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871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包括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的设计,翻模时只需通过握把将托架移动到翻转轴下方,启动起重电机可将模具箱提升到一定高度,此时可将模具箱托运到铸模区,起重电机反转可将模具箱放下;封膜完毕后将模具箱提升,通过翻转电机可控制模具箱的翻转角度,从而实现了翻模动作;模具箱提升状态下可将其直线拖动到起模平台区域,从而通过起重电机可控制模具箱的起降工作,实现配合起模动作;在整个模具制作过程中无需多次对模具箱进行悬挂调运,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解决了在放沙箱、翻转沙箱、起模和起模平台放置沙箱过程中均需要通过起吊机对其进行多次悬挂调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A V-Method Molding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尤其涉及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
技术介绍
V法铸造是利用塑料薄膜密封砂箱,靠真空抽气系统抽出型内空气,铸型内外有压力差,使干砂密实,形成所需型腔,经下芯、合箱、浇注抽真空使铸件凝固,解除负压,型砂随之溃散而获得铸件。其加工过程为,将软化的薄膜覆盖在模样表层上,通过空气孔,在200~400mmHg的真空吸力下,使薄膜紧贴在模型表面。(1)放砂箱喷刷涂料并烘干后(工艺上不需也可),将专用砂箱放在覆有薄膜的模型上。(2)加砂振实将填充效率较好、粒度为100~200目的干砂加入砂箱内,然后进行微振,使砂紧实至较高的密度。(3)盖模开浇口杯,刮平砂层表面,盖上塑料薄膜,以封闭砂箱。(4)起模砂箱抽真空借助于盖在砂箱表面的薄膜,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使铸型硬化。起模时,释放负压箱真空,解除模板对薄膜的吸附力,而后顶箱起模,完成一个铸型。在放沙箱、翻转沙箱、起模平台放置沙箱和起模过程中均需要通过起吊机的铁链对其进行调运;其中翻转沙箱时需要先将其调运到翻转机上,通过翻转机翻转后再次通过起吊机调运到起模平台上,上述调运过程需要多次固定悬挂铁链,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采用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的设计,翻模时只需通过握把将托架移动到翻转轴下方,启动起重电机可将模具箱提升到一定高度,此时可将模具箱托运到铸模区,起重电机反转可将模具箱放下;封膜完毕后将模具箱提升,通过翻转电机可控制模具箱的翻转角度,从而实现了翻模动作;模具箱提升状态下可将其直线拖动到起模平台区域,从而通过起重电机可控制模具箱的起降工作,实现配合起模动作;在整个模具制作过程中无需多次对模具箱进行悬挂调运,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解决了在放沙箱、翻转沙箱、起模和起模平台放置沙箱过程中均需要通过起吊机对其进行多次悬挂调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泥面、线缆、模具箱和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所述模具箱前侧中部下方贯通设置有浇铸口;所述模具箱前后两侧中部上方均固定设置有起吊柱;所述起吊柱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水泥面中部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滑轨;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设置在滑轨内部;所述水泥面中部在滑轨之间设置有铸模槽;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包括轨道基座、起重电机、控制手柄开关、提升架、联轴器、传动键块和支座;所述轨道基座两侧在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支撑;所述支撑左端设置有横撑;所述支撑底部设置有多个滑轮;所述滑轮滑动连接在滑轨内部;所述横撑左侧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顶部设置有握把。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两支撑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两端均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左侧两固定座中部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杆;所述右侧两固定座中部安装有第二滚珠丝杆;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和第二滚珠丝杆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座贯穿轴承连接在导向座中部;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和第二滚珠丝杆中部设置有隔槽;所述导向座内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SKF轴承座;所述SKF轴承座和隔槽通过轴承连接。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滚珠丝杆的隔槽左侧位置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隔槽右侧位置为右旋螺纹;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隔槽左侧位置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隔槽右侧位置为右旋螺纹。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导向座两侧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和第二滚珠丝杆中部两侧均设置有滚珠套筒;所述滚珠套筒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两端分别和滑块固定。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板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提升架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一连接座转轴连接;所述提升架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转轴连接在支座底部两端。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支座顶部均设置有托盘;所述左侧托盘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托架;所述右侧托盘顶部左侧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托架;所述模具箱左侧中部固定设置第一翻转轴;所述第一翻转轴转轴连接在第一托架内部;所述模具箱右侧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翻转轴;所述第二翻转轴转轴连接在第二托架内部。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右侧托盘顶部右侧位置固定安装有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轴端设置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滑动连接在传动键块内部;所述第二翻转轴右侧中部设置有花键槽;所述传动键块左端滑动连接在花键槽内部;所述传动键块中部右侧设置有限位挡板。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提升架顶部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均固定设置有齿轮;所述相邻两齿轮之间相互啮合。