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轴承差速传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983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机械的驱动。它带有中间部件的齿轮,并含有一个波式发生器和一个传动装置。以围绕一个圆的相互偶连的同轴承套的形式。传动器表面为环周滚辊道,它们与扣夹上的串连滚珠沿上述圆的轨迹相互作用。承套被连接到发生器并确保其沿变速器的轴向截面平面上的任一选定方向作用于滚动体。该装置由四个承套构成,用于增加功率。方位角相隔的滚槽开在两个承套上,它们相对于串连滚珠相对排布并互为机械连接。该装置有大量承套,也有其它齿轮传动比的额外连接。还有一个配有全贯滚槽来移置滚动体的薄壁隔挡,可置其于承套偶合面之间。该隔挡器为一旋转面,配有一个或两个加强肋条和一个凸起并被置于滚辊道间的空隙处。发生器的承套可相对于其它承套做成同轴形并安装成能使其旋进。为了扩大齿轮变速比的范围,开于承套侧表面的滚辊道为封闭滚槽,它们沿轴向锯齿形运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速度转换的传送装置,并可用于通用机械和该类机械的驱动。该传动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中间部件进行波式齿轮传换。
技术介绍
波式齿轮已广为所知(参见″变速器与电机--通用工程所用变速器″。参考文献L.S.Boyko,A.Z.Visockyi和其他作者。-MMashinostroyenie(机器制造),1984,pp.22-29;RU№2019760)。概括来讲,该齿轮由三个基本部件构成定齿轮,动齿轮和波式发生器。波式齿轮具有高传动比(一程就可达1∶350),但因动轮变形和齿啮合所产生的摩擦使能量损耗而导致其效率较低。齿啮合间的摩擦和动轮变形所致的能量损耗都通过带有中间部件的波式齿轮予以消除,该中间部件为滚动部件。在此一系列滚动部件(滚珠或滚抽)为传统波式齿轮的动轮。带中间滚动部件的径向波式齿轮在专利RU 2029167,RU 2029168,US 5,989,144中有说明。该齿轮中的波式发生器为一凸轮,它产生到一系列滚珠的径向传输波。有的装置的波式发生器是离心转动轮或惰轮,位于曲柄轴上并由该曲柄轴驱动,也属于此类传动器。该装置中的离心转动轮或惰轮的凸轮面被做为有径向齿的齿形面(专利号美US 4,584,904,美US4,643,047,美US 5,683,323)。该变速器和所有带离心部件的机械装置一样有非对称轴负荷,因而如不应用平衡部件将导致部件的撞击和较快老化。在有中间部件的轴向波式传动器中,波式发生器强制一系列滚动部件(滚珠)轴向滚动。此类传动应另加讨论且其设计也有些差异(苏SU 559052,苏SU 1025941)。其缺点通常是操作过程中滚珠失去连续的滚动接触面,导致操作效率大幅降低。据知还有叫做正玄曲线滚珠驱动器,它也属于带有中间部件的波式齿轮(Ignaishjev R.M.″General Information on Sinusoidal Ball Drives″,″Bulletinof engineering industry″,1986,№2,p.p.24-28)。在引用的文章中谈到了双正玄曲线和三正玄曲线齿轮,其中的离心运动没有凸轮参加而只有滚动体,其将大幅降低非对称负荷。双正玄曲线齿轮传动装置由三个串联部件构成。在两个外端机件上的凸轮面有按方位角(环周)间隔排布的滚珠凹槽。带有滚珠开孔的中间机件起承载和分隔器的作用。波式发生器为带凸面的机件之一。波式发生器凹槽可为单周或多周的。凸面周期比例视滚动机件数量而定并符合一定规律。该原则适用于径向和轴向波式传换。对于径向双正玄曲线齿轮来说,开发有几套具体的运动学原理。在相对转动的飞盘平面上开有径向弯曲的周期性滚槽,承套以带有径向槽的平环形式被置于其间。(参见SU 1019148,Ignatishchev M.R.,theMogilyov machine-building institute,30.04.88)。此类齿轮的配重不平衡被减少只有大转距的齿轮由于滚珠很大才有影响。对于轴向双正玄曲线齿轮来说,开发有一套运动学原理(参看SU 825823,the sameapplicant,30.04.81)。传动装置含有三个同轴嵌套机件。凸轮面在相对转动的内外机件侧面上开有轴向弯曲的环周滚槽,其中间机件开有全贯纵向槽。为增加齿轮传动比,该作者还开发了所谓的有轴向滚动滚珠的三正玄曲线齿轮(SU1216498,07.03.86)。每个机件上按一定方位角开有环周滚槽。为此,由于其上的环周滚槽为全贯圆槽,中间承套被连到机体。Synkinetics公司注册的该专利设计(US5,312,306,US5,514,045,WO 94/18472,US5,562,564,US5,600,699,US5,722,910,US5,954,615,US5,989,145,US6,039,672,US6,125,711)和美国专利号US 5,577,423的专利同属双正玄曲线齿轮类型。