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叉臂悬挂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7754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3:41
本申请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双叉臂悬挂装置及汽车,解决现双叉臂直接与车身相连接,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振动和噪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叉臂悬挂装置,包括上叉臂、下叉臂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的斜支撑座、设置在斜支撑座上的第二支座和连接组件;第一支撑座与下叉臂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座与上叉臂连接,上叉臂的另一端与转向节的另一端连接;将振动通过第二支撑座传达给车架,通过第一支撑座的一端传递给防火墙,通过第一支撑座的另一端传递给元宝梁,将产生的振动经过力的分解,减小了对车身的振动,减小噪音。

Double Fork Arm Suspension Device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叉臂悬挂装置及汽车
本申请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叉臂悬挂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双叉臂式悬架由上下两根不等长V字形或A字形控制臂以及支柱式液压减震器构成,通常上控制臂短于下控制臂。上控制臂的一端连接有支柱减震器,另一端连接着车身;下控制臂的一端连接车轮,而另一端则直接与车身连接。在实际的车辆运动过程中,车轮产生的振动,通过双叉臂式悬架,将振动通过上下两根不等长V字形或A字形控制臂直接传递给车架,进而导致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身噪音大、稳定性能差。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双叉臂悬挂装置及汽车,从而减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进而使车辆行驶更稳定,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叉臂悬挂装置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轮产生的振动,通过双叉臂式悬架,将振动通过上下两根不等长V字形或A字形控制臂直接传递给车架,进而导致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身噪音大、稳定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叉臂悬挂装置,包括上叉臂、下叉臂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的斜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斜支撑座上的第二支撑座和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下叉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叉臂的另一端与转向节的一端连接;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另一侧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连接防火墙;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另一侧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连接元宝梁;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车架;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上叉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叉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叉臂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另一端连接。具体地,所述上叉臂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向节的一端连接。具体地,所述下叉臂上设置有伸缩调节件,所述伸缩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伸缩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连接,所述伸缩调节件用来紧固所述下叉臂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具体地,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一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一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具体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槽内,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五连接板平行设置,且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具体地,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另一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连接所述防火墙;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另一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连接所述元宝梁。具体地,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且所述安装架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呈角度向所述上叉臂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架用于安装减震器。具体地,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座设置。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叉臂悬挂装置。具体地,还包括连接臂,所述双叉臂悬挂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双叉臂悬挂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臂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叉臂悬挂装置,包括上叉臂、下叉臂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的斜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斜支撑座上的第二支座和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下叉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叉臂的另一端与转向节的一端连接;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另一侧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连接防火墙;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另一侧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连接元宝梁;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车架;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上叉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叉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叉臂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另一端连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轮产生的振动,通过双叉臂式悬架,将振动通过上下两根不等长V字形或A字形控制臂直接传递给车架,进而导致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身噪音大、稳定性能差的技术问题。其一:所述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首尾连接,即形成三角形结构连接,一方面三角形结构连接具有稳定性,另一方面,三角形结构连接符合车身的组装工艺。其二:本申请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轮、上叉臂、下叉臂会产生振动,振动通过第二支撑座传达给车架,通过第一支撑座的一端传递给防火墙,通过第一支撑座的另一端传递给元宝梁,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将产生的振动经过力的分解,分别作用在了车架、防火墙、元宝梁,将振动产生的力进行了力的分解,减小了作用在车架上的力,即减小了对车身的振动,进一步减小了产生的噪音,更具体地,与现有技术中上下叉臂直接与车身连接相比较,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轮和上下叉臂产生的振动直接与车架相连接,即导致产生的振动直接传递给车身,增加了车身振动和噪音,而本申请通过力的分解,降低了振动和噪音。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双叉臂悬挂装置,因而,汽车具有减震稳定、噪音小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叉臂悬挂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叉臂悬挂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叉臂悬挂装置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叉臂悬挂装置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叉臂悬挂装置在第五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叉臂悬挂装置在第六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叉臂悬挂装置中的连接组价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叉臂悬挂装置中的连接组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上叉臂;101-第一连接杆;102-第二连接杆;103-连接部;200-下叉臂;201-伸缩调节件;202-第三连接板;203-第四连接杆;204-第一连接板;205-第二连接板;300-支撑组件;301-第一支撑座;302-斜支撑座;303-第二支撑座;304-连接组件;305-转向节;306-第四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叉臂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叉臂、下叉臂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的斜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斜支撑座上的第二支撑座和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下叉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叉臂的另一端与转向节的一端连接;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另一侧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连接防火墙;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另一侧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连接元宝梁;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车架;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上叉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叉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叉臂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叉臂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叉臂、下叉臂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的斜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斜支撑座上的第二支撑座和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下叉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叉臂的另一端与转向节的一端连接;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另一侧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连接防火墙;沿所述第一支撑座长度方向另一侧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连接元宝梁;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车架;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上叉臂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叉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叉臂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另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臂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叉臂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向节的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臂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叉臂上设置有伸缩调节件,所述伸缩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伸缩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连接,所述伸缩调节件用来紧固所述下叉臂与所述第一支撑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臂悬挂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克玲
申请(专利权)人:柯恩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