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贴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182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贴板,模具贴板包括定模贴板及与动模贴板,定模贴板包括定模板本体,动模贴板包括动模贴板本体,定模贴板本体及动模贴板本体设有若干可拆卸连接的上勾块,定模贴板本体及动模贴板本体设有若干可拆卸连接的下勾块及与下勾块相配合的下托块;定模贴板本体中心开设有背板定位孔,背板定位孔上设置有定位圈,动模贴板本体开设有若干个顶出孔;定模贴板本体及动模贴板本体开设有下托块凹槽,下托块部分嵌于下托块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克服了模具因开设孔洞较多或特殊材质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使用磁力上模的限制,不仅如此,使用方便,在重型模具中依旧可以安全使用。

A kind of di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贴板
本技术涉及模具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贴板。
技术介绍
磁力上模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上模方法,安全可靠,上模快速且效果好,但是并非所有模具都满足磁力上模的条件,有些在模具上开设有孔洞较多,需要在上模之前将孔洞用铁制材料填补,孔洞较多时,则无法使用磁力上模,有的则是采用特殊材质而制的模具,例如东本模具上下底板用的铸铁,磁铁无法吸住,因此也不能满足磁力上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贴板。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具贴板,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具贴板包括定模贴板及与之相对的动模贴板,所述定模贴板包括定模板本体,所述动模贴板包括动模贴板本体,,所述定模贴板本体包括定模贴板本体上端及与之对应的定模贴板本体下端,所述动模贴板本体包括动模贴板本体上端及与之相对应的动模贴板本体下端,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上端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上端设有若干可拆卸连接的上勾块,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设有若干可拆卸连接的下勾块及与所述下勾块相配合的下托块;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中心开设有背板定位孔,所述背板定位孔上设置有定位圈,所述动模贴板本体开设有若干个顶出孔;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开设有下托块凹槽,所述下托块部分嵌于所述下托块凹槽内,所述模具贴板的材质为磁铁可吸的钢铁。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与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对称设置有辅助下托块。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上端、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上端及上勾块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所述上勾块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定模贴板本体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具贴板还包括下勾块定位板,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设有与下勾块定位板相配合的通孔,所述下勾块与下勾块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下勾块、下勾块定位板通过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及所述下勾块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所述下勾块定位板通过第三固定件与所述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托块内部设置有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克服了模具因开设孔洞较多或特殊材质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使用磁力上模的限制,不仅如此,使用方便,在重型模具中依旧可以安全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使用时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使用时的半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定模贴板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动模贴板结构图;其中,1-定模贴板,2-动模贴板,6-上勾块,7-下勾块,8-下托块,9-辅助下托块,10-下勾块定位板,101-定模贴板本体,201-动模贴板本体,209-顶出孔,301-模具定模侧,302-模具动模侧,101a-定模贴板本体上端,101b-定模贴板本体下端,201a-动模贴板本体上端,201b-动模贴板本体下端,801-下托块凹槽,802-弹簧,106-背板定位孔,107-定位圈,1001-通孔,1002-第三固定件,401-第一定位孔,402-第一固定件,501-第二定位孔,502-第二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模具贴板,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具贴板包括定模贴板1及与之相对的动模贴板2,所述定模贴板包括定模板本体101,所述动模贴板包括动模贴板本体102,所述定模贴板本体101包括定模贴板本体上端101a及与之对应的定模贴板本体下端101b,所述动模贴板本体201包括动模贴板本体上端201a及与之相对应的动模贴板本体下端201b,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上端101a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上端201a分别设有两个可拆卸连接的上勾块6,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101b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201b分别设有两个可拆卸连接的下勾块7及与所述下勾块7相配合的下托块8;所述定模贴板本体101中心开设有背板定位孔106,所述背板定位孔上设置有定位圈107,所述动模贴板本体201开设有若干个顶出孔209;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101a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201b开设有下托块凹槽801,所述下托块8部分嵌于所述下托块凹槽801内,所述模具贴板的材质为磁铁可吸的钢铁。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101b与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201b对称设置有辅助下托块9,设计上勾块6与下勾块7的形式固定不仅牢固,而且易操作,下勾块7、下托块8以及辅助下托块9共同支撑模具的重量,保证操作者的安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上端101a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上端201a及上勾块6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401,所述上勾块6通过第一固定件402与所述定模贴板本体101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102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具贴板还包括下勾块定位板10,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101b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201b设有与下勾块定位板10相配合的通孔1001,所述下勾块7与下勾块定位板1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501,所述下勾块7、下勾块定位板10通过第二固定件连接502,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101b、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201b及所述下勾块定位板10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所述下勾块定位板10通过第三固定件1002与所述定模贴板本体101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201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托块内部设置有弹簧802,弹簧802的设置使得第三固定件1002在松开后,下勾块7弹开而不分离,留出相应空间,可使得模具定模侧301及模具动模侧302比较方便的从侧面移除,即可确保贴板装配与模具移除的安全性,又避免了下次装配下勾块7的繁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件402、第二固定件502与第三固定件1002均为螺丝。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具贴板需根据配套使用的模具进行尺寸设计。本技术装配过程,将需要装配模具贴板的模具放置垫板上进行悬空,将定模贴板101与动模贴板102横向移动至模具处,将定模贴板101的背板定位孔106与模具定模侧301定位孔重合,并用定模圈107将定模贴板101与模具进行固定,最后将上勾块6、下勾块7与模具进行固定,本技术整个装配过程简单易行,且能充分承载重型模具的重量,保证操作者的安全。这些实例的运用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修改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属于本申请所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贴板包括定模贴板及与之相对的动模贴板,所述定模贴板包括定模板本体,所述动模贴板包括动模贴板本体,所述定模贴板本体包括定模贴板本体上端及与之对应的定模贴板本体下端,所述动模贴板本体包括动模贴板本体上端及与之相对应的动模贴板本体下端,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上端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上端设有若干可拆卸连接的上勾块,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设有若干可拆卸连接的下勾块及与所述下勾块相配合的下托块;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中心开设有背板定位孔,所述背板定位孔上设置有定位圈,所述动模贴板本体开设有若干个顶出孔;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开设有下托块凹槽,所述下托块部分嵌于所述下托块凹槽内,所述模具贴板的材质为磁铁可吸的钢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贴板包括定模贴板及与之相对的动模贴板,所述定模贴板包括定模板本体,所述动模贴板包括动模贴板本体,所述定模贴板本体包括定模贴板本体上端及与之对应的定模贴板本体下端,所述动模贴板本体包括动模贴板本体上端及与之相对应的动模贴板本体下端,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上端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上端设有若干可拆卸连接的上勾块,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设有若干可拆卸连接的下勾块及与所述下勾块相配合的下托块;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中心开设有背板定位孔,所述背板定位孔上设置有定位圈,所述动模贴板本体开设有若干个顶出孔;所述定模贴板本体下端及所述动模贴板本体下端开设有下托块凹槽,所述下托块部分嵌于所述下托块凹槽内,所述模具贴板的材质为磁铁可吸的钢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模具贴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良辉於德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