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合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7532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铆合定位装置,其包括上模与下模,上模具有对位孔,下模设置有朝向上模的定位槽,且在定位槽的槽底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自定位槽的槽底向远离上模的方向垂直延伸,其中定位孔的中心、对位孔的中心与定位槽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定位孔用以放置轴齿,定位槽用以放置齿片,置于定位孔的轴齿的中心轴线与置于定位槽的齿片的轴孔的中心轴线能在同一直线上,达到轴齿与齿片自行对位的效果,且上模往下模移动时,带动定位套向下移动,使轴齿能在与齿片能保持同心状态穿过齿片的轴孔,以铆合形成同心度高的轴齿齿片组件,如此,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铆合定位装置生产的轴齿齿片组件统一、同心度高,且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A riveting positio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合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铆合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铆合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对齿轮轴类和齿轮片类工件进行铆接,一般都是采用人工进行铆接的,通过人工将轴齿竖直放入下模的内孔中,再将齿片的轴孔与轴齿对位,接着下压上模,将轴齿插入齿片的轴孔,使轴齿与齿片铆压在一起。在下压上模之前,需要通过手扶着轴齿与齿片的方式进行人工对位。在下压上模的过程中,无法确保齿片同心压入轴齿,导致铆压齿组出现径跳、端跳波动幅度过大的问题,无法确保并统一生产质量,且生产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铆合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铆合定位装置需要人工对位导致的产品质量不佳、质量无法统一与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铆合定位装置,其包括上模与下模,上模具有对位孔,下模具有定位套,定位套与上模相对设置,定位套具有定位槽与定位孔,定位槽朝向上模,定位孔设置于定位槽的底部,并向远离上模的方向延伸,定位孔的中心、定位槽的中心与对位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线上,其中轴齿设置于定位孔,齿片设置于定位槽内,齿片的轴孔的中心轴线与轴齿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线上,上模往下模移动时,带动定位套向下移动,轴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其具有对位孔;下模,其具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所述定位套具有定位槽与定位孔,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上模,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并向远离所述上模的方向延伸,所述定位孔的中心、所述定位槽的中心与所述对位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线上;其中轴齿设置于所述定位孔,齿片设置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齿片的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轴齿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线上,所述上模往所述下模移动时,带动所述定位套向下移动,所述轴齿穿过所述齿片的所述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其具有对位孔;下模,其具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所述定位套具有定位槽与定位孔,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上模,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并向远离所述上模的方向延伸,所述定位孔的中心、所述定位槽的中心与所述对位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线上;其中轴齿设置于所述定位孔,齿片设置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齿片的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轴齿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线上,所述上模往所述下模移动时,带动所述定位套向下移动,所述轴齿穿过所述齿片的所述轴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具有固定导杆,所述定位套还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定位孔,并位于所述定位套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所述固定导杆插设于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定位套活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断面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定位孔的断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合定位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偰赦礼梁国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力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