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进泳专利>正文

齿轮箱油封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833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一种齿轮箱油封改进结构,其于机壳体底侧轴承孔座周缘套设一具适当高度的油封夹套,且于油封夹套与机壳体之间垫以一同形的油封垫片,使机壳体内空间与上轴承、下轴承形成一隔离,可有效避免润滑油由轴承孔座经上轴承、下轴承向下渗漏,而其于油封夹套顶侧可套设一夹套盖,以有效封隔油封夹套本身与支轴间的缝隙,以避免润滑油因晃动而超过油封夹套的高度时产生渗漏,以达到有效保存润滑油,以防止渗漏。(*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齿轮箱的油封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组装便利且可确实防止机壳体内的润滑油向下渗泄的油封结构。一般自转式齿轮箱整体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卷布机齿轮箱结构,其主要是于齿轮箱的机壳体1中央重心处底侧设有一底撑座2,由该底撑座2上以一支轴21向上凸伸于机壳1内,并于该支轴21上固设一主动伞齿轮23,通过一被动伞齿轮24与主动伞齿轮23衔接,并将动力可横向传递至机壳体1内的塔齿轮组14、变速齿轮组15等,以达到不同的动力输出,然而,由于巨大动力的传递,造成主动伞齿轮23、被动伞齿轮24间处于高扭力、重负荷的摩擦状态,因此于主动伞齿轮23、被动伞齿轮24间必须保持极佳的润滑状态,才能有效避免主动伞齿轮23、被动伞齿轮23间过度摩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常见的上述自转式(如卷布机用)齿轮箱的结构,有如图7所示,其是于机壳体1底侧设有一轴承孔座,该轴承孔座内、外分设有上轴承12、下轴承13,用以减少机壳体1本身旋转时的摩擦,而机壳体1于容置主动伞齿轮23、被动伞齿轮24的齿轮室内容置有一定数量的润滑油5,可以提供该主动伞齿轮23、被动伞齿轮24所需的润滑,其主要是于前述上轴承12、下轴承13之间设置一油封4,以阻隔润滑油5由轴承孔座周侧与上轴承12、下轴承13间的缝隙渗出;然而,由于上述该环形油封4是套设于底撑座2的支轴21周侧与上轴承12、下轴承13间,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其环形油封4随着不断摩擦而极易有破损,造成润滑油5外渗,且上轴承12、下轴承13本身有较大的间隙,难以有效防止润滑油5的向下渗漏,此是其使用上的严重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化、防止润滑油外泄的齿轮箱油封改进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主要由机壳体、底撑座及油封夹套等所组成。其于机壳体底侧轴承孔座周缘套设一具适当高度的油封夹套,且于油封夹套与机壳体之间垫以一同形的油封垫片,使机壳体内空间与上轴承、下轴承形成一隔离,可有效避免润滑油由轴承孔座经上轴承、下轴承向下渗漏。本技术的此种齿轮箱油封改进结构,其于油封夹套顶侧可套设一夹套盖,以有效封隔油封夹套本身与支轴间的缝隙,以避免润滑油因晃动而超过油封夹套的高度时,产生渗漏。至于本技术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图1是一般自转式齿轮箱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齿轮箱整体组合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于齿轮箱转动时的储油分布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形态齿轮箱的实施例图;图7是常见自转式齿轮箱的油封结构说明图。结合附图,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及图7所示,其是一般自转式齿轮箱整体结构及常见自转式齿轮箱的油封结构,其二者的构成以及图7结构的缺点,已如前所述,此处不再重复叙述。图2是本技术齿轮箱整体组合剖面示意图,由其参照图3、图4的分解结构及组合剖面示意图,由该三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技术主要包括机壳体1、底撑座2及油封夹套3等部分,其中机壳体1底部预设有一轴承孔座11,轴孔座11周侧设有多个螺孔111,轴承孔座11内可供容置一上轴承12与一下轴承13,底撑座2的中央设有一支轴21,支轴21外旁周缘设有一环槽27,可供嵌设一防尘套环271,支轴21周侧表面设有外螺纹213及一沿轴向延伸的键槽211,以供嵌置一键212,支轴21外周上方可设一内轴套22,以供顶持一主动伞齿轮23,该主动伞齿轮23中央贯孔表面设有一键槽231,以供前述键212嵌卡而与支轴21形成同步连动的结合方式,而该主动伞齿轮23则与一被动伞齿轮24啮合,通过该被动伞齿轮24以横向传递动力,而主动伞齿轮23上方则可套设一上轴套25,最后再以一螺帽26螺合于支轴21的外螺纹213,使主动伞齿轮23得以稳固定位结合于支轴21上,油封夹套3呈一皿状,其中央设有一具适当高度的延伸管33,而油封夹套3的底侧设有一同形状的油封垫片31,而延伸管33顶端若设一夹套盖32盖合,可增加阻隔延伸管顶侧与支轴间的空隙,以避免搬运倒吊时泄油(一般正常若无倒吊搬运情况,并不需增设此夹套盖32)。