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6474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硅衬底,所述硅衬底的双面均设有非晶硅本征层,所述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非晶硅掺杂层;所述硅衬底受光面的非晶硅掺杂层的外侧设有叠层TCO导电膜,所述硅衬底非受光面的非晶硅掺杂层的外侧设有单层TCO导电膜;所述叠层TCO导电膜和单层TCO导电膜的外侧均设有若干Ag电极;所述叠层TCO导电膜包括依次向外设置的多层TCO导电膜,每一层的靶材功率密度逐层增加,靠近非晶硅掺杂层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不通氧气,其他每一层的O2/功率逐层增加。本发明专利技术低高能粒子对非晶硅薄膜的撞击损伤,能够获得最优的TCO光学、电学性能,提升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性能。

Heterojunction Battery Structure of Gradually Laminated TCO Conductive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高效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光伏技术的快速发展,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逐年提高。在当前光伏工业界,单晶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20%以上,多晶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18.5%以上。然而大规模生产的、转换效率达22.5%以上的硅基太阳电池仅美国SunPower公司的背接触太阳电池(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IBC)和日本松下公司的带本征薄层的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etero-junctionwithIntrinsicThinlayer,HJT)。和IBC太阳电池相比,HJT电池具有能耗少、工艺流程简单、温度系数小等诸多优点,这些也是HJT太阳能电池能从众多高效硅基太阳电池方案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由于屋顶资源有限,而且分布式光伏发电需求高转换效率的太阳电池组件,正是由于HJT太阳电池具有高效、双面发电的优势,在分布式光伏电站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HJT电池片的电极结构,现有HJT电池TCO的制备方法直接采用多靶同气体流量、同功率制备,整个TCO薄膜性质都是一样的。TCO薄膜主要作用是在传输载流子、减反射和保护非晶硅膜层。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两个缺陷:(1)为了满足产能,在刚开始制备TCO导电膜时,采用高功率、高能量粒子轰击非晶硅薄膜,会严重损伤非晶硅薄膜;(2)TCO导电膜的透过与导电是相矛盾的,采用同功率同气体流量无法同时获得高透过率和高导电率,从而影响HJT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降低对非晶硅薄膜的撞击损伤,获得最优的TCO光学、电学性能,提升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它包括硅衬底,所述硅衬底的双面均设有非晶硅本征层,所述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非晶硅掺杂层;所述硅衬底受光面的非晶硅掺杂层的外侧设有叠层TCO导电膜,所述硅衬底非受光面的非晶硅掺杂层的外侧设有单层TCO导电膜;所述叠层TCO导电膜和单层TCO导电膜的外侧均设有若干Ag电极;所述叠层TCO导电膜包括依次向外设置的多层TCO导电膜,每一层的靶材功率密度逐层增加,靠近非晶硅掺杂层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不通氧气,其他每一层的O2/功率逐层增加。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靠近非晶硅掺杂层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的靶材功率密度为0.135~0.33w/mm,第二层靶位TCO导电膜的靶材功率密度为1.3~2.5w/mm,从第三层开始向外的剩余层的TCO导电膜的靶材功率密度为3~6w/mm。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第二层靶位TCO导电膜的O2/功率为0.5~0.75,从第三层开始向外的剩余层的TCO导电膜的O2/功率为1~2.5。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靠近非晶硅掺杂层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的Ar流量为400~800sccm,其他层通过调节Ar流量保证工艺腔压力在0.3~0.8pa之间。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靠近非晶硅掺杂层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的膜厚为1.3~3nm,第二层靶位TCO导电膜的膜厚为24~30nm,从第三层开始向外的剩余层的各层膜厚为50~70nm,所述叠层TCO导电膜4的总膜厚为70~110nm。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选取基材硅衬底进行制绒、清洗处理;第二步、通过PECVD制备双面非晶硅本征层,厚度为6nm;第三步、选取N型非晶硅膜为受光面掺杂层;第四步、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n型非晶硅掺杂层;第五步、使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制备p型非晶硅掺杂层;第六步、使用PVD方法沉积受光面的叠层TCO导电膜,靠近非晶硅掺杂层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的靶材功率密度为0.135~0.33w/mm,无氧气,Ar流量为400~800sccm,第二层靶位TCO导电膜的靶材功率密度为1.3~2.5w/mm,O2/功率为0.5~0.75,工艺腔压力为0.3~0.8pa;从第三层开始向外的剩余层的TCO导电膜的靶材功率密度为3~6w/mm,O2/功率为1~2.5,工艺腔压力为0.3~0.8pa;第七步、使用PVD方法沉积背光面的单层TCO导电膜;第八步、通过丝网印刷形成正背面Ag电极;第九步、固化使得银栅线与TCO导电膜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第十步、进行测试电池的电性能。