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木质建筑废弃物混合制造的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25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木质建筑废弃物混合制造的建筑模板,包括上卡嵌框,上弯头连接部,卡嵌框连接部,纵向固定板,废弃木板,固定螺栓,下卡嵌框,通孔,下弯头连接部和模板护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弯头连接部,下弯头连接部和模板护角的设置,有利于通过上弯头连接部和下弯头连接部对上卡嵌框和下卡嵌框进行连接,并将模板护角卡接在中间,有效的避免拐角处密封不好造成水泥流失和浪费资源的问题;上卡嵌框和下卡嵌框的设置,可将废弃的木质板材加以利用,有效的提高废物重新利用,节省了成本;纵向固定板和防偏槽的设置,防止在浇注的时候发生偏斜造成模具的散落,或者废弃板材的脱落问题。

A Building Formwork Made of Wood Building Waste M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木质建筑废弃物混合制造的建筑模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模板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木质建筑废弃物混合制造的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传统的建筑模板通常以木板制成,在使用时,将多块建筑模板组合成所需的形状,再于模板上适当位置钻孔,以螺杆或铁线贯穿模板将模板彼此固定。接着进行水泥灌浆作业,通过建筑模板的建构使水泥凝固后形成所需的形状。待水泥完全凝固之后,再将建筑模板拆除并回收再次利用,然而,上述钻孔作业时,多是靠建筑工人的经验及目视,并没有一定的规则,因此虽然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模板上已有钻孔,但后续使用时,若已有的钻孔不敷使用或是位置不适合,则需再另外钻孔,当多次使用后,建筑模板上便会布满孔洞,无法再次利用,且木板在搬运或组装过程中或是气候因素也长会有损坏的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240108A,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一种建筑模板,包括多个长条板体及至少两根铁条,该多个长条板体为塑料与碳酸钙混合所制成,每个板体间隔设有一卡部,该至少两根铁条上对应上述板体的卡部设有对卡部,使该多个板体可卡合于该铁条上,而形成建筑模板。但是现有的建筑模板还存在着在浇注时密封效果不好,拆卸不方便,使用寿命短,对于废弃的木质板材不能加以利用,以及其稳固效果差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利用木质建筑废弃物混合制造的建筑模板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木质建筑废弃物混合制造的建筑模板,以解决现有的建筑模板还存在着在浇注时密封效果不好,拆卸不方便,使用寿命短,对于废弃的木质板材不能加以利用,以及其稳固效果差的问题。一种利用木质建筑废弃物混合制造的建筑模板,包括上卡嵌框,上弯头连接部,卡嵌框连接部,纵向固定板,废弃木板,固定螺栓,下卡嵌框,通孔,下弯头连接部和模板护角,所述上卡嵌框采用多个,均通过卡嵌框连接部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上弯头连接部卡接在上卡嵌框的弯角处,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纵向固定板采用多个,与上卡嵌框和下卡嵌框卡接,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所述废弃木板采用多个,均卡接在上卡嵌框和下卡嵌框内,并相互拼接;所述固定螺栓采用多个,其螺帽处焊接有防脱板;所述下卡嵌框卡嵌在废弃木板的底部;所述通孔采用多个,自上至下开设在纵向固定板上;所述下弯头连接部卡接在下卡嵌框的弯角处,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模板护角的两端分别与上弯头连接部和下弯头连接部卡接。所述上弯头连接部与下弯头连接部设置为相同的结构;所述上弯头连接部包括弯头外壳,直角槽和护角槽,所述直角槽开设在弯头外壳的中间位置,其宽度大于上卡嵌框和下卡嵌框的宽度;所述护角槽开设在弯头外壳上;所述弯头外壳设置为直角状。所述卡嵌框连接部包括卡嵌头和第一螺纹孔,所述卡嵌头设置为C字形;所述第一螺纹孔采用多个,分别开设在卡嵌头的两侧,可根据浇注需求进行增加上卡嵌框和下卡嵌框的长度,通过卡嵌头进行卡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设置为相同结构;所述下卡嵌框包括嵌装外壳,第二螺纹孔,卡嵌槽和防偏槽,所述卡嵌槽开设在嵌装外壳的底部;所述防偏槽采用多个,分别开设在嵌装外壳的两侧;所述第二螺纹孔采用多个,均开设在防偏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上弯头连接部,下弯头连接部和模板护角的设置,有利于通过上弯头连接部和下弯头连接部对上卡嵌框和下卡嵌框进行连接,并将模板护角卡接在中间,有效的避免拐角处密封不好造成水泥流失和浪费资源的问题。2.本技术的上卡嵌框和下卡嵌框的设置,可将废弃的木质板材加以利用,使废弃的木质板材在上卡嵌框和下卡嵌框内进行拼接固定,有效的提高废物重新利用,节省了成本。3.