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干化造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7965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造粒装置,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结构、混合体和扩散锥管;进气结构包括沿空气进入方向逐渐收缩的内部腔体;混合体包括内部连通的混合腔和导流腔;混合腔与空气喷嘴与连通,导流腔与扩散锥管连通;混合腔的上端连通有污泥输送管;导流腔设在所述空气喷嘴的对向;导流腔包括沿径向设置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中心设有与导流腔同轴的导流锥体;导流锥体的直径沿污泥排出方向逐渐增大;扩散锥管与所述导流腔连通;扩散锥管的内径沿污泥排出方向逐渐增大。该污泥干化造粒装置使污泥形成细小的颗粒状,利于后期干化工艺中热量和污泥的充分接触,提高干化质量和效率。

A Sludge Drying and Granul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干化造粒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干化造粒装置。
技术介绍
城镇污泥的产生在人类活动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污水处理产生的大量污泥的任意堆放和投弃对环境造成了新的污染。传统的填埋、堆肥工艺,由于二次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使用场合受到很大限制;需要借助干化等工艺或者添加燃料才能实现能源的净输出。新兴的污泥工艺以减量化明显、无害化彻底、能够资源再利用等优势得到新的开发,在污泥处置行业得到广泛关注和迅速发展。当污泥的含水率在60~35%之间时,为污泥的塑性阶段,具有胶粘相特征,此时污泥为胶状,粘稠,细颗粒与脱水时添加的高分子化合物形成联系异常紧密的团粒结构,从而固结水分、降低蒸发效率,使干化能耗急剧增加、粘壁现象严重、很难干化。此外污泥在经过现有的污泥干化装置机械脱水后,污泥即使经过造粒后仍然体积很大,从而在污泥干化工艺中,热量和污泥接触的不充分,污泥的间隙水和表面水等不容易受热挥发,影响了干化热量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污泥干化的处理成本,增大了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造粒装置,该装置能够显著地将污泥形成为均匀的小颗粒,提高了污泥干化的处理质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泥干化造粒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结构、混合体和扩散锥管;所述进气结构包括沿空气进入方向逐渐收缩的内部腔体;所述混合体包括内部连通的混合腔和导流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空气喷嘴与连通,所述导流腔与所述扩散锥管连通;所述混合腔的上端连通有污泥输送管;所述导流腔设在所述空气喷嘴的对向;所述导流腔包括沿径向设置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中心设有与所述导流腔同轴的导流锥体;导流锥体的直径沿污泥排出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扩散锥管与所述导流腔连通;所述扩散锥管的内径沿污泥排出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所述进气结构包括圆柱形的压缩空气入口和空气喷嘴;所述压缩空气入口的内径大于所述空气喷嘴的内径;所述压缩空气入口和空气喷嘴之间通过锥形管连接为一体。进一步,所述混合腔和所述导流腔均为圆柱形腔体;所述混合腔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流腔的内径。进一步,所述进气结构和混合体同轴设置。更进一步,所述混合体和扩散锥管同轴设置。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和优点:该污泥干化造粒装置是使进入混合腔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进行短时间强烈与高速空气掺混、碰撞,并通过导流腔的分散导流加剧了碰撞并通过扩散锥管分散化成小颗粒,使污泥固体凝结,破坏凝胶体结构,减弱污泥颗粒与水的亲和力,使污泥成颗粒状,利于后期干化工艺中热量和污泥的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干化质量,降低污泥干化的处理成本。此外该污泥干化造粒装置占用空间很小,结构紧凑、维护性好、成本低廉,污泥泵的升压压力小,工作时间短,能耗低,污泥对设备的磨损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污泥干化造粒装置的正视剖视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流锥体及螺旋叶片的正视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中,1、进气结构;11、压缩空气入口;12、锥形管;13、空气喷嘴;2、混合体;21、混合腔;22、导流腔;221、螺旋叶片;222、导流锥体;223、收缩腔;3、扩散锥管;4、污泥输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造粒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