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箱油泵的设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027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式CVT包括主滑轮、叶片泵、差速齿轮、油盘以及用于容纳主滑轮、叶片泵、差速齿轮和油盘的外壳,其中主滑轮、叶片泵和差速齿轮具有位于不同位置的轴。叶片泵比主滑轮的第一占有圆和差速齿轮的第三占有圆更靠近油盘放置,并且放置在第一占有圆和叶片泵的第二占有圆的公切线以及第三占有圆和第二占有圆的公切线以下,其中该油泵浸入在油盘内的工作油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油泵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带式连续可变变速箱(CVT)的叶片泵的设计。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文献P2004-92865A公开一种自动变速箱的油泵的典型设计。根据该文献的记载,自动变速箱包括带式CVT,其中油泵布置在油盘中。对于在日本专利文献P2004-92865A中公开的典型油盘设计来说,当发动机停在上坡路或者下坡路上以长时间停放车辆时,根据油盘内的油位变化,油泵可能会在油表面处暴露。如果油泵是叶片类型,叶片通过油的离心力与液压腔的内周表面相接触以获得液密封,保证泵性能。那么,如果油泵内的油排出的话,不能保证适当的叶片按压力,导致在发动机启动时难于获得稳定的初始排放压力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油泵的设计,即使油泵是叶片类型并且应用到带式CVT时,其也可以获得油泵的稳定初始排放压力特性。总体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式连续可变变速箱(CVT),其包括输入侧变速箱元件,该输入侧变速箱元件具有第一占有圆;油泵,该油泵具有第二占有圆;差速齿轮,该差速齿轮具有第三占有圆;油盘;以及容纳输入侧变速箱元件、油泵、差速齿轮和油盘的外壳,输入侧变速箱元件、油泵和差速齿轮具有位于不同位置的轴,其中油泵比第一占有圆和第三占有圆更靠近油盘放置,并且放置在第一占有圆和第二占有圆的公切线以及第三占有圆和第二占有圆的公切线以下,其中油泵浸入在油盘内的工作油中。附图说明参照附图并通过下面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特征将会变得明显,其中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应用的自动变速箱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示出从盖壳体的侧部看的变速箱壳体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从变扭器壳体的侧部看变速箱壳体的示意图;图4是用于解释叶片泵的布置范围的说明图;图5是叶片泵及其周围的不完整放大图;以及图6是示出当车辆在纵向方向上倾斜时在变速箱壳体内的油位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将要描述执行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模式。注意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相联系进行参照的附图示出用于阐明其理念的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结构,而不是本专利技术的精确结构。首先,说明实施例中自动变速箱的结构。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应用的自动变速箱。参照图1,该自动变速箱包括包含侧盖110的变速箱外壳100、变速箱壳体120和变扭器壳体130。用于放大从发动机传送的扭矩的变扭器200、具有启动离合器的前/后开关机构300、用于确保在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无级切换的带式CVT机构400、空转齿轮500和差速齿轮600布置在变速箱外壳110内。同时参照图2,自动变速箱还包括叶片泵700、油滤清器710、控制阀单元720和油冷却器730,作为用于供应加压油和润滑油到各种设备中去的机构。变扭器200包括连接到发动机输出轴10上的泵推动器、连接到变速箱输入轴20上的涡轮、改正工作油内部流动的定子、以及用于在车辆驱动过程中直接传送功率的锁定离合器。前/后开关机构300包括行星轮组、结合到倒转制动器上的载体(carrier)、以及结合到主滑轮410上并且包括向前离合器的环形齿轮,上述行星轮组包括结合到发动机上的太阳齿轮并且包括向前离合器。