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亮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内槽凸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666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内槽凸轮。包括有上凸轮(3A)、下凸轮(3B)、衬套(8),其中上凸轮(3A)、下凸轮(3B)的一端均为垂直于轴心线的平面,另一端做成具有升程和回程的工作曲面,上凸轮(3A)、下凸轮(3B)分别从衬套(8)的两端分别套入衬套(8)的内腔,且上凸轮(3A)工作曲面的最高点与下凸轮(3B)工作曲面的最低点正对,上、下凸轮的工作曲面与衬套(8)内腔围成了具有升程和回程的闭合环形内轮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包括有上凸轮、下凸轮,上凸轮、下凸轮分别从衬套的两端分别套入衬套的内腔,使上、下凸轮的工作曲面与衬套内腔围成了具有升程和回程的闭合环形内轮槽的结构,因此,其可有效地改变运动规律,提高工作可靠性,消除噪音,并简化加工工艺,从而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内槽凸轮,特别是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产生直线运动输出的新型内槽凸轮。属于内槽凸轮的改造技术。2、
技术介绍
目前产生直线运动输出的机构主要是曲柄滑块机构。此机构因铰点多,转轴多为悬臂轴,且其输出特性换向不良,故加工成本高,易磨损,噪音大,且往往需附加平衡滑块,造成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有效改变运动规律,提高工作可靠性,消除噪音并简化加工工艺,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的内槽凸轮。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上凸轮(3A)、下凸轮(3B)、衬套(8),其中上凸轮(3A)、下凸轮(3B)的一端均为垂直于轴心线的平面,另一端做成具有升程和回程的工作曲面,上凸轮(3A)、下凸轮(3B)分别从衬套(8)的两端分别套入衬套(8)的内腔,且上凸轮(3A)工作曲面的最高点与下凸轮(3B)工作曲面的最低点正对,上、下凸轮的工作曲面与衬套(8)内腔围成了具有升程和回程的闭合环形内轮槽。上述上凸轮(3A)、下凸轮(3B)工作曲面为使从动件的加速度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包络面。上述上凸轮(3A)、下凸轮(3B)的升、回程包角之和为360°,其中升程包角为升程曲面上任一素线在内槽凸轮结构转动轴向方向上投影所得弧段对应的圆心角,回程包角为回程曲面上任一素线在内槽凸轮结构转动轴向方向上投影所得弧段对应的圆心角,升、回程包角可相等或不等。上述上凸轮(3A)、下凸轮(3B)在平面一端沿径向分布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凸块(3C),衬套(8)两端端面对应于凸轮定位凸块(3C)的位置上设有定位缺口(8A)。上述衬套(8)两端端面上设有的定位缺口(8A)的尺寸与上凸轮(3A)、下凸轮(3B)在平面一端沿径向分布的定位凸块(3C)尺寸一致。本技术由于采用包括有上凸轮、下凸轮,上凸轮、下凸轮分别从衬套的两端分别套入衬套的内腔,使上、下凸轮的工作曲面与衬套内腔围成了具有升程和回程的闭合环形内轮槽的结构,因此,其可有效地改变运动规律,提高工作可靠性,消除噪音,并简化加工工艺,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加工方便,装配简单,是一种设计巧妙,方便实用的内槽凸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上凸轮(3A)、下凸轮(3B)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衬套(8)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应用在电动工具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所示,包括有上凸轮3A、下凸轮3B、衬套8,其中上凸轮3A、下凸轮3B的一端均为垂直于轴心线的平面,另一端做成具有升程和回程的工作曲面,上凸轮3A、下凸轮3B分别从衬套8的两端分别套入衬套8的内腔,且上凸轮3A工作曲面的最高点与下凸轮3B工作曲面的最低点正对,上、下凸轮的工作曲面与衬套8内腔围成了具有升程和回程的闭合环形内轮槽,上、下凸轮外径均等于衬套内径。本实施例中,上述上凸轮3A、下凸轮3B工作曲面为使从动件的加速度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包络面。上述上凸轮3A、下凸轮3B的升、回程包角之和为360°。其中升程包角为升程曲面上任一素线在内槽凸轮结构转动轴向方向上投影所得弧段对应的圆心角,回程包角为回程曲面上任一素线在内槽凸轮结构转动轴向方向上投影所得弧段对应的圆心角,升、回程包角可相等或不等。本实施例中,工作曲面的升程和回程包角都为180°。为方便安装及定位,上述上凸轮3A、下凸轮3B在平面一端沿径向分布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凸块3C,衬套8两端端面对应于凸轮凸块的位置上设有定位缺口8A,如图4、5所示。