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带轮式带传动无级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413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带轮式带传动无级变速装置;特征是:在输入轴上连接主动带轮壳,输出轴上连接从动带轮壳,主、从动带轮壳两端的轴套分别由轴承座支撑,主动带轮壳内的轴段上设主动锥轮,与主动锥轮相对应,于从动带轮壳内的轴段上设有与主动锥轮锥角相同方向相反的从动锥,沿主动锥轮圆周面上连接分体式主动带轮,与分体式主动带轮相对应,于从动锥轮圆周面上连接分体式从动带轮,在两带轮上置入V型传动带组成V带无级变速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紧凑,既不增加带传动中V带侧面挤压摩擦力,又提高传动带的工作效率和寿命,而且具有操作安全,使用十分方便涉及一种操作安全,使用十分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带传动变速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带轮结构式带传动 无级变速装置。技术背景带传动是机械中传递动力和运动的重要传动形式,具有结构简单,传动 平稳,价格低廉,不需润滑及可以缓冲吸振等特点,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 用并日益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特别是在汽车工业、石油、家用电 器和办公机械以及各种新型机械装备中使用相当普遍。科学技术的进步,使 得带传动的工作能力显著增强。带传动通常根据其传动原理分为摩擦型和啮合型两大类;而实现无级变 速传动主要采用橡胶宽V带或金属V带与带轮槽间的摩擦传动,利用挤压 力调节传动带和主、从动带轮接触的工作直径来调节输出转速。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主要结构包括主动轮组,从动轮组,金属带和液 压泵等基本部件,金属带由两束金属环和几百个金属片构成。主动轮组和从 动轮组都由可动盘和固定盘组成,与液压泵靠近的一侧带轮可以在轴上滑 动,另一侧则固定。可动盘与固定盘都是锥面结构,它们的锥面形成V型槽 来与V型金属传动带啮合。调速时通过液压油缸推动主动轮可动盘向右作轴 向移动、V型槽的径向分力推动金属带增大工作直径,同时从动轮的可动盘 向左作轴向移动,根据带长不变的要求,减小工作直径。改变主动轮、从动 轮锥面与V型传动带啮合的工作半径,从而改变传动比。可动盘的轴向移动 量是根据调节传动比的需要通过控制系统调节主动轮、从动轮的液压泵压力 来实现的。由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工作半径可以实现连续调节,从而实现无 级变速。装备有无级变速技术的汽车市场,由最初的日本、欧洲、已经渗透 到北美市场。因此无级变速汽车是当今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它领域中也有利用橡胶宽V带无级变速器,调速工作原理相同。目前挤压式带传动无级变速器存在的主要问题-1、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核心部件金属带由380多个钢片及两匝9层 的金属环组成。由于钢带结构特点,造成传动中的滑移,产生摩擦动力损失。 传动比<1时,造成传动效率下降较大;2、 由于液压泵的挤压作用,调速时主、从动轮钢带不工作在同一平面 内,产生偏移,造成带与带轮的附加磨损,降低传动性能和效率;3、 传递的有效圆周拉力与作用在可动锥形盘上的挤压力有关,超出柔 性体传动设计的欧拉公式应用范围;4、 作用在可动锥形盘上用于调速的轴向力增大了传动带的摩擦力,特 别是普通V带传动,摩擦热使橡胶体产生变形,縮短传动带的寿命;5、 由于金属带的结构特点,要求金属带传动无级变速器的零部件加工 精度和安装精度高,带轮的槽形与普通V带不同,因此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为了避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不 仅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紧凑,既不增加带传动中V带侧面挤压摩擦力, 又提高传动带的工作效率和寿命,而且具有操作安全,使用十分方便的一种 分体带轮式带传动无级变速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分体带轮式带传 动无级变速装置,包括输入轴、V带无级变速传动机构、输出轴,其特征在于: 于输入轴、输出轴相同位置的轴段上,在输入轴上连接主动带轮壳,输出轴上 连接从动带轮壳,其主动带轮壳,从动带轮壳两端的轴套分别由轴承座支撑, 于主动带轮壳内的轴段上设由液压机构驱动的主动锥轮,与主动锥轮相对应, 于从动带轮壳内的轴段上设有与主动锥轮半锥角相同方向相反由液压机构驱动 的从动锥轮,于主动带轮壳的居中位置,沿主动锥轮圆周面上连接分体式主动 带轮,与分体式主动带轮相对应,于从动锥轮圆周面上连接分体式从动带轮, 在两带轮上置入V型传动带组成V带无级变速传动机构。