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40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包括安装于水泵泵座上的电路板和电路板外壳,电路板外壳为圆柱形结构,侧面设置有一个插座接口,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电路板外壳分为正面腔体和反面腔体,正面腔体中部设置有凸台,凸台的中心形成空腔,水泵轴承放置于空腔内,凸台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转子胶套的环形槽,隔板的反面腔体表面平滑,与电路板紧贴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隔板和电路板相对应处设置有供连接线穿过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冷却液进入转子空腔,在冷却液不断冲击电路板外壳的作用下,使冷却液不断带走外壳传导电路板的热量,进而实现电路板的冷却效果,提高了电子水泵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Circuit Board Cool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Wate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水泵
,具体地指一种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行业中,装有增压器的内燃机在增压进气末端需要对进气进行冷却,一般通过中冷器实现,中冷器等冷却油风冷和液冷两种。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设计。现有电子水泵包括泵座、泵盖、后盖、定子和转子,泵盖设置于泵座的前端,后盖设置于泵座的后端,泵座内靠近后盖处设置有电路板控制器,泵盖上设置有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泵座内设置有定子,定子内设置有转子和转子胶套,转子胶套套在转子外面,转子的端部设置有叶轮,转子转轴设计成空心轴,转子胶套和叶轮形成空腔。例如公开号为CN203476727U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汽车电子冷却水泵》,公开的一种汽车电子冷却水泵,包括外壳、电机轴、定子及设于定子中空内腔的转子,定子设于外壳内侧壁,前述电机轴轴向设置于定子的内腔并能转动,该叶轮位于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之间的流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设有一能驱动转子转动的控制控制器,所述的转子与叶轮注塑为一体形成一注塑件,该注塑件轴向中空形成与电机轴装配的通孔。然而,在现有的电子水泵中,随着水泵工作时长的延长,电路板工作过程散发的热量增多,热量散发能力强和冷却效果低会造成电路板受热烧损,从而导致电子水泵控制出错,影响电子水泵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在电子水泵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电子水泵出现电路板过热导致水泵工作性能下降的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安装于水泵泵座上的电路板和电路板外壳,所述电路板外壳为圆柱形结构,侧面设置有一个插座接口,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电路板外壳分为正面腔体和反面腔体,正面腔体中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中心形成空腔,水泵轴承放置于空腔内,所述凸台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转子胶套的环形槽,所述隔板的反面腔体表面平滑,与电路板紧贴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和电路板相对应处设置有供连接线穿过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上空腔外部设置有放水孔。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为圆形平面结构,底部削平,削平部位与插座接口位置相对应。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与电路板外壳的接触面设置有敷绝缘导热铜箔层。更进一步地,所述放水孔为三个扇形结构的深槽,均匀布置于空腔周围,下部与空腔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与电路板外壳反面腔体表面上相对应位置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为四个,对称布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供连接线穿过的通孔为三个紧密排列的矩形通孔。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外壳上供连接线穿过的通孔为连接线通孔,所述连接线通孔的宽度不小于三个矩形通孔的整体宽度。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边缘不设置电子元件,边缘的宽度为2~3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通过铸造出放置电路板的外壳,有效的将电路板工作区域和转子工作区域隔开,实现电路板防水的性能,通过铝制材料,能够将电路板工作时发出的热量传导到外部,从而达到降低电路板温度的效果。电子水泵在工作时,冷却液从进端口进入后,在叶轮的作用下从出水口流出,因为转轴是空心的,冷却液同时会通过转轴进入到转子转动的空腔,从而让冷却液充满整个空腔,并且使冷却液承担润滑液的作用。