本技术的纵向固定板和防偏槽的设置,将纵向固定板卡接在防偏槽内,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有效的保证了固定板对废弃板材的固定,防止在浇注的时候发生偏斜造成模具的散落,或者废弃板材的脱落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弯头连接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卡嵌框连接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下卡嵌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卡嵌框,2-上弯头连接部,21-弯头外壳,22-直角槽,23-护角槽,3-卡嵌框连接部,3a-卡嵌头,3b-第一螺纹孔,4-纵向固定板,5-废弃木板,6-固定螺栓,7-下卡嵌框,71-嵌装外壳,72-第二螺纹孔,73-卡嵌槽,74-防偏槽,8-通孔,9-下弯头连接部,10-模板护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木质建筑废弃物混合制造的建筑模板,包括上卡嵌框1,上弯头连接部2,卡嵌框连接部3,纵向固定板4,废弃木板5,固定螺栓6,下卡嵌框7,通孔8,下弯头连接部9和模板护角10,所述上卡嵌框1采用多个,均通过卡嵌框连接部3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上弯头连接部2卡接在上卡嵌框1的弯角处,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纵向固定板4采用多个,与上卡嵌框1和下卡嵌框7卡接,并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所述废弃木板5采用多个,均卡接在上卡嵌框1和下卡嵌框7内,并相互拼接;所述固定螺栓6采用多个,其螺帽处焊接有防脱板;所述下卡嵌框7卡嵌在废弃木板5的底部;所述通孔8采用多个,自上至下开设在纵向固定板4上;所述下弯头连接部9卡接在下卡嵌框7的弯角处,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模板护角10的两端分别与上弯头连接部2和下弯头连接部9卡接。所述上弯头连接部2与下弯头连接部9设置为相同的结构;所述上弯头连接部2包括弯头外壳21,直角槽22和护角槽23,所述直角槽22开设在弯头外壳21的中间位置,其宽度大于上卡嵌框1和下卡嵌框7的宽度;所述护角槽23开设在弯头外壳21上;所述弯头外壳21设置为直角状。所述卡嵌框连接部3包括卡嵌头3a和第一螺纹孔3b,所述卡嵌头3a设置为C字形;所述第一螺纹孔3b采用多个,分别开设在卡嵌头3a的两侧,可根据浇注需求进行增加上卡嵌框1和下卡嵌框7的长度,通过卡嵌头3a进行卡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下卡嵌框7和上卡嵌框1设置为相同结构;所述下卡嵌框7包括嵌装外壳71,第二螺纹孔72,卡嵌槽73和防偏槽74,所述卡嵌槽73开设在嵌装外壳71的底部;所述防偏槽74采用多个,分别开设在嵌装外壳71的两侧;所述第二螺纹孔72采用多个,均开设在防偏槽74内。工作原理本技术中,使用时,首先根据需要浇注的面积和高度进行选择模板,将废弃木板5卡接在上卡嵌框1和下卡嵌框7内,并将废弃木板进行拼接,需要拐角的地方通过上弯头连接部2和下弯头连接部9对上卡嵌框1和下卡嵌框7连接,并将模板护角10卡接在上弯头连接部2和下弯头连接部9之间,有效的避免拐角处密封不好造成水泥流失和浪费资源的问题,并将纵向固定板4卡接在防偏槽74内,并通过固定螺栓6对废弃木板5进行固定,有效的保证了固定板对废弃板材5的固定,防止在浇注的时候发生偏斜造成模具的散落,或者废弃板材5的脱落问题。利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木质建筑废弃物混合制造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卡嵌框(1),上弯头连接部(2),卡嵌框连接部(3),纵向固定板(4),废弃木板(5),固定螺栓(6),下卡嵌框(7),通孔(8),下弯头连接部(9)和模板护角(10),所述上卡嵌框(1)采用多个,均通过卡嵌框连接部(3)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上弯头连接部(2)卡接在上卡嵌框(1)的弯角处,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纵向固定板(4)采用多个,与上卡嵌框(1)和下卡嵌框(7)卡接,并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所述废弃木板(5)采用多个,均卡接在上卡嵌框(1)和下卡嵌框(7)内,并相互拼接;所述固定螺栓(6)采用多个,其螺帽处焊接有防脱板;所述下卡嵌框(7)卡嵌在废弃木板(5)的底部;所述通孔(8)采用多个,自上至下开设在纵向固定板(4)上;所述下弯头连接部(9)卡接在下卡嵌框(7)的弯角处,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模板护角(10)的两端分别与上弯头连接部(2)和下弯头连接部(9)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木质建筑废弃物混合制造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卡嵌框(1),上弯头连接部(2),卡嵌框连接部(3),纵向固定板(4),废弃木板(5),固定螺栓(6),下卡嵌框(7),通孔(8),下弯头连接部(9)和模板护角(10),所述上卡嵌框(1)采用多个,均通过卡嵌框连接部(3)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上弯头连接部(2)卡接在上卡嵌框(1)的弯角处,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纵向固定板(4)采用多个,与上卡嵌框(1)和下卡嵌框(7)卡接,并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所述废弃木板(5)采用多个,均卡接在上卡嵌框(1)和下卡嵌框(7)内,并相互拼接;所述固定螺栓(6)采用多个,其螺帽处焊接有防脱板;所述下卡嵌框(7)卡嵌在废弃木板(5)的底部;所述通孔(8)采用多个,自上至下开设在纵向固定板(4)上;所述下弯头连接部(9)卡接在下卡嵌框(7)的弯角处,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模板护角(10)的两端分别与上弯头连接部(2)和下弯头连接部(9)卡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木质建筑废弃物混合制造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陈思宇王小宜泮杨尹胡欣童红卫周海珺丁家忠吴品珺高翔余顺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龙工贸有限公司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