结构1、混合体2和扩散锥管3,所述进气结构1包括沿空气进入方向逐渐收缩的内部腔体;该内部腔体将入口的空气经过降压升速后输送至所述混合体2内;优选的,所述进气结构1包括圆柱形的压缩空气入口11和空气喷嘴13;所述压缩空气入口11的内径大于所述空气喷嘴13的内径;所述压缩空气入口11和空气喷嘴13之间通过锥形管12连接为一体;所述混合体2包括内部连通的混合腔21和导流腔22;所述混合腔21与所述空气喷嘴13与连通,所述导流腔22与所述扩散锥管3连通;所述混合腔21的上端连通有污泥输送管4,进入混合腔21的污泥在高压空气的作用下作环形涡流流动并形成强烈的掺混和剧烈的碰撞;所述导流腔22设在所述空气喷嘴13的对向从而空气和污泥的混合体2在导流腔22内进行分散导流;优选的,所述混合腔21和所述导流腔22均为圆柱形腔体;所述混合腔21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流腔22的内径;所述导流腔22包括沿径向设置的螺旋叶片221;所述螺旋叶片221中心设有与所述导流腔22同轴的导流锥体222;导流锥体222的直径沿污泥排出方向逐渐增大使导流腔22与扩散锥管3连接的一端形成收缩腔223;所述扩散锥管3的内径沿污泥排出方向逐渐增大。优选的,所述进气结构和混合体同轴设置,以保证空气喷嘴的出口在螺旋污泥涡流的中心,提高污泥和空气的混合效率。更优选的,所述混合体和扩散锥管同轴设置,以保证扩散锥管处于在螺旋污泥涡流的中心,使污泥涡流在导流腔内分散更均匀,利用扩散锥管扩散和螺旋叶片扩散进一步达到污泥颗粒化。工作原理:污泥经输送泵、污泥过滤器过滤后,污泥以一定压力和流速通过污泥输送管4进入到混合腔21,在具有耐磨内衬的环形混合腔21中形成污泥的环形涡流流动。同时,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进入空气喷嘴13,经过降压升速的过程,高速空气被喷射入混合腔21,并与形成环形涡流流动的污泥形成强烈的掺混、剧烈的碰撞,空气和污泥的混合体2经过导流锥体222进行分散导流,再通过螺旋叶片221进一步螺旋导流,导流锥体222形成的收缩腔223强化了污泥和空气的掺混和碰撞,最后污泥在扩散锥管3内扩散并伴有压力波动,促使污泥分散化成小颗粒,由加热单元对分散化的污泥进行高温加热,使污泥含有的水分迅速蒸发,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和污泥的处理效率。经过导流的污泥和空气在扩散锥管3内扩散并伴有压力波动,促使污泥分散化成小颗粒;加热单元对分散化的污泥进行高温加热,使污泥含有的水分迅速蒸发,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和污泥的处理效率。该污泥干化造粒装置是使进入混合腔21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进行短时间强烈与高速空气掺混、碰撞,使污泥固体凝结,破坏凝胶体结构,减弱污泥颗粒与水的亲和力,使污泥成颗粒状,以便在后期干化处理中能够释出污泥的结合水,提高污泥和水的分离效率。经该污泥干化造粒装置处理的污泥呈现颗粒化、体积小的特点,后期与加热单元的热量接触充分,污泥的间隙水和表面水等容易受热挥发,提高了干化热量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污泥干化的处理成本,减小了处理设备的体积和成本。此外该污泥干化造粒装置占用空间很小,结构紧凑、维护性好、成本低廉,能耗低,污泥对设备的磨损小。本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设备运行的能源消耗,降低污泥干化造粒装置处理的运行成本。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干化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结构、混合体和扩散锥管;所述进气结构包括沿空气进入方向逐渐收缩的内部腔体;所述进气结构包括圆柱形的压缩空气入口和空气喷嘴;所述混合体包括内部连通的混合腔和导流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空气喷嘴与连通,所述导流腔与所述扩散锥管连通;所述混合腔的上端连通有污泥输送管;所述导流腔设在所述空气喷嘴的对向;所述导流腔包括沿径向设置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中心设有与所述导流腔同轴的导流锥体;导流锥体的直径沿污泥排出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扩散锥管与所述导流腔连通;所述扩散锥管的内径沿污泥排出方向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干化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结构、混合体和扩散锥管;所述进气结构包括沿空气进入方向逐渐收缩的内部腔体;所述进气结构包括圆柱形的压缩空气入口和空气喷嘴;所述混合体包括内部连通的混合腔和导流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空气喷嘴与连通,所述导流腔与所述扩散锥管连通;所述混合腔的上端连通有污泥输送管;所述导流腔设在所述空气喷嘴的对向;所述导流腔包括沿径向设置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中心设有与所述导流腔同轴的导流锥体;导流锥体的直径沿污泥排出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扩散锥管与所述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威胡鑫喆冯慧泽王德智赵轩洪学明唐慧颖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