到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实施例2一种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的合成:将微晶纤维素在50℃下真空干燥,然后将微晶纤维素、TEMPO、溴化钠、次氯酸钠溶液(质量分数15%)按照1:0.025::0.25:100(g/g/g/mL)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在20℃下以550转/分下搅拌反应,反应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在11.0,至pH的值不再变化即终止反应(通过pH计来监测反应),将制得的混合液在12000转/分下离心洗涤3次,再经60℃的烘箱干燥30小时即可得到羧基化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第一步:合成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首先将微晶纤维素真空干燥,再将微晶纤维素、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溴化钠加入次氯酸钠溶液中,其中,次氯酸钠溶液质量分数10‑20%;20‑30℃下搅拌反应,反应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在10.5‑11.5之间,至pH的值不再变化时终止反应,反应后的混合液离心、乙醇洗涤后,烘箱干燥得到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所述的微晶纤维素、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溴化钠质量比为1:0.025:0.25,每1g微晶纤维素对应加入100‑200mL的次氯酸钠溶液;第二步: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蓖麻油干燥后,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再加入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通入保护气氮气,升温至80~85℃下搅拌反应,得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所述的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相对于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质量分数为0.125‑1.000%;所述的原料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多元醇蓖麻油的摩尔比为1.2~1.7;第三步:先将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催化剂辛酸亚锡溶于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中,再将其加入第二步制备得到的水性聚氨酯预聚体中,在77~88℃温度下反应5‑6小时,反应过程中加入丙酮控制体系的粘度;第四步:待第三步得到的反应体系降温至35‑40℃,加入三乙胺,保温搅拌50~60分钟,待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第五步:将乙二胺加入其自身重量120‑13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乙二胺溶液;第六步:将第四步的体系在反应釜中冷却至12~16℃,加入第五步的乙二胺溶液,以1900‑1950转/分剪切乳化25‑35分钟,得到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第一步:合成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首先将微晶纤维素真空干燥,再将微晶纤维素、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溴化钠加入次氯酸钠溶液中,其中,次氯酸钠溶液质量分数10-20%;20-30℃下搅拌反应,反应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在10.5-11.5之间,至pH的值不再变化时终止反应,反应后的混合液离心、乙醇洗涤后,烘箱干燥得到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所述的微晶纤维素、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溴化钠质量比为1:0.025:0.25,每1g微晶纤维素对应加入100-200mL的次氯酸钠溶液;第二步: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蓖麻油干燥后,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再加入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通入保护气氮气,升温至80~85℃下搅拌反应,得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所述的羧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相对于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质量分数为0.125-1.000%;所述的原料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多元醇蓖麻油的摩尔比为1.2~1.7;第三步:先将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催化剂辛酸亚锡溶于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中,再将其加入第二步制备得到的水性聚氨酯预聚体中,在77~88℃温度下反应5-6小时,反应过程中加入丙酮控制体系的粘度;第四步:待第三步得到的反应体系降温至35-40℃,加入三乙胺,保温搅拌50~60分钟,待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第五步:将乙二胺加入其自身重量120-13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乙二胺溶液;第六步:将第四步的体系在反应釜中冷却至12~16℃,加入第五步的乙二胺溶液,以1900-1950转/分剪切乳化25-35分钟,得到羧基化纳米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萍波陆亚东范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