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24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张紧器,其具有:外壳;旋转体,可旋转地、且以沿轴线方向的移动被约束的状态被收容在该外壳内;按压体,与该旋转体螺纹啮合、可向轴线方向移动、且相对于上述外壳的旋转被约束、受到来自力传递部件的轴线方向荷载的作用;以及弹簧,被收容在上述外壳的内部、且对上述旋转体给予旋转力,并且该张紧器将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力变换成按压体的轴线方向的推进力,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体的端部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上述外壳的承受面上而受到作用于上述按压体的上述荷载,并且该承受面上的与上述旋转体端部的接触面的精度作成表面粗糙度为Rmax4.OS以下、平面度为2μm以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张紧器,其是将预定的张力施加到对发动机凸轮轴进行驱动的链条或正时齿带等力传递部件上,该发动机是被搭载在例如4轮汽车或双轮车等车辆上的。
技术介绍
即使链条或正时齿带等部件在使用中伸长、或磨损而产生松弛,也能将它们保持成大致一定的张力而使用着张紧器。以往的一般的张紧器如图10所示地具有外壳101;具有阳螺纹部102a的旋转体102;具有阴螺纹部103a的按压体103,该阴螺纹部103a是与该旋转体102的阳螺纹部102a的螺纹啮合的;对旋转体102向第1旋转方向施力的弹簧104;对按压体103的旋转加以约束用的轴承109等。当上述弹簧104的作用而使旋转体102在第1方向上进行旋转时,按压体103便沿着轴线方向移动。旋转体102被收容在外壳101内、旋转体102的端面102b能自如旋转地被支承在外壳101的承受面101b上。该张紧器通过使上述弹簧104朝着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扭转时蓄积的回弹力而对旋转体102向第1旋转方向施力。由该旋转扭矩的作用而使按压体103沿着从外壳101突出的轴线方向移动,使按压体103的前端直接或间接地按压链条或正时齿带等力传递部件。而当链条或正时齿带的张力提高时,将按压体103压回的力增大。这时,克服以上述弹簧104的作用力、上述阳螺纹部102a和阴螺纹部103a之间的摩擦阻力、旋转体102的端面102b与外壳101的承受面101b之间的摩擦阻力为主的扭矩之和,而将按压体103沿着向外壳101内部的轴线方向压回。张紧器就能基于这些扭矩等、将一定的张力施加到链条或正时齿带上。在上述以往的张紧器上,在旋转体102的端面102b和外壳101的承受面101b之间的摩擦扭矩有时会产生较大的变动,这使性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譬如,使按压体103的返回特性恶化、或使初始特性不稳定。因此,日本专利第2998100号提出过一种张紧器,其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使初始特性稳定,并且使动作中的特性变化变小。虽然上述以往的性能稳定了的张紧器也是个较好的方案,但是,该张紧器也会由使用时间的经过所致的磨损而引起力传递部件(链条或正时齿带)的张力较大的变化。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比以前的张紧器更加稳定的高质量张紧器,其在支承旋转体端部的外壳承受面的端部接触面、或外壳承受面上设有轴承体,将该轴承体的端部接触面的初始表面精度作成与使用后的表面粗糙度相同的程度,而且通过高精度地使接触面的平面度平坦化而防止性能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张紧器,其设有外壳;旋转体,可旋转地、且以沿轴线方向的移动被约束的状态被收容在该外壳内的旋转体;按压体,与该旋转体螺纹啮合、可向轴线方向移动、且相对于上述外壳的旋转被约束、受到来自力传递部件的轴线方向荷载的作用;以及弹簧,被收容在上述外壳的内部、且对上述旋转体给予旋转力,并且该张紧器将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力变换成按压体的轴线方向的推进力,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体的端部旋转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上述外壳的承受面上而受到作用于上述按压体的上述荷载,并且该承受面上的与上述旋转体端部的接触面的精度是作成表面粗糙度为Rmax4.0S以下、平面度为2μm以下。由此,就能使旋转体的端部和外壳的承受面的摩擦扭矩降低到一定程度,还能使初始特性稳定,并且,即使随着使用时间的经过、特性的变化也很小,能使性能特性长期稳定。