当组合时,底撑座2的支轴21是贯穿机壳体1的轴承孔座11向上延伸,而支轴21上固设的内轴套22、主动伞齿轮23、被动伞齿轮24、上轴套25及螺帽26等则恰可容置于机壳体1内,而嵌设于环槽27上的防尘套环271顶侧也凸伸于机壳体1底面预设的环槽内,以隔绝灰尘等物进入,又油封夹套3底侧套合一油封垫片31后,可以多个螺栓34贯穿油封夹套3螺入机壳体1的螺孔111,使油封夹套3稳固结合于轴承孔座11周缘并套合于支轴21外,并由油封垫片31的设置,可使机壳体1内部的空间与支轴21、内轴套22、上轴承12及下轴承13等形成有效隔离,而夹套盖32则可盖合于油封夹套3的延伸管33顶侧,以阻隔延伸管33顶侧与支轴21间的空隙。图5是本技术于齿轮箱转动时的储油分布示意图,由该图示可知当机壳体1于静止状态时,润滑油5表面高度使其低于油封夹套3的延伸管33,使其不致由该处外泄,而若机壳体1受外力作用而产生转动时,其内的润滑油5受离心力的作用会产生向周侧扩散的情形,使润滑油5会仅贴合于机壳体1内壁面(不致有外泄),仅于机壳体1由转动状态停止时,润滑油5的表面会产生晃动,而有可能会超过延伸管33的高度,此时夹套盖32可发挥适时的阻隔作用,以有效防止润滑油5向下渗漏。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形态齿轮箱的实施例图,图示中的主动伞齿轮23是与前述实施例反向设置,但仍保持与被动伞齿轮24啮合的状态,此时,主动伞齿轮23于底侧周缘向下设置一凸出的环缘232,且环缘232的内径大于延伸管33的外径(此环缘232也可设成凹入状,以避免油膜延主动伞齿轮23周缘渗入延伸管33内),使该环缘232于组合后的定位时,恰可遮覆于油封夹套3的延伸管33顶侧周缘外侧,如此可产生一适当的阻隔,进而可视情形取消夹套盖32的设置,以使整体结构更简化。由上所述可知,本技术的齿轮箱油封改进结构确实具有整体结构简化,防止润滑油外泄的功效,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和进步性。权利要求1.一种齿轮箱油封改进结构,由机壳体、底撑座和油封夹套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机壳体(1)底部设有一轴承孔座(11),轴承孔座(11)周侧设有多个螺孔(111),轴承孔座(11)内容置上轴承(12)与下轴承(13);底撑座(2)的中央设有一支轴(21),支轴(21)外周上方设一内轴套(22),顶持一主动伞齿轮(23),该主动伞齿轮(23)与一被动伞齿轮(24)啮合;油封夹套(3)呈一皿状,其中央设有延伸管(33),油封夹套(3)的底侧设有一同形状的油封垫片(31);多个螺栓(34)贯穿油封夹套(3)螺入机壳体(1)的螺孔(111),油封夹套(3)结合于轴承孔座(11)周缘并套合于支轴(21)外,油封垫片(31)使机壳体(1)内部的空间与支轴(21)、内轴套(22)、上轴承(12)和下轴承(13)形成隔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油封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油封夹套(3)的延伸管(33)顶端设一夹套盖(32)盖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箱油封改进结构,由机壳体、底撑座和油封夹套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机壳体(1)底部设有一轴承孔座(11),轴承孔座(11)周侧设有多个螺孔(111),轴承孔座(11)内容置上轴承(12)与下轴承(13);底撑座(2)的中央设有一支轴(21),支轴(21)外周上方设一内轴套(22),顶持一主动伞齿轮(23),该主动伞齿轮(23)与一被动伞齿轮(24)啮合;油封夹套(3)呈一皿状,其中央设有延伸管(33),油封夹套(3)的底侧设有一同形状的油封垫片(31);多个螺栓(34)贯穿油封夹套(3)螺入机壳体(1)的螺孔(111),油封夹套(3)结合于轴承孔座(11)周缘并套合于支轴(21)外,油封垫片(31)使机壳体(1)内部的空间与支轴(21)、内轴套(22)、上轴承(12)和下轴承(13)形成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进泳
申请(专利权)人:林进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