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49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滚珠螺母,螺合于一滚珠螺杆。滚珠螺母本体的端部具有一固定槽。一循环器置于固定槽中,并部分突出固定槽外。一端盖固定于本体的端部,且此端盖朝向本体的一侧面设有一容置槽,对应于循环器,而用以容置循环器突出于固定槽的部分。当端盖固定于滚珠螺母时,固定槽与容置槽可固定循环器。以当滚珠于滚珠螺母中内部循环时,端盖可以确保循环器不会由固定槽脱出。(*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滚珠螺母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以端盖固定循环器的滚珠螺母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线性传动方式,将一螺母螺接于一螺杆,通过螺杆的转动来带动螺母沿螺杆的轴向移动,以将轴的旋转传动转换为线性传动。为了降低滚珠螺杆与螺母之间的磨擦力,因此便将滚珠置于螺杆与螺母之间,形成滚珠螺母与滚珠螺杆的组合,通过滚珠的滚动来降低摩擦力。于此,当滚珠螺杆与滚珠螺母组配时,滚珠于滚珠螺母与滚珠螺杆的螺纹槽中移动。为了使滚珠于滚珠螺母中循环,于滚珠螺母的螺纹槽的两端设置一循环器,且于螺母中开设一循环孔,此循环孔连接于设置于螺纹槽两端的循环器,使滚珠经由此循环器而往循环孔中移动,而到达另一循环器,此滚珠再经此循环器而再次回到螺母与滚珠螺杆的螺纹槽中,继续带动螺母相对滚珠螺杆移动。现有技术中,循环器都是利用凸块卡制于螺母的卡制槽。但是凸块与卡制槽的配合,仍无法提供有效地的固定循环器。因此循环器受到滚珠的冲撞时,仍会产生振动,而导致循环器位移甚至损坏,失去导引滚珠循环的作用。为了改善循环器于轴向振动的问题,部分市售产品利用一个C型扣对循环器进行夹紧,已加强循环器于轴向的固定效果。然而利用C型扣仍有其问题所在其一、C型扣由于组装上的公差问题,实际上C型扣本身也会在轴向具有位移间隙,因此仅能确保循环器不会脱落,C型扣与循环器仍会沿着轴向振动;其二、C型扣或是循环器本身的凸块都只有对循环器进行轴向固定的效果,缺乏径向固定效果,因此在循环器承受径向负载时,循环器的前端(与螺纹槽衔接的一端)会朝向滚珠螺母的内部摆动,而造成循环器位移甚至断裂;其三、受限于C型扣的设置,因此刮刷器只能采用薄片型态的设计,同时C型扣被压制固定于滚珠螺母的端部,因而更加大了C型扣的组装公差,同时此种薄片式的刮刷器的密封及清洁效果都不佳,无法发挥其效果。在台湾专利公报公告号第M251059号专利,揭露一种滚珠螺杆的结构改进。M251059号专利案具有一循环块,于循环块的一侧形成延伸一锁耳。并于滚珠螺母设有一对应于锁耳的锁孔。通过一螺栓穿过锁耳并锁合于锁孔,可将此循环器固定于滚珠螺母中。这种由锁耳固定循环块的设计,在承受高负荷时,可能会出现断裂的可能,而导致循环块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珠螺母改进结构,以使循环器可稳固地固定于滚珠螺母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揭露的一种滚珠螺母,螺合于滚珠螺杆,以将轴的旋转传动转换为线性直线传动。滚珠螺母中提供数个滚珠回流循环的结构,通过滚珠于滚珠螺母以及滚珠螺杆之间回流循环,以降低摩擦力与磨损。其中滚珠螺母内部与滚珠螺杆外部具有连续互相对应的螺纹槽,供上述的滚珠装设。滚珠螺母包含有一本体、一循环器及一端盖。本体的一端部具有一固定槽。循环器置于固定槽中,并部分突出于固定槽外。端盖固定于滚珠螺母的端部,且此端盖朝向滚珠螺母的一侧开设一容置槽,对应于循环器,而用以容置循环器突出于固定槽的部分。当端盖固定于滚珠螺母时,而可一并将循环器固定于滚珠螺母上,如此,当滚珠于滚珠螺母中内部循环时,方不致因不断冲击循环器,而使循环器脱落固定槽。此外,于端盖一侧开设环状槽,此环状槽用以容置刮刷器,此刮刷器的内圆周面密合于滚珠螺杆,而可刮除于滚珠螺杆的外圆周的异物。另一方面,亦可于端盖的内圆周面凸设螺旋凸块,此螺旋凸块密合于滚珠螺杆的外圆周,亦可刮除于滚珠螺杆的外圆周的异物。因此相较于第M251059号专利,本技术的循环器是由端盖的容置槽与滚珠螺母的固定槽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将循环器整个包围,其固定效果佳,不会产生循环器局部负荷过高的问题。