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螺杆的回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488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珠螺杆的回流系统,由一螺杆、一螺帽、数个回流组件及滚珠所构成;其中螺帽的固定槽沿着轴向设有提供回流组件相应嵌配的截面,而该截面设有一连续渐缩孔和贯穿孔相连接,且截面和螺旋轨道不会干涉;以及回流组件在连接贯穿孔的开口部凸设有对应渐缩孔的转向结构,使转向结构与渐缩孔相应嵌套;藉此回流组件的设计可以解决目前回流路径曲率半径较小以及嵌配固定槽所破坏螺旋轨道牙槽的问题,使回流路径曲率半径能够增大,进而提升滚珠于其间循环的顺畅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珠螺杆的回流系统,尤其是一种固定槽沿着轴向设有连续渐缩孔 截面,提供回流组件凸设的转向结构与截面嵌套,使固定槽能避开螺旋轨道而不会干涉, 同时增加回流路径曲率半径的回流系统。
技术介绍
滚珠螺杆是一种以螺帽套合螺杆上,藉滚珠于螺杆与螺帽相对内侧之间滚动循环而 产生相对的移动。为使滚珠处于螺杆与螺帽之间能够循环转向回流,故于螺帽内螺纹上装设有回流组 件,以使滚珠能转向回流而构成整体的循环滚动。就目前滚珠螺杆滚珠回流的方式而言,有些是将滚珠导出螺帽外部回流的外循环回 流;另一种是将滚珠直接于螺帽内部内螺纹中回流的内循环回流;亦或是端盖式回流将 螺帽内螺纹中的滚珠导引导至螺帽的孔道中回流。针对前述以端盖式回流的滚珠螺杆,如图1与图2所示,其内所装设的回流组件10, 则是具有需要藉由螺固组件施予固定在螺帽上的定位部101,以及由导入端102及转折 端103连接所形成的回流路径104的结构;但是此回流组件10的设计,需要考虑滚珠螺杆的导程不能太小,否则会因为导程太小以及牙峰太小,将会破坏下一道牙峰结构。如图3与图4所示,在上述滚珠螺杆的基础上改进,在两构体结合的回流组件20 上特别成形有一部份补偿牙形201,藉此部份补偿牙形201来与上述滚珠螺杆的破坏牙 峰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牙形。然而,由于上述设计部分补偿牙形201的回流组件20,仅是分离成为两个构体202、 203所结合组成,对于其回流组件20内部欲使滚珠回流的转向路径仍被限制住而不能使 转向路径变大,但是,倘若回流组件20的转向路径太小,则易造成滚珠于回流路径中运 转的不顺畅。综上所述,无论是上述回流组件的一体结构,还是回流组件的拆体结构,如图2所 示,虽在回流路径的转折端103上设有部分补偿牙形105,试着企图与螺帽内螺纹牙的 破牙部分组合构成一完整牙形,但因其转折端103所形成的弧形半径(R值)较小,使 得滚珠在回流路径内滚动不够顺畅,如此一来,难免会影响到滚珠与螺杆以及滚珠与螺 帽之间所预期的循环运动关系,进而致使滚珠螺杆机械效率降低。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滚珠螺杆的回流系统, 特别是一种以固定槽沿着轴向设有连续渐缩孔截面,提供回流组件凸设的转向结构与截 面嵌套,能够解决固定槽不会破坏螺旋轨道牙槽且能避开螺旋轨道而不会干涉的问题, 同时增加回流路径曲率半径,有效提升滚珠于循环运动中顺畅度的滚珠螺杆回流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滚珠螺杆的回流系 统,山一螺杆、 一螺帽、数个回流组件及滚珠所构成;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与螺帽的内表 面具有相互配合的螺旋轨道,且在螺帽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贯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贯穿孔在螺帽的两端面各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槽与回流组件对应嵌配;所述的回流组件 内部具有回流路径及丌口部,其开口部分别连接螺帽的贯穿孔和螺旋轨道;所述螺杆与 螺帽相互配合的螺旋轨道及所述回流组件的回流路径组成一个可使滚珠进行循环运动的 独立循环系统;其中,所述螺帽的固定槽沿着轴向设有与回流组件相应嵌配的截面,而该截面设有一连续渐缩孔和贯穿孔相连接,且截面和螺旋轨道不会干涉;以及所述回流组件在连接贯穿孔的开口部凸设有对应渐縮孔的转向结构,使转向结构与 渐縮孔相对应嵌套。所述转向结构的丌口部直径小于渐縮孔的开口部直径。所述螺帽的螺旋轨道与回流组件的回流路径为连续且平滑相接。所述的回流组件沿着轴向拆成两个可分离的构体,以鸠尾槽、鸠尾榫相互嵌接的连 接方式固定结合。所述的回流组件沿着径向拆成两个可分离的构体,藉孔、销相互嵌接的连接方式定位结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滚珠螺杆的回流系统,以固定槽沿着轴向设有连续渐縮孔截面,提供回 流组件凸设的转向结构与截面嵌套,能够解决固定槽不会破坏螺旋轨道牙槽且能避丌螺 旋轨道而不会干涉的问题,同时增加回流路径曲率半径,有效提升滚珠于循环运动屮的 顺畅度。