上、下凸轮轴向相对位置则由凸轮定位凸块和衬套上相应的缺口位置来保证。衬套8两端端面设有的定位缺口8A的尺寸与上凸轮3A、下凸轮3B在平面一端沿径向分布的定位凸块3C的尺寸一致。本技术用于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中本技术与固定轴2、滑块4、导杆5、轴瓦6、机架7等组成往复直线运动输出装置,其中内槽凸轮3的内腔套装在固定轴2的外圆柱面上,并可绕固定轴2旋转,衬套8套装在内槽凸轮3的外壁上,固定轴2的外圆柱侧面沿轴向开有两条通槽2A、2B,固定轴2的一端安装在在机架7上,且该端的中空内腔安装有轴瓦6,轴瓦6的中间设有通孔,滑块4固装在导杆5上,滑块4的前端穿过固定轴2通槽2A插在内槽凸轮3的内轮槽内,滑块4的后部穿过固定轴2的通槽2B,并可在通槽2B内轴向滑动,导杆5穿过轴瓦6中间设有的通孔安装在固定轴2的内腔,并可沿轴瓦6的通孔轴向滑动。本实施例中,内槽凸轮结构行程为25mm,内孔直径为37mm,工作曲面的升程和回程包角都为180°,衬套外径为50mm。工作时,电机通过齿轮系统驱动内槽凸轮3转动,固定轴2不动,这时,内槽凸轮3的工作曲面通过滑块4上的圆柱面推动导杆5作往复直线运动,由于固定轴2一端轴瓦6通孔的导向作用和固定轴2轴截面方向上的通槽通过滑块限制了导杆5的转动,所以,导杆将作往复直线运动输出。如图6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内槽凸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凸轮(3A)、下凸轮(3B)、衬套(8),其中上凸轮(3A)、下凸轮(3B)的一端均为垂直于轴心线的平面,另一端做成具有升程和回程的工作曲面,上凸轮(3A)、下凸轮(3B)分别从衬套(8)的两端分别套入衬套(8)的内腔,且上凸轮(3A)工作曲面的最高点与下凸轮(3B)工作曲面的最低点正对,上、下凸轮的工作曲面与衬套(8)内腔围成了具有升程和回程的闭合环形内轮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槽凸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凸轮(3A)、下凸轮(3B)工作曲面为使从动件的加速度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包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槽凸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凸轮(3A)、下凸轮(3B)的升、回程包角之和为36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内槽凸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凸轮(3A)、下凸轮(3B)在平面一端沿径向分布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凸块(3C),衬套(8)两端端面对应于凸轮定位凸块(3C)的位置上设有定位缺口(8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槽凸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衬套(8)两端端面上设有的定位缺口(8A)的尺寸与上凸轮(3A)、下凸轮(3B)在平面一端沿径向分布的定位凸块(3C)尺寸一致。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内槽凸轮。包括有上凸轮(3A)、下凸轮(3B)、衬套(8),其中上凸轮(3A)、下凸轮(3B)的一端均为垂直于轴心线的平面,另一端做成具有升程和回程的工作曲面,上凸轮(3A)、下凸轮(3B)分别从衬套(8)的两端分别套入衬套(8)的内腔,且上凸轮(3A)工作曲面的最高点与下凸轮(3B)工作曲面的最低点正对,上、下凸轮的工作曲面与衬套(8)内腔围成了具有升程和回程的闭合环形内轮槽。本技术由于采用包括有上凸轮、下凸轮,上凸轮、下凸轮分别从衬套的两端分别套入衬套的内腔,使上、下凸轮的工作曲面与衬套内腔围成了具有升程和回程的闭合环形内轮槽的结构,因此,其可有效地改变运动规律,提高工作可靠性,消除噪音,并简化加工工艺,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文档编号F16H25/00GK2781092SQ20052005677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方亮 申请人:方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内槽凸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凸轮(3A)、下凸轮(3B)、衬套(8),其中上凸轮(3A)、下凸轮(3B)的一端均为垂直于轴心线的平面,另一端做成具有升程和回程的工作曲面,上凸轮(3A)、下凸轮(3B)分别从衬套(8)的两端分别套入衬套(8)的内腔,且上凸轮(3A)工作曲面的最高点与下凸轮(3B)工作曲面的最低点正对,上、下凸轮的工作曲面与衬套(8)内腔围成了具有升程和回程的闭合环形内轮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亮
申请(专利权)人:方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