上述正玄曲线传动器原理在大多数这些获得专利的变速器中得到实现。因此,正玄曲线滚珠齿轮传动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变速比高,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尺寸小,转距大。基于所有上述设计原则的转换器传动装置的配置最为接近本专利技术专利,但它的组合是三个固件以串联的方式限制执行变量结构比,象这样的过度部件-齿轮轴承套必须带有通透凹槽。在此类结构中滚道深度及齿轮轴承套凹槽彼此大约相等并且与滚动体直径的1/3相等。经过分析分布于滚动滚珠的作用力表明来自滚道方向的作用力并非通过滚动滚珠的中心,因此而具有两组作用力辐射力、轴心力,在此情况下只有两者之一执行有效工作,另外的力只能加大摩擦阻力,消耗能量。除此以外,着力点分布于滚道边缘无法实现滚动滚珠与滚道之间的两作用力点接触。这样在轴承高速运转期间加大了滚珠的磨损及滚道边缘的损坏。正如文中所示(巴什科维奇M·F机械制造工业通报,1985年,№723-26页),比较正玄曲线滚珠齿轮传动装置各环节的强度性,薄弱环节为齿轮传动装置。由于受作用于滚动滚珠的着力点由中心到边缘的影响以及降低它的有效部分,增加其厚度将不允许。由于原型机选择了带有游星齿轮位移波动散力滚动滚珠的三正玄曲线齿轮(SU №1276869,86年12月15日),实质上系带有中介滚动物体的波动传输原理的差速传动器.此差速传动器的传动装置由三个圆轮构成,其中至少有两个同轴相向。其中一个轮被连接到波式发生器并为该变速器的驱动部件。每个圆轮都有一个凸面,其上开有沿径向倾斜的闭合环周滚槽并与滚珠啮合。两个园轮的滚槽位于互相相对面,中间园轮的滚槽位于其侧面。在其中的一个设计中,为了减低滚珠滑移,波式发生器的园轮被用曲柄轴连接到转轴上,其上的滚槽为环槽。因滚珠与转轴线的距离不同,该装置的转距传动装置是非质量平衡的。带有曲柄轴的设计的不平衡会更大,因此而失去了正玄曲线滚珠齿轮优越性。为了获得高负载能力必需采用特殊的质量平衡方法,如在滚槽底开一个特殊切口(见SU1511495,30.09.89.)或在偏心盘上开一个V形槽口。有鉴于此,关于本“三正玄曲线”齿轮的施力点、滚珠的加速老化和滚槽的损坏,上述的结论都是客观的。此后,因发现当滚珠同时滚动于三个凸凹的滚槽间时,可能偏离平均环形位置,引起动态老化,甚至卡在驱动啮合面,该“三正玄曲线”齿轮的设计被做了修改。为了减少这些缺点,带有径向开孔的薄壁齿轮传动箱被加置与转距传动装置园轮之间。当园轮通过临界点时,该齿轮传动箱起做把滚珠固定于相互相距同等角度空间的作用(见Ignatishchev R.M三正玄曲线“滚珠传动”,机械工程报告the Bulletin ofmechanical engineering,1987,№2,P.P.13-16)。此类齿轮传动箱不是转距传动机件,即为非负载件.同时应当指出加置齿轮传动箱将使施力于滚珠的各点更加偏离通过滚珠中心的轴线,因而使力的分布更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就是简化变速器,增强传动能力。进一步设计目标就是使其具有自成一体性和多功能性,类似于轴承并可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本专利技术专利开发出了总的基本设计,基于该设计可提供拥有以下优点的不同的配置结构更加紧凑,相对于其负载额定值构件最少化,配重平衡,转距传动元件间负载分担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齿轮轴承差速传动器,是基于带有中间滚动件的波式齿轮设计的,其特征是:它由波式发生器和转距传动装置构成该传动装置包括几个协作部件,每个部件都有侧凸轮面,沿方位滚槽成环周壮连续与滚动件相互作用,其中一个部件连接到波式发生器上,至少在其它的一个部件中该滚槽是环周倾斜循环形的,其特点是转距传动装置包括至少三个部件,它们与其它承套相互共轴,每个承套与其相邻承套共扼,且至少其中两个承套沿它们的相交面共扼,滚槽则位于其相交面上,该承套被连接到波式发生器上以迫使该滚动件沿于传动装置的轴截面的不同方向中选定方向运行,其它承套的封闭环周滚槽也沿同一方向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坦诺夫斯科伊维克多弗拉基米罗维奇什必科安纳托利费德罗维奇列姆涅娃塔季扬娜安德列耶夫娜斯坦诺夫斯科伊亚历山大维克多罗维奇
申请(专利权)人:诺威德安斯泰尔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LI[列支敦士登]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