本技术利用冷却液进入转子空腔,在冷却液不断冲击电路板外壳的作用下,使冷却液不断带走外壳传导电路板的热量,进而实现电路板的冷却效果,提高了电子水泵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电路板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电路板外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电路板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电路板1,电路板外壳2,隔板3,空腔4,放水孔5,环形槽6,凸台7,插座接口8,螺栓孔9,矩形通孔10,连接线通孔11,削平部位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中的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包括安装于水泵泵座上的电路板1和电路板外壳2。电路板1为圆形平面结构,底部削平,削平部位12与插座接口8位置相对应。电路板1背面设置一层绝缘导热铜箔层,方便电路板1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高效的传递出去。电路板1边缘不设置电子元件,边缘的宽度为2~3mm。电路板1在元件排列分布进行设计,将发热元件都放置在电路板1中心位置,发热元件固定后通过铝板对应面为水溶液,所述转子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搅动水流,保证了发热元件散发的热量能够通过铝板(电路板外壳2)传热,再经冷却液流动冲刷铝板带走热量。电路板外壳2采用铝制材料,保证导热性能良好。电路板外壳2为圆柱形结构,侧面设置有一个插座接口8,保证了电路板1供电稳定。电路板外壳2的中部设置有隔板3,隔板3将电路板外壳2分为正面腔体和反面腔体,正面腔体中部设置有凸台7,凸台7的结构构成水冷通道。凸台7的中心形成空腔4,水泵轴承放置于空腔4内。空腔4外部设置有放水孔5。放水孔5为三个扇形结构的深槽,均匀布置于空腔4周围,下部与空腔4连通。凸台7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转子胶套的环形槽6,在装配过程中,槽上将会通过放置转子胶套与电路板外壳连接在一起,也防止了此处有间隙导致漏水的问题。凸台7内部连接轴承和转子转轴后,转子胶套内也会存在一个空腔,在水泵工作时,外部冷却液通过叶轮工作,进入到转子转轴中,从而转子胶套空腔会充满冷却液,在转子转动的过程,冷却液也会在不停的运动。隔板3的反面腔体表面平滑,与电路板1紧贴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路板1与电路板外壳2反面腔体表面上相对应位置设置有螺栓孔9,螺栓孔9为四个,横竖对称布置。电路板1与电路板外壳2采用螺栓连接,保证电路板1与电路板外壳2的紧密连接。电路板1供连接线穿过的通孔为三个紧密排列的矩形通孔10。电路板外壳2上供连接线穿过的通孔为连接线通孔11,连接线通孔11与矩形通孔10位置相对应,连接线通孔11的宽度不小于三个矩形通孔10的整体宽度。本技术设置于电子泵的结构中,电子泵包括泵座,泵盖,泵座内的定子,定子通过电机转轴和轴承连接,叶轮连接在转轴的另一端,在泵盖的一端设置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叶轮位于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之间,泵盖的另一端放置电路板1,电路板1和水泵空腔之间用电路板外壳2相隔。本技术的冷却结构主要体现在电路板外壳2的设计。电路板1在工作时产生热量,电路板1上的绝缘导热铜箔将热量传递到电路板外壳2上,由于电路板外壳2是使用铝制材料制作,热量将通过电路板外壳2传递到隔板3的另外一面,而此面直接与胶套内流动的冷却液接触,在冷却液的运动过程中,隔板3上的热量会传递到冷却液中,也会随着冷却液流动不断地被带走,从而通过转移电路板1产生的热量,达到让电路板1冷却的效果。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水泵泵座上的电路板(1)和电路板外壳(2),所述电路板外壳(2)为圆柱形结构,侧面设置有一个插座接口(8),中部设置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电路板外壳(2)分为正面腔体和反面腔体,正面腔体中部设置有凸台(7),所述凸台(7)的中心形成空腔(4),水泵轴承放置于空腔(4)内,所述凸台(7)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转子胶套的环形槽(6),所述隔板(3)的反面腔体表面平滑,与电路板(1)紧贴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3)和电路板(1)相对应处设置有供连接线穿过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水泵泵座上的电路板(1)和电路板外壳(2),所述电路板外壳(2)为圆柱形结构,侧面设置有一个插座接口(8),中部设置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电路板外壳(2)分为正面腔体和反面腔体,正面腔体中部设置有凸台(7),所述凸台(7)的中心形成空腔(4),水泵轴承放置于空腔(4)内,所述凸台(7)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转子胶套的环形槽(6),所述隔板(3)的反面腔体表面平滑,与电路板(1)紧贴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3)和电路板(1)相对应处设置有供连接线穿过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7)上空腔(4)外部设置有放水孔(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为圆形平面结构,底部削平,削平部位与插座接口(8)位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泵的电路板冷却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屏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至驱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