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强专利>正文

内燃机挡位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39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机挡位控制器,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其结构方式和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有很大区别,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内燃机挡位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用途是与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13681.0的“对置密封腔内燃机进排气控制器”配合使用能够使内燃机在只输出拉力不做功模式、以一定频率输出拉力做功模式、无固定频率受控输出拉力做功模式,这三种工作模式下正常工作。解决内燃机在需要对称力、互补力或力偶作功场合的动力源转换系统复杂,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2.现有内燃机挡位控制系统主要是使用齿轮、拨叉、棘齿、弹簧、花键轴等组件构成的结构完成通过拨叉拨动齿轮组的动作改变主动轴和从动轴间的传动比,达到匹配内燃机的载荷的目的。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用一种新的内燃机挡位控制器结构方式和新的工作原理匹配内燃机的载荷,达到使内燃机能够在只输出拉力不做功;以一定频率输出拉力做功;无固定频率受控输出拉力做功这三种工作模式下正常工作的目的。解决内燃机在需要对称力、互补力或力偶力作功场合的动力源转换系统复杂,转换效率低的问题。4.内燃机挡位控制器的主要结构1) 本专利技术由机壳组件、摆臂组件、挡位操纵杆组件、定位滑车组件和钢索连动组件五部分构成。2) 机壳组件(4)由机壳盖(1)、机壳底(3)、机壳侧壁(2)构成,机壳组件将控制器分成摆臂腔和挡位操纵杆腔。机壳底为等腰三角形盒,内部的隔板将其分隔成摆臂腔底和挡位操纵杆腔底。挡位操纵杆腔底内壁上有挡位控制连动钢索护套固定器(6、7、8、9)、挡位控制连动钢索定位转向轴承(74、75)和操纵杆轴套(11);摆臂腔内有摆臂轴承(10)。隔板底部开有钢索护套通过孔(12、13)。机壳顶盖是底部为圆拱型的倒扣着的方盒子,内部的隔板将它分隔成摆臂腔盖和挡位操纵杆腔盖,挡位操纵杆腔盖顶部开有操纵杆活动口(5)。侧壁形如方管,内部隔板将它分隔成摆臂腔和挡位操纵杆腔。挡位操纵杆腔侧壁上对称的安置有挡位控制钢索护套固定器(14、15)和挡位控制连动钢索定位转向轴承(72、73),隔板和外壁内侧安置有操纵杆滑轨(76、77、78、79、80、81、82、83),操纵杆滑轨上安置有操纵杆定位滚珠(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和滚珠复位弹簧。挡位控制操纵杆(60)的上端是圆球形操纵杆手柄(59),是操纵杆唯一露在腔体外面的部分;下端是操纵杆轴套(61)。操纵杆上安置有挡位连动钢索定位托(62、63、66、67),钢索固定器(64、65、68、69)和操纵杆定位凹孔(70、71)。摆臂腔侧壁上对称的有传动钢索定位滑车轨道(16、17),每个滑车轨道由两个滑车轮轨道(18、19)和滑车连接块轨道20构成。根据摆臂组件的滑轨数目为单轨、双轨和三轨侧壁上对应的开有一对滑轨、两对滑轨或者三对滑轨,每组传动钢索定位滑车有一条单独的滑轨,每条滑轨的滑车轮滑道都是内外对称设置的,每组滑车的八个轮子都对应的在滑轨内滚动。摆臂组件由摆臂体(21)、摆臂轴(22)、摆臂轴承(23、24、25、26)、挡位控制连动钢索定位滑车轨道(27、28、29、30、31、32)、连动钢索定位转向轴承(33、34、35、36、37)、气流孔(38、39)和连动钢索等距摆动槽(40、41、42、43、44、45)、主传动钢索固定器(46)、主传动钢索挡位控制滑车(47),副传动钢索挡位控制滑车(48、49)构成。挡位控制连动钢索(50)的中部固定在主传动钢索控制滑车(47)的连接部位固定器上,一端向上进入连动钢索定位转向轴承(33)后向下穿过摆臂轴22上的孔(54)进入连动钢索等距摆动槽(41),钢索(50)的另一端向下穿过摆臂轴(22)上的孔(53)进入钢索等距摆动槽(40)。