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靠近非晶硅掺杂层3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的厚度为1.3~3nm,第二层靶位TCO导电膜的厚度为24~30nm,从第三层开始向外的剩余层的各层膜厚为50~70nm。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所述非晶硅本征层厚度为5~10nm。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所述n型非晶硅掺杂层厚度为4~8nm,所述p型非晶硅掺杂层的厚度为7~15nm。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所述叠层TCO导电膜和单层TCO导电膜的总膜厚均为70~110n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受光面第一层靶位采用低功率、高Ar流量,降低高能粒子对非晶硅薄膜的撞击损伤,第二层靶位向上采用渐变叠层方法沉积TCO薄膜,功率逐渐增加,氧气逐渐增加,且氧气/功率逐渐增加,稳定工艺腔室压力在0.3-0.8pa之间,能够获得最优的TCO光学、电学性能,提升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硅衬底1、非晶硅本征层2、非晶硅掺杂层3、叠层TCO导电膜4、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4.1、第二层靶位TCO导电膜4.2、第三层靶位TCO导电膜4.3、单层TCO导电膜5、Ag电极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它包括硅衬底1,所述硅衬底1的双面均设有非晶硅本征层2,所述非晶硅本征层2的外侧设有非晶硅掺杂层3;所述硅衬底1受光面的非晶硅掺杂层3的外侧设有叠层TCO导电膜4,所述硅衬底1非受光面的非晶硅掺杂层3的外侧设有单层TCO导电膜5;所述叠层TCO导电膜4和单层TCO导电膜5的外侧均设有若干Ag电极6;所述叠层TCO导电膜4包括依次向外设置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4.1、第二层靶位TCO导电膜4.2和第三层靶位TCO导电膜4.3,所述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4.1的靶材功率密度为0.14w/mm,不通氧气,Ar流量为500sccm,所述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4.1的厚度1.25nm;所述第二层靶位TCO导电膜4.2的靶材功率密度为1.5w/mm,O2/功率为0.6,Ar流量为100sccm,工艺腔压力为0.45pa;所述第三层靶位TCO导电膜4.3的靶材功率密度为3w/mm,O2/功率为1.2,Ar流量为100sccm,工艺腔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它包括硅衬底(1),所述硅衬底(1)的双面均设有非晶硅本征层(2),所述非晶硅本征层(2)的外侧设有非晶硅掺杂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衬底(1)受光面的非晶硅掺杂层(3)的外侧设有叠层TCO导电膜(4),所述硅衬底(1)非受光面的非晶硅掺杂层(3)的外侧设有单层TCO导电膜(5);所述叠层TCO导电膜(4)和单层TCO导电膜(5)的外侧均设有若干Ag电极(6);所述叠层TCO导电膜(4)包括依次向外设置的多层TCO导电膜,每一层的靶材功率密度逐层增加,靠近非晶硅掺杂层(3)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不通氧气,其他每一层的O2/功率逐层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它包括硅衬底(1),所述硅衬底(1)的双面均设有非晶硅本征层(2),所述非晶硅本征层(2)的外侧设有非晶硅掺杂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衬底(1)受光面的非晶硅掺杂层(3)的外侧设有叠层TCO导电膜(4),所述硅衬底(1)非受光面的非晶硅掺杂层(3)的外侧设有单层TCO导电膜(5);所述叠层TCO导电膜(4)和单层TCO导电膜(5)的外侧均设有若干Ag电极(6);所述叠层TCO导电膜(4)包括依次向外设置的多层TCO导电膜,每一层的靶材功率密度逐层增加,靠近非晶硅掺杂层(3)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不通氧气,其他每一层的O2/功率逐层增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非晶硅掺杂层(3)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的靶材功率密度为0.135~0.33w/mm,第二层靶位TCO导电膜的靶材功率密度为1.3~2.5w/mm,从第三层开始向外的剩余层的TCO导电膜的靶材功率密度为3~6w/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层靶位TCO导电膜的O2/功率为0.5~0.75,从第三层开始向外的剩余层的TCO导电膜的O2/功率为1~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非晶硅掺杂层(3)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的Ar流量为400~800sccm,其他层通过调节Ar流量保证工艺腔压力在0.3~0.8pa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非晶硅掺杂层(3)的第一层靶位TCO导电膜的膜厚为1.3~3nm,第二层靶位TCO导电膜的膜厚为24~30nm,从第三层开始向外的剩余层的各层膜厚为50~70nm,所述叠层TCO导电膜4的总膜厚为70~110nm。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变叠层TCO导电膜的异质结电池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勇易治凯王永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康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