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歩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其一回流组件与螺帽间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其一回流组件的正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其二回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其二回流组件与螺帽间的组合剖面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回流组件的结构组合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回流组件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回流组件的局部结构组合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回流组件与螺帽组合的侧视图; 图9为图8的A-A'截面结构分解剖视图; 图10为图8的A-A'截面结构组合剖视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回流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回流组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回流组件,101定位部,102导入端,103转折端,104回流路径,105牙形, 20回流组件,201牙形,202、 203构体,1螺杆,2螺帽,3回流组件,4滚珠,11螺 旋轨道,21螺旋轨道,22贯穿孔,23固定槽,24截面,25渐縮孔,3i回流路径, 311开口部,312丌口部,32转向结构,33鸠尾槽,34鸠尾榫,35孔,36销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5至图IO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滚珠螺杆的回流系统,主要包含 一螺杆l、 一螺帽2、数个回流组件3及滚珠4;该螺杆1的外表面与螺帽2的内表面具有相互配合的螺 旋轨道11、 21,且在螺帽2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贯穿孔22,该贯穿孔22在螺帽2的两 端面各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槽23对应与回流组件3嵌配;该回流组件3内部具有回流路径 31及二开口部311、 312,其该开口部311、 312则分别连接螺帽2的贯穿孔22和螺旋轨 道21;所述螺杆1与螺帽2相互配合的螺旋轨道11、 21及所述回流组件3的回流路径 31组成一个使滚珠4进行循环运动的独立循环结构;其中所述螺帽2的固定槽23沿着轴向设有与回流组件3相对应嵌配的截面24,而截面 24设有一连续渐縮孔25和贯穿孔22相连接,且截面24和螺旋轨道21不会干涉;以及 所述回流组件3在连接贯穿孔22开口部则凸设有对应渐縮孔25的转向结构32,使转向 结构32与渐縮孔25相对应嵌套,其中为使该开口部311与该贯穿孔22连接较为顺畅, 更可将该开口部311制作成直径小于该渐缩孔25的开口部311直径;以上所述,即为本 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各相关组件的相互位置及其连接关系。如图8至图IO所示,由于滚珠螺杆设计原则上导程角不能太小,原闲是导程角太小 则相对的牙形亦太小,因此会破坏下一道完整的牙形,所以回流路径的设计原则完全靠 滚珠的回流转向路径,以往仍是被限制住而不能使转向路径变大,倘若回流组件的转向 路径较小,则易造成滚珠于回流路径中运转的不顺畅。藉此回流组件的设计可以解决现有回流路径曲率半径较小以及嵌配固定槽所破坏螺 旋轨道牙槽的问题,使回流路径曲率半径能够增大,相对亦提升滚珠于其间流动循环的 顺畅度,进而发挥滚珠螺杆使用中的实质效益。如图11至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回流组件结构,不限制为一体构成的形式,同 样地,亦可有如下形式的设计首先,关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回流组件的其它变化实施例,对于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可采另外第二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珠螺杆的回流系统,由一螺杆、一螺帽、数个回流组件及滚珠所构成;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与螺帽的内表面具有相互配合的螺旋轨道,且在螺帽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贯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贯穿孔在螺帽的两端面各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槽与回流组件对应嵌配;所述的回流组件内部具有回流路径及开口部,其开口部分别连接螺帽的贯穿孔和螺旋轨道;所述螺杆与螺帽相互配合的螺旋轨道及所述回流组件的回流路径组成一个可使滚珠进行循环运动的独立循环系统;其中,所述螺帽的固定槽沿着轴向设有与回流组件相对应嵌配的截 面,而该截面设有一连续渐缩孔和贯穿孔相连接,且截面和螺旋轨道不会干涉;以及所述回流组件在连接贯穿孔的开口部凸设有对应渐缩孔的转向结构,使转向结构与渐缩孔相对应嵌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健伟吴文加
申请(专利权)人: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