此外刮刷器可置于端盖所形成的环状槽中,亦可于内圆周面上直接凸设螺旋凸块,以密合于滚珠螺杆的外圆周,提供较佳的刮刷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端盖与循环器连接关系图;图4为本技术的端盖、循环器以及滚珠螺母结合状态剖面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的端盖连接刮刷器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的端盖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本体 101固定槽130滚珠螺杆 150循环器170滚珠 190螺旋状沟槽300端盖 310鱼眼孔330容置槽350环状槽370螺孔 390螺旋凸块500刮刷器700螺栓710螺柱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组合图与分解示意图。本技术为一种滚珠螺母结构,此滚珠螺母的本体100套设于一滚珠螺杆130上。此滚珠螺母的本体100内部与滚珠螺杆130外部具有连续互相对应的螺旋状沟槽190,以供滚珠170滚动于其中。于滚珠螺母的本体100的一端部,设有一固定槽101,此固定槽101底部具有一贯穿螺母的两端的循环孔(图未显示),用以供滚珠170通过而于本体100的两端循环。此外滚珠螺母结构不还包含有一循环器150及一端盖300。循环器150置于固定槽101中,且部分突出于固定槽101外。循环器150用以导引数个滚珠170通过循环孔而持续地于滚珠螺母100中循环滚动。端盖300固定于本体的端部,并覆盖循环器150。于端盖300沿着螺母的轴向开设至少一个穿孔,以本实施例而言可为鱼眼孔310。数个螺栓700,分别穿过各鱼眼孔310而锁于端部,以将端盖300固定于本体100的端部。螺栓700的头端埋入鱼眼孔310中,所以螺栓700的头端并不会凸出于端盖300表面,以保持端盖300的平整与美观。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端盖与循环器连接关系图与端盖、循环器以及滚珠螺母结合状态剖面示意图。其中端盖300朝向于滚珠螺母的本体100的一侧面,设有一容置槽330,此容置槽330对应于循环器150,用以容置循环器150突出于固定槽101的部分。当循环器150固定于滚珠螺母100的固定槽101,且端盖300亦固定于滚珠螺母100时,循环器150一部份卡置于固定槽101中,而另一部份卡置于容置槽330中,如此,使循环器150可以非常稳固地固持于其中,不因滚珠的冲击而脱落。请参阅图5A,所示为本技术的端盖连接一刮刷器示意图。端盖300的另一侧面开设环状槽350,用以容置一刮刷器500。刮刷器500为一环状体,且刮刷器500的内圆周面可密合于滚珠螺杆130的外圆周面,用以防止黏附于滚珠螺杆130外圆周面的异物进入于滚珠螺母中,而阻碍滚珠移动的顺畅度。端盖300沿径向方向开设由至少一个螺孔370,以使至少一个螺柱710穿过螺孔370,而固定刮刷器500于环状槽350。请参阅图5B,所示为本技术的端盖另一实施例示意图。此端盖300为一环状体,并于端盖300的内圆周面凸设螺旋凸块390,此螺旋凸块390可密合于滚珠螺杆130的螺旋状构槽190,使此端盖300具有刮刷器的作用。因此,本技术的滚珠螺母可使循环器不需再额外利用其它组件先行固定,直接由端盖的容置槽与滚珠螺母的固定槽所形成的容置空间所固持,如此,循环器便可非常稳固地固定不动,而不致影响滚珠于滚珠螺母中回流。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珠螺母,该滚珠螺母螺合于一滚珠螺杆,该滚珠螺母内部与该滚珠螺杆外部具有连续互相对应的螺旋状沟槽,以供数个滚珠滚动于其中,其特征在于,该滚珠螺母包含有:    一本体,该本体的一端部具有一固定槽;    一循环器,置于该固定槽中,并且部分突出于该固定槽外;及    一端盖,固定于该本体的该端部,且该端盖朝向该端部的一侧面开设一用以容置该循环器突出于该固定槽部分的容置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胜杨进财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滚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