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横撑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直角转向器;所述第一直角转向器的输出轴端分别与第一滚珠丝杆和第二滚珠丝杆左端键连接;所述横撑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直角转向器;所述第二直角转向器两端分别键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另一端分别和第一直角转向器的输入轴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起重电机固定安装在横撑左侧中部位置;所述起重电机轴端和第二直角转向器输入轴端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的设计,翻模时只需通过握把将托架移动到翻转轴下方;2、启动起重电机可将模具箱提升到一定高度,此时可将模具箱托运到铸模区,起重电机反转可将模具箱放下;3、封膜完毕后将模具箱提升,通过翻转电机可控制模具箱的翻转角度,从而实现了翻模动作;4、在整个模具制作过程中无需多次对模具箱进行悬挂调运,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解决了在放沙箱、翻转沙箱、起模和起模平台放置沙箱过程中均需要通过起吊机对其进行多次悬挂调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5、通过向左拨动传动键块上的限位挡板可实现将翻转电机的花键轴和模具箱的翻转轴结合;6、通过向右拨动限位挡板可将翻转电机的花键轴和模具箱的翻转轴动力切断;7、整个制模过程无需对模具箱进行悬挂调运,模具箱在转移调运过程中比较平稳;8、通过单一起重电机动力源带动两侧托架同时提升,可以保证模具箱的水平提升,可防止模具箱发生侧偏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整体安装状态示意图。图2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翻模状态示意图。图3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模具箱结构图。图4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提升状态示意图。图5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底部传动部位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右侧传动部位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翻模部位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提升架连接部位结构局部剖视图。图9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左侧传动部位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泥面;101、滑轨;102、铸模槽;2、线缆;3、模具箱;301、浇铸口;302、起吊柱;303、挡块;304、第一翻转轴;305、第二翻转轴;306、花键槽;4、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01、轨道基座;402、起重电机;403、控制手柄开关;404、提升架;405、联轴器;406、传动键块;407、支撑;408、横撑;409、滑轮;410、拉杆;411、握把;412、导向座;413、固定座;414、第一滚珠丝杆;415、第二滚珠丝杆;416、隔槽;417、SKF轴承座;418、导轨;419、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面(1)、线缆(2)、模具箱(3)和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所述模具箱(3)前侧中部下方贯通设置有浇铸口(301);所述模具箱(3)前后两侧中部上方均固定设置有起吊柱(302);所述起吊柱(302)一端设置有挡块(303);所述水泥面(1)中部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滑轨(101);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设置在滑轨(101)内部;所述水泥面(1)中部在滑轨(101)之间设置有铸模槽(102);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包括轨道基座(401)、起重电机(402)、控制手柄开关(403)、提升架(404)、联轴器(405)、传动键块(406)和支座(425);所述轨道基座(401)两侧在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支撑(407);所述支撑(407)左端设置有横撑(408);所述支撑(407)底部设置有多个滑轮(409);所述滑轮(409)滑动连接在滑轨(101)内部;所述横撑(408)左侧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杆(410);所述拉杆(410)顶部设置有握把(4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面(1)、线缆(2)、模具箱(3)和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所述模具箱(3)前侧中部下方贯通设置有浇铸口(301);所述模具箱(3)前后两侧中部上方均固定设置有起吊柱(302);所述起吊柱(302)一端设置有挡块(303);所述水泥面(1)中部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滑轨(101);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设置在滑轨(101)内部;所述水泥面(1)中部在滑轨(101)之间设置有铸模槽(102);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包括轨道基座(401)、起重电机(402)、控制手柄开关(403)、提升架(404)、联轴器(405)、传动键块(406)和支座(425);所述轨道基座(401)两侧在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支撑(407);所述支撑(407)左端设置有横撑(408);所述支撑(407)底部设置有多个滑轮(409);所述滑轮(409)滑动连接在滑轨(101)内部;所述横撑(408)左侧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杆(410);所述拉杆(410)顶部设置有握把(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407)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导向座(412);所述导向座(412)两端均安装有固定座(413);所述左侧两固定座(413)中部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杆(414);所述右侧两固定座(413)中部安装有第二滚珠丝杆(415);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座(413)贯穿轴承连接在导向座(412)中部;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中部设置有隔槽(416);所述导向座(412)内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SKF轴承座(417);所述SKF轴承座(417)和隔槽(416)通过轴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的隔槽(416)左侧位置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的隔槽(416)右侧位置为右旋螺纹;所述第二滚珠丝杆(415)的隔槽(416)左侧位置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二滚珠丝杆(415)的隔槽(416)右侧位置为右旋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412)两侧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导轨(418);所述导轨(418)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19);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中部两侧均设置有滚珠套筒(420);所述滚珠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凯陈志涛马士杰
申请(专利权)人:定州东方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