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动力系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8852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动力系,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环形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二太阳齿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环形齿轮;第一行星架固定地连接到第二环形齿轮。第一太阳齿轮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到输入轴。第二行星架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到输入轴,第二太阳齿轮通过第三离合器连接到输入轴。第四离合器和第二单向离合器安排在输入轴的径向隔开。第二太阳齿轮经过第二刹车器连接到变速装置的外壳。(*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自动变速装置的动力系。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有4个前进速度和1个倒车速度的自动变速装置的动力系。通常机动车自动变速系统提供有变速控制单元(TCU),它能够根据机动车行驶条件的变化,自动控制变速比。典型的TCU控制轮系中提供的多个摩擦部件为可操作或者不可操作状态,以选择行星齿轮组中三个基本元件(即太阳齿轮,环形齿轮,或行星齿轮)中的一个作为输入元件,从动元件,或者输出元件,从而控制旋转输出转数。具体地,可以实现4个前进速度和一个倒车速度的动力系包括多个重而大的离合器、刹车器和多个静止的不可操作的摩擦元件。图3所示为这类传统的动力系。传统的动力系包括第一和第二单独小行星齿轮组208和210。第一单独小行星齿轮组208包括第一太阳齿轮216、第一行星架212和第一环形齿轮218。第二单独小行星齿轮组210包括第二太阳齿轮220、第二行星架222和第二环形齿轮224。发动机(图中未示出)的旋转动力经过力矩转换器204传递到输入轴206,然后进一步传递到第一和第二单独行星齿轮组208和210,最后通过连接到第一行星架212的传递驱动轮214输出。发动机的旋转动力通过第一和第二单独的行星齿轮组208和210传递的同时,实现了变速运行。第一行星架212固定地连接到第二环形齿轮224,第一太阳齿轮216通过安置在它和输入轴206之间的第一离合器C1,可变化地连接到输入轴206。在全部前进速度下操作第一离合器C1。第二行星架222通过安置在它和输入轴206之间的第二离合器C2,可变化地连接到输入轴206,第二太阳齿轮220通过安置在它和输入轴206之间的第三离合器C3,可变化地连接到输入轴206。第二离合器C2运行在第三和第四前进速度,第三离合器运行在倒车速度。此外,第二行星架222固定地连接到第一环形齿轮218,第二行星架222和第一环形齿轮218组合起来,通过安置在它和变速装置外壳226之间的刹车器B1,连接到变速装置外壳226。第二太阳齿轮220通过安置在它和变速装置外壳226之间的第二刹车器B2,连接到变速装置外壳226。经过传递驱动轮214的动力输出,通过中间轴228和差速器230,分配到驱动轴。在上述的现有动力系中,由于第一离合器,第一刹车器,和第二刹车器的安排使得它们在变速装置外壳的轴向相互隔开,所以外壳的纵向长度增加,限制了用来改善变速质量的单向离合器的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试图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便和紧凑型,同时又改进了动力效率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动力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动力系,它包括具有多个操作元件的第一行星齿轮;具有多个操作元件的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中的至少一个操作元件固定地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的操作元件之一上;和多个离合器、刹车器、和单向离合器,用来改变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的元件到输入轴、变速装置外壳、或者相互之间的连接,其中,至少两个离合器安排为在输入轴的径向相互隔开。至少两个刹车器相互共用一个保持架,安排在输入轴的径向相互隔开的两个离合器中的一个具有活塞,作为两个离合器中的另一个的保持架。安排在输入轴的径向相互隔开的两个离合器相互共用单个弹簧。第一行星齿轮的多个操作元件包括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架、第一环形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的多个操作元件包括第二太阳齿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环形齿轮;第一行星架固定地连接到第二环形齿轮;多个离合器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离合器,可改变地将第一太阳齿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太阳齿轮分别连接到输入轴;和第四离合器,可改变地将第二行星架连接到第一环形齿轮;多个刹车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刹车器,用来将第二行星架和第二太阳齿轮连接到变速装置外壳;多个单向离合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单向离合器,用来将第二行星架连接到环形齿轮和变速装置外壳;第二和第三离合器是安排在输入轴的径向相互隔开的两个离合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机动车的自动变速装置包括具有多个操作元件的第一行星齿轮;具有多个操作元件的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的至少一个操作元件固定地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的一个操作元件;和多个离合器,刹车器,和把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连接到输入轴,变速装置外壳,或者相互连接的单向离合器,其中,多个单向离合器中的第一和第二单向离合器各自的内和外座圈相互共用单个部件。第一单向离合器的外座圈由花键连接到变速装置外壳。第二单向离合器的外座圈作为至少一个刹车器的保持架。第一和第二单向离合器各自的内和外座圈是分别形成并相互由花键结合,形成单独部件。至少两个离合器安排在输入轴的径向相互隔开。附图被包括并且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与说明书一起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动力系的原理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动力系主要部分的详细图;图3是传统动力系的原理图。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图1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动力系的原理图。所专利技术的动力系包括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8和10,它们布置在输入轴6的周围。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8和10是单独小型轮。通过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组8的传递驱动轮14实现输出。第一行星齿轮组8包括第一太阳齿轮16,第一行星架12,和第一环形齿轮18。第二行星齿轮组10包括第二太阳齿轮20,第二行星架22,和第二环形齿轮24。第一行星架12固定地连接到第二环形齿轮24,第一太阳齿轮16通过安置在它和输入轴6之间的离合器C1,连接到输入轴6。第一离合器C1在全部前进速度下操作。第二行星架22通过安置在它和输入轴6之间的离合器C2,连接到输入轴6。第二离合器C2运行在第三和第四前进速度。第二太阳齿轮20通过安置在它和输入轴6之间的第三离合器C3,连接到输入轴6。此外,第二行星架22经过第一刹车器B1和第一单向离合器F1,连接到变速装置外壳26。第一刹车器B1和第一单向离合器F1安排在输入轴的径向相互隔开。第二行星架22进一步经过第四离合器C4和第二单向离合器F2,连接到第一环形齿轮18。第四离合器C4和第二单向离合器F2安排在输入轴的径向相互隔开。第二太阳齿轮20经过第二刹车器B2,连接到变速装置外壳26。以下将参考图1和图2叙述上述动力系的运行。在第一前进速度中,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和第二单向离合器F1和F2运行,第一太阳齿轮16作为输入元件,第一环形齿轮18和第二行星架22作为从动元件。在第二前进速度中,第二刹车器B2运行在第一前进速度状态,所以,在第一太阳齿轮18作为输入元件的状态下,第二太阳齿轮20作为从动元件。在第三前进速度下,第二离合器C2运行,第二刹车器B2在第二前进速度状态下释放,所以,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8和10被锁住,因此,输出速度等于输入速度。在第四前进速度下,第二刹车器运行在第三前进速度状态,所以,第二太阳齿轮20作为从动元件,从而实现超速驱动状态的第四前进速度。在倒车的范围中,第三离合器C3和第一刹车器B1运行,所以,第二太阳齿轮20和第二行星架22分别作为输入和从动元件。全部摩擦元件C1,C2,C3,C4,B1和B2形成为湿型多片式离合器。进一步,第四离合器C4和第一和第二刹车器B1和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自动变速装置的动力系,包括: 具有多个操作元件的第一行星齿轮; 具有多个操作元件的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的至少一个操作元件固定地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的一个操作元件上; 多个离合器,刹车器和单向离合器,可变化地将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连接到输入轴,变速装置外壳,或者相互连接。 其中,至少两个离合器安排在输入轴的径向相互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盛焄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