或者挡位控制连动钢索(50)的中部固定在主传动钢索控制滑车(47)的连接部位固定器上,一端向上进入连动钢索定位转向轴承(33)后向下进入钢索定位转向轴承(37),转90度后沿摆臂轴的纵轴向左穿出摆臂轴。钢索(50)的另一端向下进入钢索定位转向轴承(36),转90度后沿摆臂轴的纵轴向右穿出摆臂轴。挡位控制连动钢索(51)的中部固定在副传动钢索控制滑车(49)的连接部位固定器上,一端向上进入连动钢索定位转向轴承(34)后向下穿过摆臂轴22上的孔(56)进入连动钢索等距摆动槽(43),钢索(51)的另一端向下穿过摆臂轴(22)上的孔(55)进入钢索等距摆动槽(42)。挡位控制连动钢索(52)的中部固定在副传动钢索控制滑车(48)的连接部位固定器上,一端向上进入连动钢索定位转向轴承(35)后向下穿过摆臂轴22上的孔(58)进入连动钢索等距摆动槽(45),钢索(52)的另一端向下穿过摆臂轴(22)上的孔(57)进入钢索等距摆动槽(44)。定位滑车组是由两个相同的滑车体中间夹一块连接块构成的。滑车连接块(100)是长方体的硬块,其上面对称的开有镙栓孔(101、102、103、104、105、106、107、108)。定位滑车的两个滑车体分别由中间带有凹槽的车体(110)、镙栓孔(111、112、113、114、115、116、117、118)、滑车轮(119、120、121、122)和滑车轮轴(123、124、125、126)构成。挡位控制连动钢索定位滑车的车体中央背面有传动钢索固定器(127),正面有传动钢索孔(128)。挡位控制连动钢索定位滑车的连接块是将滑车连接块(100)平分为相同的两半,每一半的底面都有一个凹腔体(109)。传动钢索定位滑车的车体中央有传动钢索护套固定器(129)和传动钢索活动孔(130)。传动钢索定位滑车的连接块是在滑车连接块(100)中央开一个传动钢索活动孔(131)。钢索等距摆动槽的端面形式为钢索轨道(133)是分别与钢索轨道(132)和钢索孔(134)相切的圆弧。5.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1中当挡位操纵手柄被推向右边时,挡位操纵杆在滑道内滑向右侧,挡位操纵杆上的定位凹孔被定位在右侧的定位滚珠上,挡位操纵连动钢索随操纵杆一起移动带动挡位控制滑车沿着摆臂组件上的滑车轨道向上移动,同时通过传动钢索带动传动钢索定位滑车同向移动。固定在传动钢索固定器上的主传动钢索分别与技术专利申请号200620025788.2的“对置密封腔内燃机”的一对上下对称的主传动钢索相连接,或者主传动钢索分别与技术专利申请号200620025745.4的“对称式钢索传动内燃机”的一对上下对称的主传动钢索相连接,传动钢索此时对负载施加较小的拉力,拉力的做功距离较长,内燃机处在高挡位。图2中当挡位操纵手柄被推向左边时,挡位操纵杆在滑道内滑向左面,挡位操纵杆上的定位凹孔被滑道左面的定位滚珠定位,挡位操纵连动钢索随操纵杆一起移动带动挡位控制滑车沿着摆臂组件上的滑车轨道向下移动,同时通过传动钢索带动传动钢索定位滑车同向移动。固定在传动钢索固定器上。主传动钢索分别与技术专利申请号200620025788.2的“对置密封腔内燃机”,一对上下对称的主传动钢索相连接,或者主传动钢索分别与技术专利申请号200620025745.4的“对称式钢索传动内燃机”的一对上下对称的主传动钢索相连接,传动钢索此时对负载施加较大的拉力,拉力的做功距离较短,内燃机处在低挡位。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与现有技术的挡位器完全不同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的结构方式,本专利技术随时可以对内燃机的功率输出模式进行调整不需要离合器的配合;没有齿轮和拨叉等组件,噪音低。本专利技术与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13681.0的“对置密封腔内燃机进排气控制器”配合使用时能够使内燃机在只输出拉力不做功模式、以一定频率输出拉力做功模式、无固定频率受控输出拉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挡位控制器,包括机壳、摆臂、挡位操纵杆、定位滑车和连动钢索;其特征在于机壳由机壳盖、机壳底、机壳侧壁构成,机壳底为等腰三角形盒,机壳顶盖是底部为圆拱型的倒扣着的方盒子,机壳侧壁形如方管,内部的隔板将机壳分隔成摆臂腔和挡位操纵杆腔,隔板底部开有钢索护套通过孔,挡位操纵杆腔盖顶部开有操纵杆活动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强
申请(专利权)人:杨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