行星齿轮组的类型不限制于具体类型,并且可以是单小齿轮类型或双小齿轮类型。带式CVT机构400包括主滑轮410、副滑轮420以及在滑轮的沟槽内于滑轮之间缠绕的带430,上述主滑轮410包括可移动滑轮410a和固定滑轮410b并且与来自前/后开关机构300的旋转输入一起旋转,上述副滑轮420包括可移动滑轮420a和固定滑轮420b并且以预定减速比率与驱动轮一起旋转。输出齿轮40固定到副滑轮轴30的端部,并且与空转齿轮500相啮合。主滑轮410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输入侧的变速箱元件。差速齿轮600的两个小齿轮固定到空转齿轮500上,并且侧齿轮分别从右和左与小齿轮相啮合。驱动轴结合到每个侧齿轮上以驱动相应的驱动轮。叶片泵700包括转子、偏心附装到转子上的凸轮环、以及用于划分由转子和凸轮环限定的液压腔的叶片。每个叶片装配在转子的槽内,在其内部,供应给位于转子中心轴的液压通道和槽内的工作油通过由转子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相对凸轮环按压叶片。通过该结构,与通过弹簧相对凸轮环按压叶片的情况相比,叶片泵能够在部件数目上减少并且在寿命上延长。从动链轮701在变扭器200的侧部上固定在转子的一端,并且通过链51结合到与变速箱输入轴一起旋转的驱动链轮50上。油滤清器710布置在叶片泵700的入口处,控制阀单元720布置的其出口处。包括多个电磁控制阀和多种传感器(例如油温传感器和流体压力传感器)的电子部件721布置在控制阀单元720的顶面上。下面参照图2和3,围绕变速箱壳体120内的带式CVT机构400、空转齿轮500、差速齿轮600和叶片泵700的设计进行描述。图2示出从侧盖110看的变速箱壳体120,并且图3示出从变扭器壳体130看的变速箱壳体120。参照图2和3,带式CVT机构400、空转齿轮500、差速齿轮600和叶片泵700通过圆圈示意性示出。注意虚线圆圈示出通过壁部布置在相反侧上的设备。如图2所示,带式CVT机构400容纳在第一室121内。带式CVT机构400具有容纳在第一室121的前下部分内的主滑轮410和容纳在第一室121的后上部分内的副滑轮420。第一室121的下部具有开口,润滑油在润滑设备之后通过该开口排放到油盘740。如图3所示,空转齿轮500、差速齿轮600和叶片泵700容纳在第二室122内。差速齿轮600容纳在第二室122的后下部。布置空转齿轮500以便与固定到副滑轮轴30的输出齿轮40和差速齿轮600相啮合。下面参照图4详细描述叶片泵700的布置。叶片泵700布置在主滑轮410和差速齿轮600之间并位于下部。图4示出叶片泵700的布置范围。参照图4,该圆圈是在如下推测的基础上获得的当在纵向平行于变速箱壳体120的平面上规划主滑轮410、差速齿轮600或者叶片泵700时,在其内能够接收相应设备并且其旋转轴作为中心的最小圆是该设备的占有圆。叶片泵700布置在对角阴影区域内,该对角阴影区域比主滑轮410的第一占有圆411和差速齿轮600的第三占有圆601更靠近油盘740,并且在第一占有圆411和叶片泵700的第二占有圆702的公共切线以及第三占有圆601和第二占有圆702的公共切线之下。除了上述条件之外,叶片泵700布置在第二占有圆702与第一占有圆411和第三占有圆601同时进行接触的位置。图5示出叶片泵700和其周围。参照图5,叶片泵700和油滤清器710彼此整体形成,并且油滤清器710邻近油盘740布置。而且,叶片泵700和油滤清器710布置成浸入储存在油盘740中的工作油内。控制阀单元720邻近油盘740布置,并且通过叶片泵700的出口和密封件60连接到在变速箱壳体120内提供的液压通道123上。下面描述操作过程。关于液压回路的操作,当驱动发动机时,通过变速箱输入轴20的驱动链轮50和链51传送扭矩到从动链轮701,从而驱动叶片泵700。当驱动叶片泵700时,储存在油盘740内的油在通过油滤清器710去除外部物质之后供应给叶片泵700。叶片泵700在供应的油内产生液压以供应其到控制阀单元720。控制阀单元720调节油的液压以将其供应到设备。油冷却器730将未从控制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式连续可变变速箱(CVT),其包括:输入侧变速箱元件,该输入侧变速箱元件具有第一占有圆;油泵,该油泵具有第二占有圆;差速齿轮,该差速齿轮具有第三占有圆;油盘;以及容纳输入侧变速箱元件、油泵、差速 齿轮和油盘的外壳,输入侧变速箱元件、油泵和差速齿轮具有位于不同位置的轴,油泵比第一占有圆和第三占有圆更靠近油盘放置,并且放置在第一占有圆和第二占有圆的公切线以及第三占有圆和第二占有圆的公切线以下,该油泵浸入油盘内的工作油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野拓齐藤勤
申请(专利权)人:捷特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