所述的主动锥轮,其半锥角a在40°以下,与输入轴连成一体,且锥头朝 向驱动输入轴的电机一侧。所述的分体式主动带轮,是在主动锥轮圆周面上以燕尾槽连接6 8个扇形 的T形块,将主动带轮的外径等分,制成形状、尺寸相同的6 8个扇形的T形块,且相邻的扇形的T形块头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的每个扇形的T形块,其 头部加工有能容纳V带的沟槽,底部加工成燕尾,于主动锥轮圆周面上加工有 相应的燕尾槽,将每个扇形的T形块的燕尾插装装在主动锥轮圆周面上的燕尾 槽内拼装成分体式主动带轮。所述的分体式从动带轮,是在从动锥轮圆周面上以燕尾槽连接6 8个扇形 的T块,将从动带轮的外径等分,制成形状、尺寸相同的6 8个扇形的T形±央, 且相邻的扇形的T形块头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的每个扇形的T形块,其头部 加工有能容纳V带的沟槽,底部加工成燕尾,于从动锥轮圆周面上加工有相应 的燕尾槽,将每个扇形的T形块的燕尾插装装在从动锥轮圆周面上的燕尾槽内 拼装成分体式从动带轮。所述的主动带轮壳,由两半壳体、紧固螺栓组成,在两半壳体的相对面内 活动装入分体式主动带轮,于两半壳体外侧面布以紧固螺栓将两半壳体连接成 一体。所述的从动带轮壳,由两半壳体、紧固螺栓组成,在两半壳体的相对面内 活动装入分体式从动带轮,于两半壳体外侧面布以紧固螺栓将两半壳体连接成 一体。所述的每个液压机构,分别连接在主动锥轮、从动锥轮一侧的输入轴、输 出轴的控制轴端上,它由液压缸、C形连接头、止推轴承组成,止推轴承紧圈分 别与输入轴、输出轴的控制端联结,松圈通过C形连接头与液压缸活塞杆相连 接。本技术的操作原理分述于下电机通过联轴器、输入轴与分体式主动 带轮相连输入转速,通过带轮与传动带间的摩擦力带动,将运动和动力传送到 分体式从动带轮,再由输出轴将运动和动力输出。根据带传动的传动比,通过 输入轴、输出轴上的液压缸的调速操纵带动主动带轮壳内的主动锥轮,在转动 的同时实现向右轴向移动,利用主动锥轮和分体式主动带轮上的扇形的T形块 的移动副配合结构,推动分体式主动带轮上的扇形的T形块沿主动带轮壳上的 径向滑道向外膨胀,增大主动带轮的工作直径;同时,从动带轮壳内的从动锥 轮在转动的同时实现向右轴向移动,推动分体式从动带轮上的扇形的T形块沿 从动带轮壳上的径向滑道向内收縮,此时由于传动带是定长不变,因此减小从 动带轮的工作直径;从而改变分主、从动带轮的工作直径的比值,实现在一定 范围内连续无级调速的目的,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分体式主、从动带轮实现连续无级调速,故命名为"分体带轮式带传动无级变速装置"。综以上所采取的 技术措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1、 调速油缸的轴向作用力直接改变带轮的工作直径大小,不增加传 动带工作面的正压力,消除现有带传动无级变速器调速时存在的主、从动 轮上传动带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偏移现象;2、 不增加带传动中V带侧面挤压摩擦力,与现有带传动无级变速器相 比较,可以提高传动带的工作效率和寿命;3、 与现有的金属带传动无级变速器相比,结构简单,成本低;4、 由于采用分体带轮中的分体扇形块径向移动实现改变工作直径的目 的,扇形块上的槽形与调速性能无关,因此新型无级变速带传动可以适用于 平带、V带、圆带、楔形带传动。附图说明本技术共有二幅附图。其中 附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中1、电机,2、轴承座,3、输入轴,4、主动带轮壳,5、紧固螺栓, 6、 V型传动带,7、主动锥轮,8、 C形连接头,9、液压缸,10、止推轴承, 11、 T型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带轮式带传动无级变速装置,包括输入轴(3)、V带无级变速传动机构、输出轴(12),其特征在于:于输入轴(3)、输出轴(12)相同位置的轴段上,在输入轴(3)上连接主动带轮壳,输出轴(12)上连接从动带轮壳,其主动带轮壳,从动带轮壳两端的轴套分别由轴承座(2)支撑,于主动带轮壳内的轴段上设由液压机构驱动的主动锥轮(7),与主动锥轮(7)相对应,于从动带轮壳内的轴段上设有与主动锥轮(7)半锥角相同方向相反由液压机构驱动的从动锥轮(14),于主动带轮壳的居中位置,沿主动锥轮(7)圆周面上连接分体式主动带轮,与分体式主动带轮相对应,于从动锥轮(14)圆周面上连接分体式从动带轮,在两带轮上置入V型传动带(6)组成V带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宰林崔永葛宇龙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