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张紧器,其具有外壳;旋转体,可旋转地、且以沿轴线方向的移动被约束的状态被收容在该外壳内;按压体,与该旋转体螺纹啮合、可向轴线方向移动、且相对于上述外壳的旋转被约束、受到来自力传递部件的轴线方向荷载的作用;以及弹簧,被收容在上述外壳的内部、且对上述旋转体给予旋转力,并且该张紧器将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力变换成按压体的轴线方向的推进力,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体的端部旋转自如地被设置于上述外壳的承受面上的轴承体支承并受到作用于上述按压体的上述荷载,并且该轴承体上的与上述旋转体端部的接触面的精度是作成表面粗糙度为Rmax4.0S以下、平面度为2μm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张紧器中,也能取得与上述张紧器同样的效果。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张紧器中,上述轴承体是有底的筒体或筒体与底板分体的结构,该轴承体上的与上述旋转体的端部的接触面的精度作成表面粗糙度为Rmax4.0S以下、平面度为2μm以下。由此,精密研磨就容易进行,能使表面粗糙度和平面度的精度提高。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张紧器,通过将支承旋转体的承受面的与旋转体端部的接触面的精度作成表面粗糙度为4.0s以下、平面度为2μm以下,而使初始的表面精度与随着使用时间的经过而产生磨损的表面粗糙度相同,防止由使用引起的张力变化,并且使旋转体的端面和外壳的承受面或轴承体之间的旋转滑动良好地进行,因而随着使用时间的经过而引起的张力降低就变小,且能将特性长时期地维持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张紧器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张紧器的使用例的发动机的一部分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作为轴承体的有底筒体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作为轴承体的筒体和底板是分体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以往的表面状态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表面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使用时间经过和力传递部件(链条)的张力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图表。图8是表示表面粗糙度和力传递部件(链条)的张力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图表。图9是表示平面度和力传递部件(链条)的张力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图表。图10是表示张紧器的以往例子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着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张紧器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张紧器的使用例的发动机的一部分的剖面图。该张紧器被用于譬如如图2所示的汽车用发动机200的动力传递机构201上。动力传递机构201借助正时齿带或链条等无接头的力传递部件202而将发动机200的旋转运动传递给凸轮轴203,因此,该张紧器被安装在发动机200的预定位置上,由下述推力将力传递部件202推向箭头V所示方向而使张力保持成一定。图1所示的张紧器具有外壳1、旋转体2、筒状的按压体3。旋转体2被收容在外壳1的内部。按压体3的后端部被插入在外壳1的内部,前端部突出在外壳1的外部。在外壳1的内部形成空筒部1a,该空筒部1a用于插入旋转体2和按压体3。在外壳1的前端部形成开口部1b,按压体3从该开口部1b沿着其轴线X的方向而进退。在外壳1的后端部也形成开口部1c,可以根据需要在该开口部1c插入用于锁止旋转体2的旋转的制动器14。在旋转体2的后端部分上形成狭缝23,通过将制动器14的前端插入到该狭缝23中,就能锁止旋转体2的旋转。在使用该张紧器时,将制动器14从旋转体2的狭缝23取下。在旋转体2的前端部分上形成阳螺纹部21,在中空的按压体3的内周面上形成阴螺纹部13,使该阴螺纹部13与阳螺纹部21相互螺纹啮合,由此旋转体2和按压体3被组装成能相互进行相对旋转、且能沿着轴线X方向螺旋式地行进。上述组装状态的旋转体2和按压体3被插入在扭簧5中。该弹簧5是沿着旋转体2、按压体3的轴线X方向而延伸的,弹簧5的一端部5a被插入在旋转体2的狭缝23中。该狭缝23是沿着旋转体2的轴线X方向的。弹簧5的另一端部5b与外壳1卡止、或与安装于外壳1上的轴承6卡止。这样,弹簧5的两端部5a、5b被卡止在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史久高桥郁臣小林贵雄天野种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