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条件下容器的一孔多线引出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39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项工作压力在1万巴范围内,从一个圆锥孔内引出多根测量导线的引线密封装置,由锥塞、密封绝缘内锥套和外锥套、锥孔座母体和导线组成。导线从两层密封绝缘锥套中间、沿着锥塞圆锥面上的导槽引出。密封绝缘锥套用有机玻璃制成,装配时采取加温措施。该装置在承受1万巴压力情况下,不漏油,密封绝缘材料不滋出,导线能安全、连续地引出。(*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从高压条件下的容器的一个园锥孔内,引出多根测量导线的引出技术,特别适用于工作压力在1万帕以内的高压容器的一孔多线的密封装置,如图1所示,只要保持a端为高压区、b端为相对低压区即可。随着高压技术的发展,高压容器的围压指标已达到1万巴以上,引出线方式也由一孔一线发展到一孔多线。长期以来,从事高压容器研制和高压实验的科学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高压容器的测量引出线装置采用一孔多线结构。但是,目前在国内外的一些实验室里通常使用的一孔多线引线密封方式有如下问题其一是,有的选用固体材料如叶腊石、石印石等做为密封绝缘材料,预压后虽然密封性能良好,但在装配时导线往往被挤断密封绝缘零件被挤坏而造成导线短路,或因结构复杂,加工装配困难而制作成功率不高;其二是,有的选用粘结剂如环氧树脂等做为密封绝缘材料,导线虽能连续引出,但密封效果不佳,最大工作压力仅能达到了千巴左右,并且还有时漏油,滋出密封绝缘材料。为了解决目前国际上普遍存在的一孔多线引出线这一技术难题,根据平截正园锥体的无支持面密封原理设计了本专利技术。其结构简单,制做方便,性能可靠。下面给出来用本专利技术技术设计的一个实施例-1万巴高压液压容器的一孔多线引出密封装置。本装置结构如图一所示,是由柱塞(1)、锥塞(2)、密封绝缘内锥套(3)和外锥套(4)和导线(5)组成,在锥塞的园锥面上有平行于母线的用来导出测量引出线的导槽,如图二A-A剖面图所示,密封绝缘内、外锥套的内外园锥角及柱塞上的锥孔座的园锥角与锥塞的园锥角相等,一般取10°-13°范围内为宜,密封绝缘锥套的长度略大于锥塞的长度。引出导线的数量,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一个锥孔内同时引出4~12根,以至更多,满足了在一些实验中同时测量多种物理参数变化时对导线数量的需要。引线密封装置安装在柱塞的下端部,导线从容器内经引线密封装置后,再穿过柱塞内的沿其轴线方向的通孔引出来。这样,导线的引出孔避开了容器筒壁,保证了容器筒体的强度,同时也便于引线密封装置的安装与拆卸。为了防止导线被挤断或出现短路现象,将导线从两层密封绝缘锥套中间、沿着锥塞园锥面上的导槽(1)(图二中)引出,为了提高密封绝缘效果,即不漏油,又使密封绝缘材料不被滋出,并保证引线能连续、完好引出,本装置选用有机玻璃作为密封绝缘材料,装配时采取加温措施,一般加热至90°~135℃,使有机玻璃密封绝缘锥套变得软而韧,此时对锥塞施加压力,使其向柱塞的锥孔座内移动,将整个引线密封装置压实压牢。实验证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工作压力达1万巴时,不漏油,密封绝缘材料不滋出,导线工作正常,传送电讯号可靠。该装置在1万巴压力下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不用更换。附图说明将锥塞、密封绝缘内锥套、导线、密封绝缘外锥套装配在一起(如图二中的导线(5)及锥塞(2)园锥面上的导槽(1)数只画出4对),使每根导线都对准锥塞上的一个导槽。用外锥套(4)将导线(5)、内锥套(3)及锥塞(2)微微压紧,再将这个装配体放入大柱塞下端的锥孔座内并一起放入烘箱加热,待温度升至90°~135℃时,用小锤敲打顶在锥塞大底面上的导杆(不用小锤直接敲打锥塞,以防止砸断导线),使锥塞向柱塞的锥孔移动,导线压迫内锥套而卧进锥塞园锥面上的导槽内,待整个密封装置压实压牢后,即成如图一所示的一个完好的一孔多线引线密封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条件下从容器壁的一个锥形孔中引出多根测量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内、外锥套及锥面上刻有与锥形母线平行的导槽的锥塞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条件下从容器壁的一个锥形孔中引出多根测量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内、外锥套及锥面上刻有与锥形母线平行的导槽的锥塞组成。2.一种如权项1所述的高压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晋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